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四局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共6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铁二十四局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共66页).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发布之日实施目 录1 总则1.1 依据和原则-11.2 施工技术管理体系-11.3 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21.4 施工技术管理要求-32 设计文件审核2.1 基本要求-72.2 审核内容-72.3 相关记录-93 施工调查3.1 基本要求-103.2 调查步骤-103.3 调查内容-103.4 调查报告-114 工程测量4.1 基本要求-134.2 管理职责-154.3 测量复核制-164.4 交接桩-174.5 施工复测-174.6 施工放样测量-184.7 建(构)筑物变形观测-184.8 竣工测量-
2、194.9 相关记录-195 施工组织设计5.1 基本要求-205.2 施组分类-205.3 施组编制-205.4 施组评审-245.5 施组实施-265.6 相关记录-266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6.1 基本要求-276.2 专项方案编制-276.3 专项方案评审与论证-286.4 专项方案评审论证程序-296.5 专项方案实施-306.6 相关记录-307 技术交底7.1 基本要求-317.2 技术交底内容-317.3 技术交底程序-327.4 相关记录-338 变更设计管理8.1 基本要求-348.2 变更设计申报-348.3 变更设计费用和量差-359 工程检验和试验9.1 基本要求-36
3、9.2 检验和试验的基本任务-379.3 检验和试验管理-389.4 检验和试验主要工作内容-399.5 检验和试验资料-3910 技术资料管理10.1 基本要求-4010.2 技术资料的范畴-4010.3 技术资料的表现形式-4110.4 技术资料的管理-4111 施工技术总结11.1 基本要求-4311.2 编撰原则-4311.3 施工技术总结的内容-4312 竣工文件编制12.1 基本要求-4512.2 竣工文件的组成内容-4713 附则附件1: 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附件2: 测量技术交底记录表附件3: 施工测量放样/复核记录附件4: 合同段交接桩记录表附件5: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申请表附件
4、6: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授权委托书附件7: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人员签到表附件8: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附件9: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评审论证申请表附件10: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评审授权委托书附件11: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评审论证人员签到表附件12: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表附件13: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专心-专注-专业1 总 则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全部技术活动过程及各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企业施工管理的全过程。1.1 依据和原则1.1.1 施工技术管理的依据1、 国家各项技术政策、法规、法令、条例。2、
5、 国家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现行行业规范、规则、标准、办法、定额和有关规定。3、 股份公司及集团公司颁发的现行有关技术管理的制度、办法等。4、 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和管理制度及办法。5、 设计文件和图纸。1.1.2 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现行的技术政策、基本建设法规、行业技术标准。2、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安全、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组织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3、 注重技术先进性与经济
6、合理性相结合,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宜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4、 立足现场,强化基层技术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一致的技术管理网络。5、 建立标准、规范、可追溯的技术管理体系。1.2 施工技术管理体系1.2.1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每个管理层级都应设技术负责人(工点可设技术主管)负责本级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时,每个管理层级还应设技术业务部门,负责日常技术业务工作,并明确管理职责。1.2.2 集团公司工程处负责归口管理施工技术工作,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按照集团公司明确的职责分工履行技术管理职能。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级技术负责人应
