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蛰存的现代翻译思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施蛰存的现代翻译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施蛰存的现代翻译思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施蛰存的现代翻译思想摘要:施蛰存从事翻译六十多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一千多万字施蛰存的意义在于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他具有现代翻译思想,注重内容的现代精神,追求形式的现代色彩,以超前意识和现代眼光搜寻世界文坛上具有先锋性的作家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翻译品格,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典范关键词:施蛰存翻译现代意识施蛰存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施蛰存从1927年开始翻译十日谈,翻译爱尔兰诗人夏芝的诗以及奥地利作家显尼志勒的蓓尔达迦兰夫人到20世纪末,从事翻译六十多年,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一千多万字施蛰存清楚的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翻译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性,他说:“大量外国文
2、学的译本,在中国读者中间广泛地传布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使他们获得新,改变世界观,使他们相信,应该取鉴于西方文化,来挽救改造封建落后的中国文化”一个思想开放学贯中西的翻译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很大的,郑振铎说:“翻译者在一国的文学史变化更急骤的时代,常是一个最需要的人”施蛰存的意义在于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以超前意识和现代眼光搜寻世界文坛上具有先锋性的作家作品施蛰存了解中国的翻译历史,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翻译工作帮助中国人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守旧走向创新中国从汉末开始,印度的佛教经典陆续由胡僧输入这是中国精神文明西化的第一步在明代以前,我们所吸收的外来文化,仅限于西域近邻诸国明清两代
3、,整整五百年,我们一直是个闭关型的国家这个时期,许多本来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国家,迅速地超越在我国前面1840年的鸦片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我国的大门和围墙面对优势的武力和先进的文化,中国人大梦惊醒,于是,一方面输入外国物质,一方面派遣留学生留学生回国后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以中文译本介绍输入外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1890年到1919年是中国文化史上继翻译佛经以后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林纾是外国文学翻译第一人,他从1899年开始以冷红生的笔名译出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三十年间,一个人译出了一百七十多种外国小说但林纾不解外文,翻译的作品与原文出入很
4、大,另外,林纾的文言文译本,限制了读者群鲁迅周作人梁启超周瘦鹃等众多翻译家的出现,使外国十八十九世纪许多主要的作家作品都有了中文译本,中国文学从此与世界文学接轨新青年同人使中国翻译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说:“创作新文学的第一步是工具,第二步是方法如今且问,怎样预备方才得着一些新的文学方法,我仔细想来,只有一条法子,就是赶紧多多的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施蛰存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觉得西洋文学中毕竟珍珠多于泥沙”所以他把翻译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进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一翻译作品的现代意识施蛰存六十多年的翻译经历和一千多万字的翻译作品,为我们展现了
5、他独特的翻译品格,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典范3力求译文的完整准确和注释的充分施蛰存认为翻译界“最严重的缺点,莫如对原作的大量删节有许多译本所依据的已经是一个删节本如日本人译西方小说,常有删节英美出版的文学名著,也有各种供青少年阅读的删节本中译者用这种版本译述,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是一个删节本”有些译者遇到原文难解的章节,就跳过去不译,这是对翻译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施蛰存的译文,尽量不失原意,保证译文的准确和完整施蛰存翻译的域外诗抄,有英国美国古希腊波兰西班牙法国比利时丹麦八个国家的诗歌诗是最不容易翻译的,从译本中再译就更难,施蛰存译英美法比四国的诗是从原文译的,译古希腊波兰西班牙丹麦等国的诗,则多从英译
6、本中转译,这就带来了翻译的难度,但施蛰存尽量使译诗能传达原意他不主张为了照顾到原诗的音节和押韵法而失去诗意;也不赞同为了保存原诗的诗意结构或语法结构而一行一行地直译他以为一首诗的美,存在于四个方面:音节韵法辞藻诗意前面三项都属于语言文字,在译文中不容易表现出来,所以只能要求既最忠实地译出其诗意,又不失诗的韵律,让原诗的精神和面目不走样,让不懂外文的读者,可以借此了解一点外国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施蛰存发现十日谈以前的译本往往删削了其中的被称为秽亵的话,或者在译文中仍留着意大利原文,使不懂得意大利文的读者感觉到许多不满意为了使中国的读者读到更完整的十日谈,不懂意大利文的施蛰存,找到英文本的十日
7、谈全译本进行翻译,对“译文中所有较为情炎的话,我是很忠实地转译过来,虽然没有恐防,要有违碍而加以改削,但也决不敢有所增饰这是我的小心处”为了使译本更接近原文,施蛰存还努力学习意大利文施蛰存曾深深地被保加利亚作家伊凡伐佐夫的小说轭下所感动,他认为这部渗透着浓厚的自传性的小说是保加利亚最伟大最不朽的作品,因为作品表现了保加利亚人民发扬高度的民族自觉,团结起来与土耳其统治者斗争的故事,同时,伊凡伐佐夫是保加利亚民族文学的最伟大的建设者施蛰存决定翻译这部作品,但施蛰存不懂保加利亚文,所以他除了拥有保加利亚原文的单行本,还找到作品的英译本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施蛰存发现有许多关于土耳其或保加利亚的历史风俗服
8、饰等专有名词,不易了解和准确达意,英译本的注释很少,但施蛰存绝不跳过这难译的地方,而是又找来俄译本伐佐夫选集,将俄译本轭下的注释翻译过来,补充到译文里施蛰存还嫌不够,施蛰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只要有一点疑问,就一定要弄清楚由于吕叔湘先生的介绍,施蛰存把几条疑问写给在清华大学留学的保加利亚学生祁密珈女士,请她逐一解释清楚后来祁密珈女士来上海,施蛰存抓紧机会与她会晤,又多改正了几条注释,多解决了些疑问,但是还有些疑问是这位年轻的学生解决不了的一个保加利亚文化访问团来北京,祁密珈女士把施蛰存翻译轭下的情况告诉了访问团的两位团长:诗人季米特尔伯列扬诺夫和小说家乔治卡拉斯拉沃夫,他们非常高兴有人在翻译这
9、部杰作,于是专程来上海与施蛰存见面,乔治卡拉斯拉沃夫对于轭下非常熟,有的章节还能背诵出来,他给了施蛰存最可靠的解释和注释,乔治卡拉斯拉沃夫还告诉施蛰存,施蛰存现在手里的英译本是伐佐夫最满意的英译本,这样,施蛰存翻译的轭下可算是最完美的中译本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施蛰存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尽善尽美的宗旨施蛰存翻译美国作家库尔特辛格的间谍和卖国贼,解放前就翻译了七八章,搁了三十年才全部译完,施蛰存说:“这本书过了三十年才译全出版,也有一点好处原著中有许多没有下落的人和事,在这三十年间,都发现了新的材料,因而有了眉目”这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例子二注重内容的现代品格1追求翻译作品的现代精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施蛰存 现代 翻译 思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