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导引术现代研究与应用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导引术现代研究与应用概况.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导引术现代研究与应用概况摘要:随着绿色疗法日益兴盛,传统导引术在当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古籍文献中的导引内容进行挖掘,阐述其现实意义,是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继承和开展的根底;用现代实验方法研究传统导引术的作用与价值,是促进其临床应用的又一理论根底;传统导引术种类繁多,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又可预防疾病发生,养生保健;传统导引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环节中,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导引术;治未病;综述DOI:10.3969/j.in.1005-5304.2022.11.048中医导引术发轫于远古,历经各朝代的精炼和填充,内容日
2、渐丰富,应用广泛。它以激发自身抗病愈病机能为目的,通过自我身心的积极调摄和修炼,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创造绿色平安的健康保健治病新途径。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导引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研究,尝试挖掘出导引的潜在价值。同时,导引养生有着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兹就当代相关研究概述如下。1理论研究导引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主动性修炼和调摄,到达自我心身平衡,实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目的方法的统称。习练时,可采用一定的坐、卧、站等姿势或特定动作,并配合呼吸、意念等,也包括模仿禽兽动作和辅以器械。目前,有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古典文献中导引内涵的
3、挖掘和整理及对其现代意义进行阐述。中医导引的理论、方法散见在古代医学典籍、医学文物中,要想很好研究,必须首先开掘、整理中医导引的文献。刘氏等1对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养生方法及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结合习练导引法的体会,将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文献研究落脚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一些学者对诸病源候论中的腹胀2、心腹痛3、大便病4、风偏枯5、积聚6、腰痛7、虚劳8等具体病症所采用的导引术进行了解读,阐述其现代实用意义。魏氏9对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论述。2实验研究导引能放松身心,缓解由不良刺激造成的神经功能紊乱;另外,导引术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下降,兴奋呼吸中枢,调节植物神经系统,
4、对大脑皮层有保护性抑制作用,使大脑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针对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导引术是一种主动性自我调治的方法,在治疗同时长期定量的习练,有助于降低伤病复发率。赵氏等20采用六步法导引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潜能,用信号接收设备实时接收并以曲线形式显示该潜能信号,结合反响技术,引导患者不断增强动作肌信号强度,减弱拮抗肌信号强度,使运动程序逐步得到重新建立。治疗后,患者膝关节伸展角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的程序信号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二者比例由治疗前的1.41改善为14.1,是膝关节主动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导引对人体的血液血流也有明显的良性影响
5、。李氏等21对导引养生功锻炼后的脑部血液循环状态进行观察,发现练习气功后,脑血流图波形明显好转,血液流入时间明显缩短,血管紧张度明显降低,血管弹性状态改善,增加脑血容量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容量,改善脑部两侧波幅不对称的情况等,说明气功可改善脑血流图,无论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病变均有显著效果。杨氏22通过观察老年人习练新编导引养生功后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发现习练功法后,老年人血压有下降趋势,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说明经过习练导引养生功法,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了良性变化,提高了身体素质,降低了疾病发生率,且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3应
6、用研究导引有缓慢柔和的特点,适于老年人养生保健之用,对身心有渐进性的良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马王堆导引术锻炼能改善练习者的消极情绪,提高积极情绪,从而改善心境状态23;运用“中医导引术”24进行中风后的运动康复治疗,结果说明,早期常规康复配合导引治疗更有利于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焦氏等25采用上肢导引功治疗中风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6周后,患者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及改进Barthel指数法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钱氏等26采用脊柱平衡导引锻炼以及脊柱平衡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明显改善了肺的通气功能,肺活量明显增强,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明显增加。说明脊柱平衡导引
7、术明显改善了脊柱的柔韧性,使躯干肌肉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胸廓畸形得到一定矫正,胸廓运动幅度逐渐加大,肺容量增大,肺功能得到改善。刘氏等27利用气功导引,对胆结石症患者进行循经点穴治疗,对神门、合谷、太冲3个穴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导引点穴治疗前后经络感传测定,结果94.5%的患者治疗后1个或多个穴位的经络感传距离较治疗前更远。另外,导引术还被用于治疗失眠28、高血压29、抑郁症30、偏头痛31、慢性结肠炎32、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33等。4在“治未病”健康工程中的应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纲要2022-2022将“人口与健康”作为重点领域,明确提出要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
8、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特别是要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现行的西医预防保健效劳体系已无法满足国民对越来越高的预防保健效劳需求,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效劳体系对原有体系进行补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全国各地的中医医院逐步开展起来,“治未病”的理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方面。然而,目前的大局部“治未病”中心依然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仅对“已病防变”、“愈后防复”有作用,对“未病先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真正做到“治未病”,将疾病防范于未然,就需要认识到中医养生的重要性,而导引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简便易行,对“治未病”的3个环节都有针对性作用,尤
9、其是对“未病先防”的阶段有其独特优势,但目前其临床应用并不广泛。在“治未病”的健康工程中,传统导引术具体应用在:未病之时,采用传统导引术如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等,培补正气,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将疾病预防在未发生之时;发病后,利用传统导引术舒筋活血,促进气血流通,尽早康复,防止疾病传变;病愈之后,体质尚虚,习练传统导引术,培补元气,防止疾病复发。这3个阶段中,以“未病先防”最为重要,也是传统导引术发挥作用的最正确时期。5小结近年来,许多兴旺国家的健康目标与卫生改革日益重视预防保健的作用,这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开发提供了启示。中国传统导引术有缓慢柔和的特点,对人身心有良性的调节作用,不仅可治疗疾病,对预防疾病也有积极作用,其科学价值已逐步被现代方法展现出来。如何充分发挥导引养生在“治未病”中的价值,推动导引养生在“治未病”的3个环节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构建导引预防和治疗体系,是“治未病”健康工程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