7、按照“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做好技术管理工作。1.2.3 本办法所称的局项目部是指局直管项目(指挥)部;(局)项目部是指集团公司设立的所有工程项目经理部、指挥部;分部是指(局)项目部下设的项目分部、工段或工区。1.3 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3.1 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有关技术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做好从工程招投标、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竣工交验、成品保护、保修等全过程的技术组织、协调、管理工作;针对工程实际和工程特点,采用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以及安全
8、、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技术保证措施,确保安全、质量、工期、效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2、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制订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认真做好图纸审核和技术交底、技术培训工作,优化、变更施工设计,扎实做好工程测量和试验检测以及标准化、计量工作,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QC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建立健全技术工作台账,及时、规范、真实、完整做好日常施工记录和技术文件管理;编制好工程竣工文件和施工技术总结;编写论文、工法、专利和科技成果等。1.3.2 施工技术管理的
9、主要内容1、 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施工技术管理的制度、办法,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2、 审核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3、 依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进行施工调查。4、 做好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编制大型临时工程施工方案。5、 交接桩及工程测量。6、 工程检验和试验。7、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按规定申报组织评审、论证或审批。8、 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9、 变更设计管理。10、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11、 技术开发和QC活动。12、 编制竣工文件、施工技术总结,编写工法、专利和QC成果、科技成果等。1.4 施工技术管理要求1.4.1 各级技术负责人和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建
10、立健全下列技术管理制度:1、 技术岗位责任制:根据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技术岗位,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2、 设计(施工)文件图纸审核制度:正式用于施工的设计(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应审核通过后方可用于施工。设计(施工)文件图纸审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和项目分部相关部门、相关专业工程师进行,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归纳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审核意见,按相关要求上报业主和设计单位予以解决或明确后,方准许施工。3、 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制度:新开工程、新到施工设计图纸文件和设计变更、新的施工工艺等均应在工程施工前,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交清工程概况、设计意图、安全质量注意事
11、项,以及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交清工程的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工序流程、工艺标准、质量验收标准、各结构物的详细尺寸和标高、材料规格和数量等,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符合质量、技术、工艺要求。4、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为保证施工测量成果的质量,避免出现测量误差超限和错误,对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控制桩(点)、计算数据等进行复核。主要有对设计(或相关方)桩点、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测量放样的复核,以及定期对控制网进行的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对外业桩点、测量方法和内业计算资料的复核。(局)项目部和分部应根据职责分工,制定测量复核制度,并根据测量的难易、复杂程度明确需进行一般换手测量和彻
12、底换手测量。涉及整个工程或多个分部的贯通测量,应由(局)项目部组织进行联合测量。5、 技术资料复核及检算制度:重要的计算、设计、编纂工作的技术资料,应由第二人复核或检算,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自行复核或检算,确保数据及资料准确无误。文整后的文件资料还应进行校对,避免文整错误。6、 技术资料审核签认制度:技术资料(含原始记录)凡需上报、留存备查、零星知识技术档案等均应有编号、计算人、复核人、技术负责人(审核或审批人)正规签章,并标注日期。7、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施工日志是从工程进点开工至竣工交验整个施工过程中最系统、最基本的施工作业记录,是施工全过程的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等实施情况的真实反映,也
