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各项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各项制度.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各项制度传染病各项制度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我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好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探讨如何做好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有九章八十条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有九章八十条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二章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第四章 疫情控制疫情控制第五章第五章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第六章第六章
2、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第八章第八章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第九章第九章 附则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的分类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共分甲、乙、丙三类。其中,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共分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甲类:2种,鼠疫、霍乱。种,鼠疫、霍乱。乙类: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
3、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甲型型H1N1流感(流感(26)丙类: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4、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手足口病足口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条例条例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三消毒管理办法三消毒管理办法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五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五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6年年5月月19日发
5、布日发布一、组织机构职责(卫生行政部门、机构预防控制部门、一、组织机构职责(卫生行政部门、机构预防控制部门、医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工作管理工作管理 三、信息三、信息管理管理四、传染病疫情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分析与利用五、资料五、资料保存保存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六、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七、考核与评估七、考核与评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一、一、组织机构职责组织机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
6、报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本规范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工作管理工作管理传染病管理原则:属地管理。传染病管理原则:属地管理。(一)责任报告
7、单位及报告人。(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定义定义1、责任报告单位:管理规范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报告单位:管理规范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2、责任疫情报告人: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责任疫情报告人: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工作管理工作管理(二)、报告病种(二)、报告病种1、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 (2)乙类传染病乙类传
8、染病 (3)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工作管理工作管理(三)、报告程序及流程(三)、报告程序及流程 传染病报告
9、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报告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规划要求区域卫生信息网区域卫生信息网 国家国家CDC区县区县CDCInternetVPN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省省CDC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省卫生厅省卫生厅相关卫生机构相关卫生机构地市地
10、市CDC区域卫生信息网区域卫生信息网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市卫生局市卫生局相关卫生机构相关卫生机构卫生部卫生部网络直报、逐级审核、管理分级的模式国家疾病监测国家疾病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心数据库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个案报告个案报告医院医院乡卫生院乡卫生院 专科防治专科防治卡库用用必要时报告必要时报告医院医院县县CDC市市CDC省省CDC国家国家CDC周期缩短周期缩短网络直报系统可满足中央、省、省辖市、可满足中央、省、省辖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进行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行疾病监测时动态监测,实行疾病监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共享。信
11、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共享。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工作管理工作管理(四)、报告时限和方式(四)、报告时限和方式u1、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和和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小时内将传染病报
12、告卡通过网络报告;u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工作管理工作管理(四)、报告时限、方式(四)、报告时限、方式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
13、告单位应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因现通信发达,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因现通信发达,我市一直要求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于当日送报我市一直要求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于当日送报或电话报告,之后邮寄)。或电话报告,之后邮寄)。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
