2022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docx
《2022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页。一、教学内容简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二、教学环境: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晰的表现。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
2、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教学设计意图: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长方体
3、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研究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这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六、教学实施具体过程:(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课件出示: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
4、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2、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情况,请你观察下面的这几组物体,你能发现物体体积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什么有关系?(与物体的长、宽、高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意图: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工具书,引入新课,体会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课件出示体积大小不同的字典,直观形象的看出体积有大有小。(二)唤起旧知提出猜想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
5、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122=24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1:24立方厘米。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板书:体积长宽高24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
6、关系?猜想:学生1:用计算公式。学生2:与长宽高有关。因为表面积就与长宽高有关?学生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1、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
7、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第二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
8、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从而提出创造性问题,逐步形成创造意识。2、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学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
9、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全班动笔做一做。(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是什么
10、立体图形?正方体。教师指着长、宽、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你怎样想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a3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意图:尝试练习是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同时通过学生说思考过程,不但突出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及创新发展的能力。(4)继续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
11、立方米。()(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2、提高题(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实际应用(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解:V=abh=2.9114.7=42.63(m3)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
12、,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V=a3=666=216(cm3)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4、发展题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意图:巩固练习的练习题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教后记:本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
13、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
14、空间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把“如果”变为现实,转换一种角度更多地把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施放出来,可能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
15、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
16、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2.多
17、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
18、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具体的过程是:(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
19、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做第4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
20、“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拓展运用:完成练习七第58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1)谈收获: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质疑解惑:还有什么疑问。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
2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长方体的体积。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及课件的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体积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比较大小,复习引入1、比一比。出示书包、文具盒。问:谁大?谁小?其实刚才我们在比他们的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2、说出下列图形的体积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小结: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3、出示橡皮。问:什么形
22、状?它有体积吗?体积多大?请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4、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感知认识1、拿出12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小组合作摆一个长方体,并说说它的长、宽、高是多少?体积是多大?2、汇报交流。问:你们组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你能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摆的吗?体积是多少?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四种不同的摆法)3、观察发现:通过刚才的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4、再一次合作摆,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的体积。边摆边说你们组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又是怎么摆的?三、启发探究,自主建构1、出示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问:要摆成这样的长方体需要多少个棱长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长方体 体积 教学 设计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