13、是工程安全质量状况追溯和工程维修保养的依据之一,同时也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施工日志由施工员或指定人员负责填写,填写应及时、规范、真实、完整。(局)项目部、分部应指定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负责其管辖内的施工日志的填写,明确相关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8、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评定记录表的填写、签认、申报制度:验评表一般有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等,以及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检查证、评定记录表。(局)项目部和项目分部应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人、职责和分工,根据工程进度、完成时间及时进行填写、签认和申报。填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以及业主、监理、档案馆(室)的要求。9、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4、标准、指南、规范、通用图、参考图、标准图、设计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反映安全、质量状况的技术文件和日常施工记录等应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文件管理制度,防止使用过期、作废的图纸、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资料,确保在用技术文件资料的有效性,确保安全、质量状况可追溯。10、 技术工作交接制度:工程技术人员调动或因故离开技术工作岗位,应由技术负责人主持(技术负责人调动由上级或同级其它领导主持),将被调动人所掌握的工程技术资料、未完工作、重要的仪器设备等向接替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接,并办理交接手续,确保技术工作的连续性,确保资料和设备的完好、完整。11、 技术考核评比制度:技术系统分专业组织考核、
15、评比、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考核评比办法由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1.4.2 各级施工技术部门应建立健全下列主要技术工作台账及统计资料:1、 设计图纸文件收、发文登记台账。2、 设计图纸文件审核记录台账。3、 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台账。4、 设计工程数量汇总统计台账。5、 设计、施工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台账。6、 施工计划、材料设备需求计划和施工进度统计台账。7、 隐蔽工程检查,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等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签证台账。8、 工程测量、变形观测和评估、监控量测记录台账。9、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状态以及试验、检测记录和报告台账,材料、产品、构配件等质量证明(合格证)台账等。
16、10、 在用有效的标准、规范、指南;设计图纸文件(含变更设计文件)、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手册、作业指导书、工程开竣工报告;上级管理部门、业主、设计、监理等相关方的管理文件、现场检查、会议纪要等技术文件资料管理台账。1.4.3 技术、调度、试验工作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建立上墙图表。主要有:综合及单项工程进度图、工程平面布置图、计划及完成任务统计表,以及混凝土和砂浆、路基质量检验等试验次数多、涉及范围广、影响下道工序施工的试验统计表等。1.4.4 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应建立、保存下列工程记录:1、 施工日志(工程大事记)。应分工程件名设立,随时记录(采
17、用不易褪色的墨水记录),字迹应正规、不潦草、不乱涂。2、 测量记录簿。应用铅笔(或不洇水的笔)记录,记录应及时、规范、真实、完整(内容、地点、人员、设备、日期等)。3、 质量验评表、隐蔽工程检查证、施工原始记录、工程试验检测报告表和其它各种测试、观测记录等。资料均应正规化、表格化,内容填写完整、文字清晰、签章完备。4、 各种会议纪要、变更设计记录、现场调查记录、技术交底和培训记录等,资料应专人负责,妥善收集保管。2 设计文件审核2.1 基本要求2.1.1 设计文件审核的目的是通过认真阅读、分析、研究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掌握设计标准、设计规模、工程概况、工程特点,熟悉设计内容,理解设计
18、意图,核对设计图纸,复核设计数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存在的问题消除在施工之前,同时,结合施工调查和本阶段的技术研究,提出完善设计、变更设计的建议,并为比选优化施工方案,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奠定基础。2.1.2 项目投标阶段或施工阶段都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审核工作应与施工调查、施工复测相结合。2.1.3 集团公司、子(分)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审核的领导工作;(局)项目部、分部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集团公司、子(分)公司技术部门具体指导设计文件审核;(局)项目部、分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工程,按专业及管段分工逐项审核,其审核意见逐级汇总。2.1.4 设计文件审核应
19、先整体后局部,先原则后细节,先分专业后衔接。各级技术负责人应注重界面管理,处理好各专业接口的衔接。2.1.5 (局)项目部、分部技术部门应建立设计文件审核台账。集团公司、子(分)公司技术部门应对(局)项目部、分部的审核台账和审核内容进行检查、指导。2.1.6 遇到边设计边施工仅有部分施工设计文件或草图的情况下,应了解设计原则、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文件、设计鉴定意见,尽可能收集更多的设计信息。有疑问和缺乏足够施工数据时,应及时与设计联系或请业主协助解决后方准许施工。2.2 审核内容2.2.1 设计图纸是否为正式施工图、有无设计单位的正式签署;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图