14、情,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信息三、信息管理管理(一)(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1、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填报卡片。、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填报卡片。2、卡片类别:、卡片类别:“初次报告初次报告”“订正报告订正报告”3、带、带*号的项必填号的项必填4、14岁以下孩子必须填家长姓名或监护人。岁以下孩子必须填家长姓名或监护人。5、年龄:详细的出生年月自动生成或是填写实足年龄(
15、、年龄:详细的出生年月自动生成或是填写实足年龄(年年 月日)月日)6、职业是学生或是托幼儿童者,必填工作单位和联系方、职业是学生或是托幼儿童者,必填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式。7、职业:新生儿注意出生场所。医院出生选择其他职业,、职业:新生儿注意出生场所。医院出生选择其他职业,出生其它场所选择散居儿童出生其它场所选择散居儿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信息三、信息管理管理(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8、病例分类:、病例分类:疑似病例疑似病例:指指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比如体温,外表,比如体温,外表症状症状等与某个等与某个流行病流行病非常相似的病例
16、。非常相似的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依据传染病的症状、特异体征、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例:依据传染病的症状、特异体征、流行病学和辅助检查诊断的病例和辅助检查诊断的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病人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等中分离实验室确诊病例:在病人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等中分离出病原体、血清学检测阳性或出病原体、血清学检测阳性或DNA检测阳性的病例。检测阳性的病例。病原携带者:经实验室检测,或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原携带者:经实验室检测,或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信息三、信息管理管理(一)传染病报告卡填
17、写和直报要求(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9、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勾。如果是其它传染病,则填写病名,如果是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要做以下几项调查。1)、婚姻状况 2)、文化程度 3)、民族 4)、接触史:可多选。注射毒品史 非婚异性性接触史 配偶/固定性伴阳性 男男性行为史 献血(浆)史 输血/血制品史 母亲阳性 职业暴露史 手术史 其他 不详 5)、性病史:有 无 不详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信息三、信息管理管理(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9、疾病名称:6)、样本来源:术前检测
18、受血(制品)前检测 性病门诊 其他就诊者检测 婚前检查(含涉外婚姻)孕产期检查 检测咨询 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 女性阳性者子女检测 职业暴露检测 娱乐场所人员体检 有偿供血(浆)人员检测 无偿献血人员检测 出入境人员体检 新兵体检 强制/劳教戒毒人员检测 妇教所/女劳收教人员检测 其他羁押人员体检 专题调查 其他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l(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和直报要求l10、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1)、已已报报告告病病例例诊诊断断变变更更、死死亡亡或或填填卡卡错错误误时时,责责任任报报告
19、告人人应应及及时时进进行行订订正正报报告告,并并重重新新填填写写传传染染病病报报告告卡卡,卡卡片片类别类别选择选择订正订正项,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并注明原报告病名。(2)、病病原原携携带带者者或或疑疑似似病病例例诊诊断断为为确确诊诊病病例例,订订正正时时需需将将原原诊诊断断时时间间更更改改为为作作出出确确诊诊的的时时间间,若若由由有有直直报报条条件件的的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作作出出订订正正,疾疾病病预预防防控控制制机机构构需需对对报报告告的的订订正正信息重新审核。信息重新审核。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三、信息三、信息管理管理(二)、网络录入时应注意:(二)、网络录入时应
20、注意:责任报告单位内部信息收集的审核责任报告单位内部信息收集的审核传传染染病病疫疫情情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的的传传染染病病报报告告管管理理人人员员在在网网络络报报告告或或上上报报当当地地县县级级疾疾病病预预防防控控制制机机构构之之前前,需需先先对对收收到到的的本本单单位位传传染染病病报报告告卡卡进进行审核。行审核。(1)发发现现错错项项、漏漏项项、逻逻辑辑错错误误等等情情况况时时,及及时时向向填填卡卡医医师师核核实实;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u(2)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报告信息进一
21、步核实:发现甲类传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染病、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如情况属实,应于死亡病例。如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小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经常上网浏览核对审核(要经常上网浏览核对审核后的病例是否有更改)后的病例是否有更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四、传染病疫情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分析与利用疫情分析:就是对所收集的传染病病例个案数据精心整理汇总后,使用适当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
22、析方法,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的过程。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发送、发亏给相关的机构和人员,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调整和评价。机构及级别不同疫情分析要求也不同。1、常规分析;(日、周、月、年)2、专题分析3、信息共享:可以浏览上级疫情分析。4、信息保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五、资料五、资料保存保存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1、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具具备备网网络络直直报报条条件件的的传
23、传染染病病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应应按按月月将将报报至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2、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具具备备网网络络直直报报条条件件的的传传染染病病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应应按按有有关关规规定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不不具具备备网网络络直直报报条条件件的的传传染染病病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应应对对报报送送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三年。我
