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8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复习备考策略(可编辑.ppt
《【精品】2018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复习备考策略(可编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18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复习备考策略(可编辑.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复习备考策略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2016年年10月月14日教育部正式日教育部正式发发布布2017年年考考试试大大纲纲这是这是30年来第一次如此大动作年来第一次如此大动作宣传高考考试大纲。宣传高考考试大纲。新考纲将新考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一体四层四翼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考试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
2、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考核内容,积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总纲总纲指出:指出:考考试试大大纲纲是高考命是高考命题题的的规规范性文件和范性文件和标标准,是准,是考考试评试评价、复价、复习备习备考的依据考的依据。考考试试大大纲纲明确了高考的性明确了高考的性质质和功和功能,能,规规定了考定了考试试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对对指指导导高考内容改革、高考内容改革、规规范高考命范高考命题题都有重要意都有重要意义义。考考试试大大纲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对新生文化素新生文化素质质和能力的要求
3、,和能力的要求,参照参照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并考,并考虑虑中学教学中学教学实际实际而制定而制定。权权威解威解释释:考考纲纲修修订订的目的的目的,一是一是强强化高考命化高考命题题的的育人功能和育人功能和积积极极导导向作用向作用。二是加。二是加强强高考命高考命题题的的标标准建准建设设,突出高考作突出高考作为衔为衔接接基基础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桥梁的功能梁的功能。三是。三是结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要求,完善考核目标标的内涵,的内涵,增增强强科学性和科学性和规规范性范性;适当;适当调调整整选选考考模模块块,满满足高校人才足高校人才选选拔
4、要求拔要求,契合,契合课课程程标标准修准修订订方向。方向。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总纲总纲指出指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着重考查学生,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高考评价体系系。通过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5、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这个三位一体的个三位一体的核心立核心立场,回答了场,回答了“为什么考为什么考”的问题;的问题;通过通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四层考查目标标,回答了高考回答了高考“考什么考什么”的问题的问题;通过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回答了“怎么考怎么考”的问题。的问题。考试大纲具体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考试大纲具体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和高考和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内容改革的方向。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
6、读历史考试说明重复强调了这段文字:历史考试说明重复强调了这段文字:“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程度;考查;考查学科素养和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科方法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进一步指出:考试说明进一步指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材料第一,论从史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7、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原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原则。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2.调动调动和运用知和运用知识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描述和阐释阐释事物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论证和探和探讨问题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独立提出观点2.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8、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
9、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要点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修订要点突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意识强化理论指导强化理论指导细化能力目标细化能力目标减少重复考查减少重复考查高考内容高考内容改革的原则、措施和成效改革的原则、措施和成效发掘历史学的人文内涵发掘历史学的人文内涵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突出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学科构建学科能力目标体系能力目标体系精细化雕琢测量工具精细化雕琢测量工具历史历史高考命题改革一路领先高考命题改革一路领先新课改以来,全国卷历史高考命题大力加强对新课改以来,全国卷历史高考命题大力加强对学习潜能学习潜能和和学科素养的
10、考查:学科素养的考查:完成了由完成了由“知识立意知识立意”向向“能力立意能力立意”的转型;的转型;加快了加快了由考查学习结果到考查学习过程由考查学习结果到考查学习过程的演变;的演变;试题呈现出试题呈现出“远离教材”的特征;的特征;这使高中历史教学所惯常采用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基这使高中历史教学所惯常采用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基本失灵。本失灵。历史命题改革走在其他学科前面,直接影响到政治、地理历史命题改革走在其他学科前面,直接影响到政治、地理等学科的命题。等学科的命题。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高中教学严重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高中教学严重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对
11、高考命题的变革反应迟钝,认识不到命题高中历史教学对高考命题的变革反应迟钝,认识不到命题改革对传统教学所产生的冲击,不能去认真、深入地探究高考改革对传统教学所产生的冲击,不能去认真、深入地探究高考命题规律,依然固守着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命题规律,依然固守着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总是拘泥于教科书,习惯于根据教材篇幅和分量均衡教学总是拘泥于教科书,习惯于根据教材篇幅和分量均衡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把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作为应对高考的主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把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作为应对高考的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法宝;学生依旧是深陷死记硬背的泥潭,挣扎要手段甚至唯一法宝;学生依旧是深陷死记硬背的泥潭,挣扎在
12、重复训练的题海之中。在重复训练的题海之中。“有考试无评价有考试无评价”“”“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依然是高依然是高中教学普遍存在的两大缺失,教学与高考脱节程度十分严重。中教学普遍存在的两大缺失,教学与高考脱节程度十分严重。一、一、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年历史高考大纲解读一、基于通史体系的考点知识体系构建一、基于通史体系的考点知识体系构建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三、三、2018年高考历史学科专项突破年高考历史学科专项突破复习备考策略复习备考策略一、基于通史体系的考点知识体系构建一、基于通史体系的考点知识体系构建(一)原则:(