20、纸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时间表。2.2.2 由多家单位设计的图纸,相互之间有无遗漏、矛盾;各专业之间的接口是否明确;设计图纸中的数据、数量、规格、尺寸、形状等是否存在“差、错、漏、碰”。2.2.3 设计总说明书、专业分说明书:了解掌握建设项目的技术条件、设计原则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应特别须注意并理解设计数据的取舍条件、关键部位的施工顺序、施工(过渡)方案指导意见和要求、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用的关键指标、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部位等的说明以及验证施工质量的特殊要求。2.2.4 相关标准图:设计文件中注明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等是否配套、齐全,并结合相关规范与
21、设计文件对照阅读。2.2.5 平面图:各部坐标(里程)、直曲线要素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采用的技术条件;结合纵、横断面图及各专业设计图有无改善设计的条件;导线或控制网的桩点位置、坐标体系、数据。2.2.6 纵断面图: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条件;设计标高与建筑物、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建(构)筑物数量、位置、形式等与其它图纸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现场情况;坡度、标高和里程等的数据、相互对应关系是否正确,与其他图纸是否一致。2.2.7 横断面图(包括:桥隧纵断面图、结构图、大样图等):设计建(构)筑物的标高与纵断面图对照;设计建(构)筑物的断面尺寸;路基、线路、桥隧,以及排水、挡护墙等附属工程建(构)筑物之间
22、的尺寸、位置关系;工程项目、数量是否有漏算、少算;土石方的数量、软土地基处理、道路改移、桥涵接长等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测量,绘制横断面图、平面图等,结合施工经验考虑设计方案、方法是否可进一步优化,通过计算与设计数据进行量差对比。2.2.8 征地拆迁图:设计地界及拆迁范围与纵横断面图对照,确认拆迁工程范围及数量;红线内设计的建(构)筑物是否与实地相吻合。2.2.9 排水系统图:与横断面图对照,排水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外部水系沟通,排水是否通畅,标高是否满足;标高、里程、坡度和变坡点是否对应、正确;排水结构物的形式、种类、与路基和线路的尺寸关系及相关工程数量。2.2.10 土石方调配图(优化的调配
23、方案):土石成分和数量、取弃土场位置、运距运输条件和实际对照;对环境的影响。2.2.11 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工艺,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是否成熟、可靠;是否需要试验研究;施工方法是否恰当。2.2.12 桥梁、立交桥、隧道、地铁、地下工程、水工建筑、挡护结构、涵渠等设计图:审核建筑物总体布局;结构类型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符合性;结构尺寸及所用材料的合理性;基础类型的合理性;与既有构筑物的衔接平顺性;设计参数是否齐全、合理;是否满足抗震、防洪要求。2.2.13 隧道等地下工程结合施工调查,要调查洞口位置、进洞支护方案、影响建筑物的防护方案,结合现场情况审核是否正确有效,是否可以优化。
24、2.2.14 枢纽、站场、机场、工民建筑群等综合建筑设计图: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名称、种类、形式、数量;建(构)筑物相互位置、布局的合理性;各细部尺寸的核对。2.2.15 既有铁路改造、高速公路和既有道路交叉等过渡性工程设计图:主要审核过渡性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是否有优化的可能;施工方案的安全保障措施等。2.2.16 给排水及四电工程设计图:审核各种管线位置关系;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平面交叉;是否与既有设备兼容。2.2.17 设备制作、安装设计图:设备型号、数量的核对;是否与动力和电源匹配;是否与设备工艺匹配;是否与土建设计图匹配。2.2.18 工程数量审核:对所有设计图内的工程数量进行全
25、面复核,汇总工程数量与设计提供的数量进行对比,作为设计变更的依据。2.2.19 对于设计文件审核存在的问题,应在与其他相关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进行比对、复核确认后,汇同施工调查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审核意见,报业主和设计,或按要求编制工程联系单。2.2.20 所有审核计算资料应专人保存,并作为竣工审价的原始基础资料和依据。2.2.21 设计文件审核应做好审核记录(格式见附件1)。2.3 相关记录1、 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3 施工调查3.1 基本要求3.1.1 施工调查是项目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是在掌握一定的设计文件、合同资料、设计或业主交底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施工条件
26、,获得翔实的现场资料,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成本预算,合理施工组织,降低施工成本等提供基础资料。同时,通过现场核对设计文件,提出需业主、设计等单位协调解决或明确的问题,为优化、改善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3.1.2 施工调查应根据工程的重要、复杂程度,根据管理职责,分别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分管领导或(局)项目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参加。3.1.3 施工调查前,可邀请设计单位、地方有关部门进行交底或咨询,了解有关情况。3.1.4 调查前应充分做好准备,仔细查阅相关资料,明确相关人员和分工,调查结束后,应编制书面调查报告。3.1.5 调查的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承发包合同、设计文