24、市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及传染病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蒋海英牙克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市网络直报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n 实行网络直报以来实行网络直报以来,大幅度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灵敏大幅度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灵敏性,使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直接上性,使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直接上网上报疫情,减少了漏报。网上报疫情,减少了漏报。n但各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一些但各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一些传染病诊断标准把握不严,导致重复报告、诊断报告,标传染病诊断标准把握不严,导致重复报告、诊断报告,标准混乱的问题十分突出,对分析和评价我
25、市实际发病率和准混乱的问题十分突出,对分析和评价我市实际发病率和疾病预防控制效果造成很大困惑。疾病预防控制效果造成很大困惑。我市网络直报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整改建议 针对网络直报后在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及时调整针对网络直报后在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抓疫情报告工作质量。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抓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乙肝、结核等重点、高发传染病的报根据存在的问题,对乙肝、结核等重点、高发传染病的报告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此次培训重点培训了传染病告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此次培训重点培训了传染病的病例分类,在具体报告审核工作中,发现问题我们随时的病例分类
26、,在具体报告审核工作中,发现问题我们随时电话业务指导。今后传染病病例分类将作为考核工作中主电话业务指导。今后传染病病例分类将作为考核工作中主要考核项目,如存在病例分类不准确将是视为此卡报告不要考核项目,如存在病例分类不准确将是视为此卡报告不准确,准确,同时也要注意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性和卡片信息与网上录同时也要注意传染病报告卡的完整性和卡片信息与网上录入信息相符。入信息相符。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问题n(1 1)传传染染病病防防治治法法宣宣传传培培训训力力度度不不够够,导导致致多多数数刚刚参参加加工工作作的的医医生生以以及及实实习习、进进修修生生和和基基层层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对对传传染染病病的的报报告
27、告程程序序、时时限限等等方方面面概概念念模模糊糊,出出现现疫疫情情漏漏、迟迟报报现象。现象。n (2 2)医医生生对对传传染染病病诊诊断断标标准准掌掌握握不不严严;医医院院对对传传染染病病特特异异性性检检查查不不够够重重视视;一一些些医医疗疗机机构构追追求求经经济济效效益益,随随意意放宽诊断标准。放宽诊断标准。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问题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问题n(3 3)信信息息的的不不完完整整性性:医医院院基基础础医医疗疗病病例例记记录录不不规规范范,医医疗疗文文书书无无统统一一标标准准。导导致致传传染染病病报报告告登登记记等等方方面面出出现现了了漏漏项项,相相当当一一部部分分医医生生登登记记不不
28、完完整整,字字迹迹潦潦草草,难难以以辨辨认认给传染病管理中的主动搜索、统计以及随访带来困难。给传染病管理中的主动搜索、统计以及随访带来困难。n (4 4)疫疫情情反反馈馈与与交交流流渠渠道道不不畅畅:责责人人报报告告人人的的麻麻木木不不仁仁导导致致一一些些疫疫情情最最早早是是从从新新闻闻媒媒体体得得到到消消息息。一一些些学学校校、幼托机构等发现疫情不及时报告,导致疫情蔓延。幼托机构等发现疫情不及时报告,导致疫情蔓延。医疗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医疗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医生对乙肝等传染病法定诊断标准不熟。一、是医生对乙肝等传染病法定诊断标准不熟。二、是医院对传染病特异性检查不够重视。二、是医院对传
29、染病特异性检查不够重视。三、是有意放宽诊断标准,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三、是有意放宽诊断标准,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益。四、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不完善或没有很好的执四、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不完善或没有很好的执行。行。如何改进医疗机构存在问题如何改进医疗机构存在问题1、医疗机构要组织医生全面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要组织医生全面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严格执行疫情报告管理的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严格执行疫情报告管理的法律义务,提高报告质量。律义务,提高报告质量。2 2、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努力提高传、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努力提高传染病的实验室特
30、异性诊断率,降低临床诊断报告比例,杜染病的实验室特异性诊断率,降低临床诊断报告比例,杜绝携带者上划,纠正有意过头诊断行为,严格传染病的分绝携带者上划,纠正有意过头诊断行为,严格传染病的分类诊断和上网报告。类诊断和上网报告。如何改进医疗机构存在问题3、规范医院基础医疗病例记录,统一医疗文书标准。要规范医院基础医疗病例记录,统一医疗文书标准。要求医生登记完整,字迹清晰。求医生登记完整,字迹清晰。4 4、建立建全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制度,按照相应的制度开、建立建全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制度,按照相应的制度开展工作。展工作。5 5、按照相关制度执行相关工作、按照相关制度执行相关工作1 1)计划、总结。(乡镇卫生
31、院内容应该覆盖辖区内容)计划、总结。(乡镇卫生院内容应该覆盖辖区内容)2 2)传染病管理自查、奖惩记录。)传染病管理自查、奖惩记录。3 3)培训、学习概况)培训、学习概况4 4)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监测(文件、记录、总结、宣传)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监测(文件、记录、总结、宣传)5 5)人员变更时及时交接:包括临时变更人员变更时及时交接:包括临时变更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医院爆发感染流行手足口管理领导小组肺结核病报告转诊制度医院传染病自查与奖惩制度新入院医生及实习人员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职工传染病培训制度传染病门诊日志、入院登记、化验登记管理制度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监测工作流程医院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卡片收发制度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医院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医院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院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处理流程检验、影像部门异常结果反馈机制流程基础工作各项制度各门诊日志学习资料疫情分析、反馈机制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传染病报告设备网络配备报告卡填写准确完整报告及时及时订正核实传染病处理解除疫情采取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判定结束结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