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生态化研究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育生态化研究初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教育生态化研究初探摘要我国的高等学校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大使命,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高校教育生态化的现状和迫切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基本措施。关键词高校教育生态化措施一、高校教育生态化的现状教育生态化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生态化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理念上,教育生态化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生态化推广速度较慢,且内容较为单薄。教育部早已将环境科学作为一级学科,并设立了
2、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但在高校中以环境科学为主的生态环境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化相脱离。目前世界教育己经由工业时代教育阶段向后工业时代的终身教育阶段过渡,并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当前,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阻力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方面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走环保型的工业化道路才能避免西方“先污染,后治理”弯路;但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却没有落到实处。在教育内容上,教育生态化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份量”。我国教育生态化理论的落后直接反映在教育内容上。生态课程建设滞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充分考虑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科学地、合理地安
3、排教学内容;生态教学的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二、高校教育生态化的迫切性1.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面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和谐共生、和谐共处、和谐共荣。它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高校教育生态化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此外,高校还着力研究生态化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生态生
4、产力水平,教育青年学生掌握符合社会发展的科学技能,应用科学技术寻求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建立健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2.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然而,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生态伦理观念扭曲,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问题。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项战略任务的成败。实施高校教育生态化,
5、有利于大学生认知环境、理解环境、尊重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把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统一起来的生态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德观、生态观和生态审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掌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并运用这些科学技术去寻找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规律,方法和途径,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3.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文明要求人们重视并遵守和谐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生态文明的这个要求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契合的,因为它适于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渗透着人类对文明价值的全新诠释以
6、及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观察,体现了人们对以往价值观念的重新认识,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意识与和谐观念,使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爱社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和自觉抵制危害环境的行为,从而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三、高校教育生态化的基本措施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教育价值观工业文明形态下的教育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经济价值观。这样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主宰了教育,于是教育也实现了为生产服务、为经济服务的性能。这种教育价值观,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也蕴涵着自我否定的因素。教育在努力培养大
7、自然的主人时,也不自觉地将人培养成“毁灭”大自然的“罪人”。2.提高高校教育者的教育生态化意识3.加强教育生态化课程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对教育生态化认识的局限性,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教育生态化只是在理科学科专业开设,没有在工科、文科专业中使用,普遍适用于文、理、工科各类专业学生使用的生态学教材相当缺乏。因此,高校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生态化课程建设。4.营造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大学生教育生态化应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橱窗、校报、广播、电视等校内外媒介,广泛宣传生态伦理知识,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高校应鼓励环境专业大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绿色校园”创建的实践活动;鼓励全校师生通过自身行为共同营造教育生态化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环保社团的成立和发展;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展览等,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素养。高校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创建和巩固教育生态化基地,开展教育生态化的实践活动,拓宽教育生态化渠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