27、件、内部划分施工任务的纪要或通知等。3.2 调查步骤3.2.1 阅读招投标文件(合同或协议书)、设计文件以及其它有关文件。3.2.2 编写调查提纲,按业务部门划分调查任务。3.2.3 相关业务部门制定具体的调查计划,明确参与调查的人员、范围、内容、时间等,必要时邀请设计单位总体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或业主有关人员共同进行现场调查。3.3 调查内容3.3.1 设计概况:了解设计经过、主要技术条件和设计原则、方案比选和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3.2 工程概况:主要工程分布情况,重点工程结构类型,施工方案,技术特点。3.3.3 水文气象资料:河流分布、流量、流速、洪水期、水位变化、海水涨(退)潮情况、
28、通航情况;气温、雨量、大风季节、积雪厚度、冻土深度等对施工的影响。3.3.4 地质情况: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探测,岩层分布、风化程度,以及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良地质对施工的影响。3.3.5 当地交通、风俗民情、治安状况、生活卫生及医疗条件等。3.3.6 砂石料、路基填料等地材情况:地材类别、质量、产量、价格、运输及供应方式。3.3.7 当地可利用的电力、水源、燃料,以及加工厂、取弃土场、专用线等资源情况。3.3.8 用地与拆迁情况:了解当地政府有关征(租)地、拆迁的政策和规定;可以利用的民房、劳力和附属设施情况;站场用地、拆迁农田、水利、交通的干扰及处理意见。3.3.9 涉及地
29、方规划、要求的桥涵、道路、沟渠等工程的位置、形式、种类、数量等是否与实地相协调和匹配。3.3.10 线路中线、各建(构)筑物的位置、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环境要求。在基本确定线路走向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图纸,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分布、种类、数量、位置、埋深以及架空高度等情况是否影响施工,并了解管线的产权归属单位、改拆迁方案和时间;需改拆迁的道路、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种类、数量、影响范围、改拆迁的方案和时间等。3.3.11 铁路增建二线、既有线及站场改造应调查营业线标准、现状、运输能力,对施工的干扰程度和封锁施工条件。应征求运输、设备管理部门对设计(过渡)方案的意见或建议;封锁方案是否满足
30、铁路运输、既有设备等要求。3.3.12 施工机具设备:结合地形地质、交通条件、水电供应以及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参照本单位的设备情况和当地可提供的资源进行选型。3.3.13 临时工程:大、小临时工程的初步规划、选址和方案比选。在初步明确临时工程的性质、规模、数量等的基础上,实地调查所需用地的面积、地形、形状、地质条件、交付时间和租用价格;既有道路是否进出通畅、道路的路幅、路面、桥梁的额定承载荷载等,有无需要加宽、加固、填筑、搭设便桥、修筑便道便线(岔),并向当地居民和有关单位了解临时工程所在位置有无存在地质、气候灾害隐患。3.3.14 工程造价资料:劳、材、机、运实际信息价格,部门和地方最新定额
31、,费率、概预算编制规定。3.4 调查报告3.4.1 调查完毕后,根据现场情况和收集的资料,结合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和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同时将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报业主、设计进行协调解决或予以明确答复。3.4.2 调查报告按照“谁组织调查,谁负责组织编写”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完成,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基础资料之一;需报业主的调查报告,还应与设计图纸审核后存在的问题一同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交底前完成并按要求报业主和设计,以便设计交底时一同交底和答疑。3.4.3 主要内容:1、 工程概况:重点介绍经实地调查,现场与设计、招标等合同文件有出入的线路经由所在地及沿线的社会、经
32、济、交通、自然特征、工程量及技术条件和标准、工期等情况。2、 对已到的设计图纸审核后及发现的问题、疑问等;设计图纸与现场不符的问题。3、 施工组织设计意见:资源配置(劳动力、机械设备、风、水、电、通信、物资、资金等)及投入时间,大小临工程的设置、过渡方案、环保措施、进度计划、征地、拆迁规划及施工前期工作等需业主协调解决的问题。4、 对设计方案提出优化的初步意见。5、 其它相关事项。4 工程测量4.1 基本要求4.1.1 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其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以满足建(构)
33、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4.1.2 工程测量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相关法规,严格执行相关的测量规范、规定(指南)等技术要求。4.1.3 从事测量工作人员需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非专业(职)测量工程师不得主持施工控制测量。4.1.4 测量工作包括:开工前的交接桩、施工复测、施工控制网测量、工序环节中的施工放样、建(构)筑物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工作。4.1.5 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规定和标准,并积极推广测量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4.1.6 控制网平差及其他数据应由两人独立计算,并及时校核。控制网的平差软件应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评审,或经过业主或设计等相关单
