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doc
《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中转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城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单位*县城乡管理局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县*县城乡管理局联系电话传 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县城关镇等乡镇建成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N8022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占地面积(平方米)4610绿化面积(平方米)2235总投资(万元)1562.29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562.2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项目内容及规模1 项目由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随着我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已成为
2、改善农村新面貌的主要任务之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提出河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农村新面貌。目前河南省各县已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但是县城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并不完善,县城所管辖的乡镇的垃圾处理更是处于空白。各乡镇生活垃圾未能经过必要的无害化、资源化、减容化处理而直接堆放,对乡镇的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同时,未经处理的垃圾
3、繁衍孳生鼠害蚊蝇,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其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于2007年底投入运营,该垃圾填埋场占地130亩,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0t,库容98.26m3,服务年限15年。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给*县各临近乡镇提供了一个治理本镇生活垃圾污染的重要契机。但各乡镇环卫机构不完善,环卫机械、车辆配备不完善,垃圾转运站数量不够。为此,*县城乡管理局为改善城镇的环境卫生条件,提高乡镇的整体面貌,加快乡镇的经济发展,计划投资1562.29万元,在城区周边乡镇建设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将镇内垃圾转运至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4、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县城乡管理局委托承担*县城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及收集资料,并征求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 项目概况2.1 服务范围*县管辖的城关镇四乡镇的建成区及周边临近村庄。2.2 各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本工程的服务对象为*县城区及乡镇,由于*县属于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中原城市群的覆盖范围,故乡镇人口预测增长率采用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中
5、对于中原城市群的城镇人口的增长水平(i=36.3)进行预测。各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1。表1 *县各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乡镇名称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年份辖区人口(万人)人均垃圾日产量(kg/cap.d)垃圾总量(t/d)城关镇8200811.821.20184.39201013.971.15208.85201516.101.0209.30202018.571.0241.413.7520082.281.2035.5720102.691.1540.2720153.101.040.3420203.571.046.492.520081.581.2024.620101.871.1527.920152.
6、561.033.2820203.281.042.643.720082.221.2034.620102.621.1539.220153.021.039.2920203.481.045.242.3 各乡镇垃圾中转站规模及转运设施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应在一定得时间和一定得服务区域内,以中转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2006)要求,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不超过1.0Km。各乡镇垃圾中转站设置情况见表2。表2 各乡镇垃圾中转站设置情况乡镇名称中转站总规模(t/d)中转站数量辅助收运措施备注密闭运输车
7、(台5t/台)小型密闭保洁车垃圾屋(个0.5m3/个)城关镇50112600原有小型垃圾中转站6座5022616011032860客运站建设增加流动人口1454412115建有工业集聚区及建材、蔬菜等市场合计35510928935本项目单座中转站设计占地面积461m2,其中建筑面积237.5m2,周边3m宽的绿化隔离带。各垃圾中转站基本配置见表3。表3 垃圾中转站基本配置序号中转站构筑物及设备规模备注1垃圾中转站237.5m2其中操作间192m2,管理间、工具间、休息间各12m22垃圾压缩机2台3垃圾压缩箱2个58m34液压泵2套5电气控制和操纵系统1套6垃圾密闭运输车1辆5t,带有渗滤液收集
8、装置7举升装置2套8除尘除臭系统1套简易喷淋除臭装置9垃圾渗滤液收集池2个操作间内压缩装置下各设1个1m3的收集池3 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3.1 给排水系统(1)给水设计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冲洗用水和办公用水。垃圾中转站供水水源为当地供给,由给水管网接入一根DN50的给水管道供站区内生产使用,流量为1.1升/秒。(2)污水排水设计本项目产生污水主要为设备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废水和办公废水。在垃圾压缩装置下各设1个容积为1m3小型收集池,统一收集后由槽车运送至垃圾填埋场厂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3)雨水设计各中转站雨水由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迅速及时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渠内。3.2 供电系统本工程采用
9、单回380/220伏电源线路供电,另外垃圾中转站内设20千瓦柴油发电机一台作为其应急电源。站内用电可就近引来。3.4 劳动定员本工程设计的单座中转站定员均为2人,1名操作工人,1名运输司机,总共配备20人,全年工作日365天。4 中转站选址位置及周边环境概况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规范(CJJ27-2005)和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要求,垃圾中转站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10、5)不得设在立交桥或平角路口旁、临近学校、餐饮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等。(6)与相邻建筑物相隔距离不小于8m。*县城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具体选址位置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见表4。表4 各垃圾中转站选址位置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序号乡镇名称垃圾中转站选址位置方位及距离周边环境敏感目标1城关镇EN 300m2ES 300mN 150m3WS 200m4WN 150m5W 200m67S 200m8S 200m9N 300mW 80m10S 150m。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
11、、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县位于河南省本项目选址分别位于等,选址位置交通便利,水电设施完善。城区周边乡镇分布位置见附图1。2地质地貌*属豫西丘陵及中低山区,地貌形态南北差别很大,境内沟壑纵横。本项目选址均位于各乡镇建成区,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适于建设。3土壤*县的土壤可分为褐土和棕壤土两大类,具体细分为褐土、碳酸盐褐土、淋溶褐土、褐土性褐土、红砂类褐土性土、粗骨棕土7个亚类,20个土属,184个主要土种,其中以红粘土和黄粘土占比例最大,基本遍布全县,绝大多数是农业土壤,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本项目选址位置地层近于水平,土层属亚粘土夹砂砾岩一棕黄、红褐色,组成物质为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岩
