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生物师范生《动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x
《高校转型背景下生物师范生《动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转型背景下生物师范生《动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转型背景下生物师范生动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对于师范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较多地集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上,而忽略了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与教育,这不利于培养真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秀教师。动物学是生物师范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及考核评价几方面,探讨了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培养人文精神,旨在将培养方式和方法内化入动物学课程学习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关键词:生物师范;动物学;人文精神;情感教育一、前言随着2022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222022年)和2022年关于引导部分
2、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拉开了帷幕。随之,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师范生的教育与培养,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的是合格的教师。他们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要向青少年传递人生的价值、理想与信仰。目前,对于师范生培养的教育教学较多地集中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上,而忽略了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与教育。在当前就业压力以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多数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淡漠,缺乏事业感,更体验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须知,缺乏以职业认同感、责任感、道德感及幸福感为内容的职业情感教育,专业
3、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教育与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不能培养出真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师范生职业情感教育的前提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渗透,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具备尊重生命、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以人为本,追求真、善和美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因此,在向师范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各种师范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向学生渗透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情感教育,以开启心智,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好头,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合格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和演化的古老学科,也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传统动物学发展至今日
4、,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生物科学基础课程有其鲜明的特点。第一,动物学的研究对象为动物各分部和系统的组成、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分类演化关系等,属于描述性学科,名词量大,立体性强。这一特点要求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第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大多用到的是鲜活的实验材料;并且还有野外实习的教学环节,需要到野外实地辨认观察和研究所学的动物种类。因此,动物学非常适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刻苦钻研,求真求实;人文精神则帮助学生构建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精神底蕴。只有“科学”和“人文”并举,培养的师范生才有可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2、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学 高校 转型 背景 生物 师范生 教学 中的 情感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