34、位的认可。4.1.7 工程测量应根据人员和仪器设备状态选择适宜的方法,应优先选择具有闭合条件好的方法,避免误差超限和错误。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应有误差监控手段。4.1.8 测量轴线(中线)基点、水准基点应与相邻合同段重叠衔接。对于由两个以上单位施工的长隧道、地铁、桥梁或相应规模的建筑物,应建立统一的控制网,统一平差,统一坐标系。4.1.9 特殊、大型、难度大的重点项目应编制施工测量作业实施细则、测量专项方案或测量作业指导书。4.1.10 测量桩点是指设置在地上和建筑物内的各级控制桩点、施工放样桩点,是测量成果的具体标志,是后续测量与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各类测量桩点,尤其是控制桩点(如:设
35、计与施工的控制网、CPI、CPII、CP精密控制桩等)应采取措施进行妥善保护:1、 在布设测量控制桩点时,应考虑点位的可靠性,避免因施工、外界影响造成桩点的损坏和移动等。桩点、资料交接后,应立即采取效有效措施对桩点进行保护,并在现场设置明显标志。2、 各类测量桩点在工程竣工前均应长期保存,若因施工需要移动的,必须取得原测量单位同意,并根据需要以同等精度补测新桩后,方可迁移。3、 因各种原因造成桩点被毁、损坏和移动时,不得使用,有关人员应立即通知原测量部门进行补测,不得擅自补测。4.1.11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是指设计单位的交桩表、地形图、设计施工图文件、控制测量成果、施工放样数据、竣工测量资料,
36、以及与施工测量直接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各级测量组织应按技术档案管理的要求立卷归档、保存,并加强对施工测量成果资料的管理,更好地为现场施工服务。4.1.12 各项测量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含电子记录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测量记录应按要求采用专门的记录簿,在现场随测随记,逐项记录,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和留底存档。1、 测量的原始资料、原始观测数据、基桩(点)等,应按测量规定的内容及格式统一填写。记录中测量的项目、范围、内容、闭合差、参加人员、设备、仪器型号、日期、地点等事项应记录清楚完整,相关人员签字。2、 记录的文字与数字应清晰、整齐、美观;对采用电子记录的须遵守相关规定。3、 测量记录不得随意涂抹、
37、撕毁,如有误,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4、 记录的数据应及时校核,录入的数据应准确无误。4.1.13 测量技术人员因工作发生变动,应由同级技术负责人主持工作交接,对其主管范围内的控制桩、施工放样情况及所有测量资料、测量仪器等进行移交,交接清单和有关说明需双方共同确认并签字。4.1.14 子(分)公司、(局)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等级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和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子(分)公司购置测量型GPS接收机、全站仪、高精度水准仪应考虑仪器的通用性要求,并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办理相关手续。4.1.15 测量仪器应专人使用、专人管理,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台账、保管制度、维修养护制度、操作规
38、程,并按有关规定,定期送授权计量检定部门进行年检,确保测量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4.2 管理职责4.2.1 集团公司测量管理工作实行三级负责制,集团公司技术负责人、子(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局)项目部和分部技术负责人是各级测量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各级业务部门应设置专(兼)职测量(主管)工程师,对下级的测量业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并组织施工测量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业务培训和学习。对特殊、难度大、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测量,应根据测量队伍的能力、测量的难易、重要程度给予指导,必要时参与一同筹划、一同实施、一同计算复核、一同编制测量成果报告。4.2.2 集团公司设测绘
39、中心,是测量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筹集团公司的测量管理以及相关重、难点工程控制测量的方案审核和测量复核工作;负责组织测量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负责收集和交流测量技术及信息;负责主持3km以上长隧道、3km以上并不能直接通视的特大桥、大型枢纽站场和高层建筑轴线(基准线)等控制测量的复核,以及负责审核1km以上隧道及其它特大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控制测量方案。4.2.3 (局)项目部应设测量主管工程师,分部(或工点)设专(兼)职测量工程师、测量人员,负责所辖工程项目的测量管理工作和施工测量任务的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职责组织各项测量工作,负责协调解决测量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签认重大测量成果资料(书);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对测量工作进行抽检、指导、督促。(局)项目部应明确有关部门、分部的测量工作内容、职责、范围以及分工,组织、协调和实施本项目的交接桩、施工复测、竣工测量,以及重要的控制测量和贯通测量等重要测量工作。4.2.4 综合性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测绘中心)应至少配备1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测量专业工程师,在条件具备时组建成立公司测绘中心,负责本公司测量管理和重、难点工程的控制测量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