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摘要: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瘾,大力开展网络文明监督服务行动,强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学校、家长,社会以及大众媒体都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瘾网络游戏一、未成年人网瘾问题日益严重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2022)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人数约为2404.2万人。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约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但是绝对数量上多了两倍。(一)网络成瘾名词解释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
2、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对于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网瘾,国内外学届和业界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疾病,有网瘾的人在认知、行为、情绪、情感以及意志方面表现有异常表现。类似于赌瘾这样的需要药物来治疗平衡神经系统。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这只是属于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后迷茫而逃避生活的一种方式。还有的人则认为网瘾像打架、厌学、早恋一样,属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一种。(二)网瘾的最重要的特征二、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分析首先,很多青少年认为上网可以缓解心情、释放压力。当他们心情不好时,通过上网,例如娱乐、网络游
3、戏等形式可以得到一定的发泄,缓解不好的心情,特别是网络游戏,另外,获得精神满足也是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原因。其次,还有一些未成年人认为上网可以得到精神满足。网络环境是宽松的,青少年可以把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自由地抒发出来,同时还能够得到其他网民的回应,因此,网络聊天更易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精神满足,容易吸引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三、促进未成年人健康运用互联网的建议(一)大力开展网络文明监督服务行动,强力净化未成年人环境。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与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网吧、网络、荧屏声频视频、各类数字出版物净
4、化工作。大力开展网络文明监督服务行动。不断增强运用科技手段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管理的能力,以先进技术防范和解决新的问题。持续推进网络文明引导行动,建立健全新闻评议制度。例如,北京市在全国首创了“妈妈评审团”工作机制,指导网络媒体设立了自律专员,成功举办首届网络小说创作大赛、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深入推进网吧、网络、荧屏声频视频、各类出版物和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工作,修订完善了北京市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处罚量化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网络游戏市场。实施“净土工程”,在综合整治学校周边文化环境、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二)积极推进网络教育工程,有效提高网民媒介素养。
5、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媒介素养的提升使未成年人能够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面前充分发挥主动性,娴熟地运用现代化媒介,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网络的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在信息迅速方便传播的同时也为网民理性地思维、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出个更高的要求。(三)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三管齐下共同杜绝青少年网瘾。学校发挥有效的教育功能,强化未成年人健康文明的网络意识。通过系统地介绍网络知识,减少未成年人对网络的神秘感,降低网络的非理性诱惑力。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有效地遏制过度迷恋网络的苗头。家庭要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父母应采用频繁、温和的沟通方式,了解孩子的上网意图、目的,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全社会应该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营造良好的环境。多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娱乐休闲场所。另外,成立针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志愿组织,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瘾的困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