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下)课件.ppt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下)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2 地下水的排泄概述 1.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作用过程。2.排泄研究内容:1)排泄去路与方式;2)排泄条件影响因素;3)排泄量;4)排泄时的水质变化。3.排泄去路与方式:1)泉点状排泄;2)向河流排泄线状排泄;3)蒸发与蒸腾面状排泄;4)含水层之间排泄;5)人工排泄。其中,蒸发与蒸腾面状排泄水量时,盐分仍流在地下水中,而其它排泄则水分与盐分一同排走径流排泄。一、泉 1.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2.出露位置:在地形面与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相交点处。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的沟谷与坡脚,常可见泉,而在平原地区很少有。3.泉的分类: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的性质进行划分。1)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
2、2)下降泉:由潜水含水层或上层滞水补给。注意:不能仅仅根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来判断是上升泉或下降泉。下降泉泉口的水流也可显示上升运动;反之,通过松散覆盖物出露的上升泉,泉口附近的水流也可能呈下降运动。3)泉具体类型:根据泉出露原因划分。下降泉 a.侵蚀泉:沟谷切割揭露潜水含水层时,所形成的泉。b.接触泉: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处出露,所形成的泉。特例:大的滑坡体前缘常有泉出露。这是由于滑坡体破碎、透水性良好,而滑坡床相对隔水,因此,滑坡体中地下水从滑坡体与滑坡床接触部位(在滑坡体前缘)出露。由此可见,它实质上相当于接触泉,尽管不是由地形切割造成的。c.溢流泉:潜水流前
3、方的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涌溢于地表形成的泉。泉实例泉城济南:在2.6km2 范围内出露106 个泉,其总涌水量最大时达到5m3/s。a.大泉形成条件:必须在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巧妙地配合下,才可出现成群的大泉。b.大泉形成原因:地质条件:济南市以南为寒武奥陶系构成的单斜山区,其中奥陶纪灰岩是岩溶水发育的必要条件,而市区北侧为闪长岩及辉长岩侵入体,它包围了舌状奥陶纪灰岩,起到阻挡作用;地形条件:单斜山区地形向济南市区倾落,使地下水在地势影响下向市区流动;水文地质条件:奥陶纪灰岩的溶蚀形成了地下水通道,而透水性良好的灰岩接受大范围降水的补给,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地
4、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配合:地形与岩层均向济南市区倾落,造成了地下水在地势影响下,沿岩层内通道(其中向市区倾落的岩层面是地下水的重要通道)向市区流动,丰富的地下水汇流于济南市的东南。而透水性良好的奥陶纪灰岩被透水性差的闪长岩及辉长岩体(相当于隔水层)组成的口袋状“地下堤坝”的阻挡,被迫出露。因此造成济南“家家泉水”的奇观。c.泉类型讨论 溢流泉和接触带泉。济南泉水成因地质示意图1-下奥陶统白云质灰岩;2-中奥陶统灰岩;3-闪长岩及辉长岩;4-基岩地层界线;5-断层;6-泉群济南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1-第四系 2-中奥陶统灰岩 3-下奥陶统白云岩 4-上寒武统灰岩页岩 5-中寒武统鲕状灰岩 6-
5、下寒武统灰岩、页岩 7-前震旦纪变质岩 8-闪长岩及辉长岩 9-断层 10-泉群 1)在发育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的古老片麻岩及燕山期花岗岩中,泉的数量多,而涌水量均小于1L/s,说明这两者都是弱含水层(体);2)下寒武统为厚层页岩夹薄层砂岩,只在断层带有个别小泉,结合岩性可判断本层为隔水层,仅断层带局部导水;3)中寒武统为鲕状灰岩,出露泉虽不多,但泉涌水量可达110L/s,说明是较好的含水层;4)上寒武统仅出现个别小泉,结合其岩性分析,基本上可看作隔水层;5)奥陶纪质纯厚层灰岩分布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地表水系不发育;二是泉的数量不多而涌水量大;三是泉水多出露于本层与其它地层接触带。这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地下水 补给 排泄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