12、类黄土、砂卵石和半胶结砂砾岩,大部表层为第四系中更新流洪积粘土。4地震烈度*地质方面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东西走向的拱曲隆起和活动断裂,属鄂豫地震带外地区,为地震高发区,因此地形地貌多变。*地震危险程度为5级(六度),但强震较少,震级一般小于5.5级,频率也较低。本项目选址位置基本地震裂度均按7度设防。5气候气象*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受西风带环流影响,全年的气候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制约,构成了气候的基本特征。该地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冬季干燥、寒冷、降水稀少;春季少雨、多风、冷暖交替;夏季炎热、湿润、雨水充沛;秋季晴朗、凉爽、气候温和。从风向而言,冬季多吹偏西风,夏季多吹偏东
13、风,春秋季节的风向基本上属于过渡型。该地的风向除受系统性的天气形势影响外,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由于丘陵山地和走向对空气的流向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该地近地面层的风多沿河谷而吹,冬季多WNW风,夏季多ESE风。根据*县气象站提供的近30年(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地年平均气温12.6。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5;七月分平均气温最高,为25.3,气温年较差26.8。极端最高气温为40.2,极端最低气温为-18.5。年平均气压956.5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4%。全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为599.4mm。全年将数量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2.3%,平均
14、风速2.08m/s。6水文特征*县区域为一南、西、北三面低山环境,东侧河流切割开口的半封闭式盆地,三面山峰构成地表水分水边界。大气降雨在四周山区垂直入渗后,顺地势流入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汇的主要通道。由于第四系的红色粘土不利于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加之地形坡度较大,汇水面积较小等不利因素,导致*县区域地下水相对缺乏。人均水资源698.45m3,占全国平均水平的29%,低于社会发展所需1000m3的基本指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县属黄河流域黄河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社会、文物保护等)1区划与人口*县总面积2经济概况与工业*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工业取得长足进步,20
15、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1.7亿元。工业结构主要为3. 农业*是典型的农业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黄杏生产基地县、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河南省生猪出口基地。已形成粮食、林果、畜牧、乡镇企业四大农业产业。盛产小麦、玉米、红薯、谷子、豆类等粮食作物,还有烟叶、油料、棉花、瓜菜等经济作物。4 矿产资源*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矿产资源是河南省最丰富的县区之一。矿种配套程度高,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现在矿产30余种,探明储量累计达30亿t以上,主要有煤、铝土矿、石英石、石灰石、硫铁矿、铁矿石、重晶石、瓷石、白云石、长石、软质粘土等,其中高铝粘土矿、
16、铝土矿储量较大,品位较高。5 交通运输*县境内铁路里程86公里,6 文物古迹*县文物古迹主要为本项目选址位置均位于各乡镇建成区,以上文化遗址均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7 城市总体规划8 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大于255天/年,局部区域空气污染得到一定控制;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以*县环境监测站编制的*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07年度)分别对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标准限值,监测
17、结果表明,各污染因子年均浓度均不超标,说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 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以*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07年度)。两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和I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说明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3 地下水质量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4 声环境质量本项目声环境质量以*县环境监测站2007年度对城区环境噪声普查、交通干线噪声和功能区噪声定点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类比分析,监测结果见表6表8。表6可见,城区环境噪声总平均值为54.5dB(A),略高于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由表7可见,会盟大道交通噪声监测值为6
18、7.5 dB(A),达到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声环境标准70 dB(A)。由表8可见,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56.8 dB(A)和48.2 dB(A),均达到相应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和项目周围环境特点确定的敏感点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9。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物标准限值(mg/L)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pH69COD20BOD54氨氮1.0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污染物标准限值(mg/m3)SO2小时值0.5日均值0.
19、15年均值0.06TSP日均值0.30 年均值0.20 NO2小时值0.24日均值0.12 年均值0.08 工业企业设计标准(TJ36-79)居住区NH3一次最高0.20H2S一次最高0.01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间 60 dB(A)夜间 50 dB(A)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 准 限 值废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2级H2S0.06 mg/Nm3NH31.5 mg/N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粉尘1.0噪 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噪声昼60dB(A) 夜50
20、dB(A)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垃圾中转站使用地上式后置水平压缩转运设备,压缩装置与转运箱体可分开。首先通过收运垃圾收集车将垃圾收集至中转站后,人工倾倒在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斗内,垃圾斗自动将垃圾推送至压缩装置,由压缩装置将垃圾压缩进前部放置的压缩箱内。压缩箱装满后自动关闭,由压缩装置和压缩箱之间的举升塔将压缩箱举升并放置在垃圾专用运输车上。垃圾车直接将箱体运送至卫生填埋场后,通过运输车自身的吊臂和液压装置,自动将垃圾箱内的垃圾倾倒在填埋场内。具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1。汽车尾气、噪声垃圾填埋场运输车垃圾收集车进站渗滤液收集后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恶臭、汽车尾气、噪
21、声作业车间倒车、卸料压缩料斗恶臭、噪声压实器压实 推板满载集装箱关闭容器盖门运输返回汽车尾气、噪声噪声图1 垃圾中转站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图主要污染工序1 施工期污染工序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安置、土石方开挖、结构施工和设备安装及装修等活动,将产生扬尘、噪声、渣土及建筑废料、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1.1 扬尘本项目在征地拆迁、土石方开挖、物料堆存,建筑材料的装卸、搬运、使用以及运输车辆的出入等,都易产生扬尘污染,扬尘的排放方式均为无组织排放。扬尘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1.2 噪声施工中的施工机械和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 中转站 建设 环境 评估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