13、一)原则:高考试题中的情景设置常考常新,高考试题中的情景设置常考常新,但考点知识的分布并非是轮流坐庄,雨露均沾。部但考点知识的分布并非是轮流坐庄,雨露均沾。部分主干知识考点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分主干知识考点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如明清经济发展对社会观念和风尚的影响。如明清经济发展对社会观念和风尚的影响。2012年全国卷大纲版年全国卷大纲版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优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贾居首,其次优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这反映出当
14、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2017全国全国1卷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质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质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质器皿。这一变化反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质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经济发展冲击
15、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另外,海南卷另外,海南卷2012年、年、2014年、年、2016年皆有此类试题。年皆有此类试题。(二)知识体系框架(二)知识体系框架史观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纲,整合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等新史观。史观指导:以唯物史观为纲,整合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等新史观。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一期:先秦(公元前第一期:先秦(公元前2世纪前)世纪前)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第二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七世纪)第二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二世纪
16、至公元七世纪)秦汉秦汉 魏晋南北朝二个阶段魏晋南北朝二个阶段第三期:隋唐至宋元(七世纪至十四世纪)第三期:隋唐至宋元(七世纪至十四世纪)隋唐隋唐 宋元二个阶段宋元二个阶段第四期:明清时期(十四世纪至鸦片战争前)第四期:明清时期(十四世纪至鸦片战争前)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晚清史(晚清史(1840-1912年)年)近代化的起步(近代化的起步(1840-1895)和近代化的加速()和近代化的加速(1895-1912)民国史(民国史(1912-1949年)年)北洋时代(北洋时代(1912-1928)和民国政府时代()和民国政府时代(1927-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17、现在)现在)前三十年(前三十年(1949-1978)和后四十年()和后四十年(1978-2018)世界史世界史古代史: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近代史近代史: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发展和繁荣,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发展和繁荣,(15001900年前后)年前后)前期的观念制度文明和后期的物质文明建设前期的观念制度文明和后期的物质文明建设现代史:现代史:现代化模式探索中的两种典型代表现代化模式探索中的两种典型代表政治格局从二极到多极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从二极到多极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三)教学示例(三)教学示例原则:原则:一般通史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政治一般通史偏重于政治
18、史。但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学中必须处理好面和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学中必须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于是我们将各文明阶段发展的总体性和标点的关系,于是我们将各文明阶段发展的总体性和标志性结合起来。确定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基本内容。志性结合起来。确定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基本内容。示例:示例:中国古代史之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之隋唐时期。隋唐史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之四大阶段:四大阶段:先秦秦汉唐宋明清先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至明中叶明中叶至鸦片战争24252627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科举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大运河大运河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唐诗唐诗禅宗禅宗隋
19、唐庶族地主阶级兴起庶族地主阶级兴起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重要史实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打击突厥;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打击突厥;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道的设立;节度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道的设立;节度使均田制的瓦解;曲辕犁均田制的瓦解;曲辕犁坊市制度;制瓷业成熟南青北白坊市制度;制瓷业成熟南青北白柜坊和飞钱柜坊和飞钱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权,建立隋朝。587年,隋灭后梁。年,隋灭后梁。589年,隋灭陈,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20、。南北重归统一。州州郡郡县县西晋西晋1919173173梁梁 大同大同104104586586东、西魏东、西魏116116413413总计总计220220999999北周北周21121150850811241124魏晋南北朝州、郡、县的数量膨胀魏晋南北朝州、郡、县的数量膨胀魏晋南北朝州、郡、县的数量膨胀魏晋南北朝州、郡、县的数量膨胀 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 。宋书宋书宋书宋书卷一一卷一一卷一一卷一一志序志序志序志序 牧守令长,虚增其数。牧守令长,虚增其数。牧守令长,虚增其数。牧守令长,虚增其数。百
21、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空张郡目。空张郡目。空张郡目。北齐书北齐书北齐书北齐书卷四卷四卷四卷四文宣帝纪文宣帝纪文宣帝纪文宣帝纪 隋文帝隋文帝“当时之制,吏部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当时之制,吏部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则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则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复辟署矣”。通典通典卷一四卷一四选举二选举二.名称名称时期时期标准标准途径途径世官制世官制先秦先秦门第门第贵族世袭贵族世袭军功爵制军功爵制战国战国
22、军功军功中央政府考核中央政府考核察举制察举制汉汉孝、廉(品行)孝、廉(品行)地方官员举荐地方官员举荐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门第(血缘)门第(血缘)地方官员品评地方官员品评科举制科举制隋唐至清隋唐至清才学才学中央政府考核中央政府考核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这种制
23、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定的合理性。但是科举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但是科举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2010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诗人左思在其咏史咏史中浓郁悲歌:中浓郁悲歌:“世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
24、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征辟制B察举制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科举制(2011山东文综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郡县制B察举制察举制C科举制科举制D行省制行省制2023/3/14湖南省长郡中学30(2011东文综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祖官爵、门
25、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科举制的推行2023/3/14湖南省长郡中学31(2016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文综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2018 年高 历史 解读 复习 备考 策略 编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