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物联网工程导论--感知技术概论.ppt
《[信息与通信]物联网工程导论--感知技术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物联网工程导论--感知技术概论.ppt(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联网工程导论物联网工程导论感知技术概论感知技术概论授课人:栗华授课人:栗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31提提纲纲(一)、物联网的(一)、物联网的“感、知、行感、知、行”(二)、(二)、RFID技术概述技术概述(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概述(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概述(四)、无线定位技术概述(四)、无线定位技术概述2/3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物联网 即:即:“TheTheInternetInternetof Things of Things-IOTI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相连的互联网”。3/31有两层含义:
2、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4/31“无所不连无所不连”的物联网的物联网5/31物联网的三要素物联网的三要素“感感”、“知知”、“行行”是物联网的三要素。是物联网的三要素。“感感”,是传感器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知知”,就是要通过处理计算,产生真正的价值。“行行”就是行动,根据采集的信息作出合适的反应。6/31物联网三个重要特征物联网三个重要特征1、全面感知,、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
3、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智能处理,、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7/31物联网物联网三层结构三层结构物联网物联网有三大层,底层是感知层,中间是网络层,上层是应用层。8/3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5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条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5官的作用相似。9/3110/31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信息
4、传递和处置。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治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置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停止传递和处置,相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11/31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完成普遍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完成行业智能化,这相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12/3113/31物联网的几大关键支撑技术:物联网的几大关键支撑技术:1、RFID:实现物体的标识2、传感器及传感网:、传感器及传感网:实现物理信息实时采集3、GPS与与GIS:实现物体的定位14/31提提纲纲(一)、物联网的(一)、物联网的“感、知
5、、行感、知、行”(二)、(二)、RFID技术概述技术概述(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概述(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概述(四)、无线定位技术概述(四)、无线定位技术概述15/31(二)(二)RFID技术技术1、RFID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2、RFID的分类的分类3、RFID的技术优势的技术优势4、RFID的技术研究内容的技术研究内容16/31RFID概念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实现物联网中物体身份的自动识别身份的自动识别。17/31RFI
6、D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组成标签标签标签标签(Tag)(Tag)读卡器读卡器读卡器读卡器(Reader)(Reader)主机应用系统主机应用系统主机应用系统主机应用系统(HostHost)18/31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读卡器读卡器(Reader):读卡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应应用系用系统统(Host):实现特定应用。19/31(一)(一)RFID技术技术1、RFID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2、RFID的分类的分类3、RFID的技术优势的技术优势4、RFID的技术研究内容的技术研究内容2
7、0/31RFID分类分类根据操作方式根据操作方式 主动方式主动方式有源标签有源标签 电池供电电池供电 标签具有自己的发射器,能够主标签具有自己的发射器,能够主动跟阅读器通信动跟阅读器通信 读写距离远可达读写距离远可达100100米以上米以上21/31RFID分类分类根据操作方式根据操作方式 被动方式被动方式无源标签无源标签 标签无源,由读写器电磁场供电标签无源,由读写器电磁场供电 标签没有发射器,采用被动反射标签没有发射器,采用被动反射方式跟读写器通信方式跟读写器通信 读写距离近读写距离近(10cm10(10cm10米米)22/31被动式被动式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基本工作原理23/31镜面
8、反光实验镜面反光实验镜子正面镜子正面镜子正面镜子正面光亮光亮光亮光亮镜子反面镜子反面镜子反面镜子反面灰暗灰暗灰暗灰暗24/31镜面反光实验镜面反光实验光亮反射镜光亮反射镜光亮反射镜光亮反射镜25/31镜面反光实验镜面反光实验灰暗吸收镜灰暗吸收镜灰暗吸收镜灰暗吸收镜26/3127/31RFID分类分类根据操作方式根据操作方式 半被动方式半被动方式 电池为基本电路供电电池为基本电路供电 标签没有发射器,采用被动反射标签没有发射器,采用被动反射方式跟读写器通信方式跟读写器通信 中等读写距离中等读写距离(1050(1050米米)28/31RFID分类分类根据频率根据频率频率频率距离距离典型典型应用用L
9、F125khz几cm自动防盗HF13.56Mhz1m门禁UHF915Mhz9m供应链Microwave2.4Ghz10m以上高速收费29/3130/31各式各样的各式各样的RFID标签标签射频卡射频卡射频卡射频卡-被动式高频被动式高频被动式高频被动式高频玻璃管标签玻璃管标签玻璃管标签玻璃管标签-被动式低频被动式低频被动式低频被动式低频31/31钥匙扣标签钥匙扣标签钥匙扣标签钥匙扣标签-被动式高频或超被动式高频或超被动式高频或超被动式高频或超高频高频高频高频表内标签表内标签表内标签表内标签-被动式高频被动式高频被动式高频被动式高频低成本货物标签低成本货物标签低成本货物标签低成本货物标签-被动式高
10、频或被动式高频或被动式高频或被动式高频或低频低频低频低频32/31动物耳标动物耳标动物耳标动物耳标-被动式低频被动式低频被动式低频被动式低频主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腕带式标签腕带式标签腕带式标签腕带式标签33/31集装箱用防金属标签集装箱用防金属标签集装箱用防金属标签集装箱用防金属标签广深高铁用广深高铁用广深高铁用广深高铁用RFIDRFID火车票火车票火车票火车票RFIDRFID安检合格证安检合格证安检合格证安检合格证34/31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ETCRFIDETCRFID收费系统收费系统收费系统收费系统(微波(微波(微波(微波5.8GHz5.8GHz有源系统)有
11、源系统)有源系统)有源系统)读写器读写器读写器读写器标签标签标签标签35/31(一)(一)RFID技术技术1、RFID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2、RFID的分类的分类3、RFID的技术优势的技术优势4、RFID的技术研究内容的技术研究内容36/31RFID的特点的特点环境的污染对它不产生影响环境的污染对它不产生影响使用寿命长,没有机械的老化使用寿命长,没有机械的老化不需手动操作不需手动操作可以很容易地的整合到现有的系统中可以很容易地的整合到现有的系统中存储和改写信息的随意性存储和改写信息的随意性有较高的安全性,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有较高的安全性,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高速传送数据信息高速
12、传送数据信息一次可以读取多个标签信息一次可以读取多个标签信息可以实现对带有标签的人员或物品进行即时跟踪,精确定位可以实现对带有标签的人员或物品进行即时跟踪,精确定位37/31RFID与条与条码的比的比较比较项目比较项目传统条码传统条码ICIC卡卡RFIDRFID标签标签介质光电电磁波信息特性不可变可变可变重新编制重新做(慢)需接触(快)不需接触(快)表面污染信息难以读取,甚至遭到破坏不影响信息读取不影响信息读取读写距离几十厘米以内接触0100米读写数量一次一个一次一个一次多个读写速度大约2秒钟一个大约10秒钟一个卡1秒钟可以上百个标签标签形式单一比较单一多种多样38/31(一)(一)RFID技
13、术技术1、RFID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2、RFID的分类的分类3、RFID的技术优势的技术优势4、RFID的技术研究内容的技术研究内容39/31RFID技技术术的研究内容的研究内容1、RFID读写器的研制(包含天线设计)读写器的研制(包含天线设计)2、RFID标签的设计与制造(包含天线设计)标签的设计与制造(包含天线设计)3、RFID芯片设计芯片设计4、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标签防碰撞算法5、RFID定位技术研究定位技术研究6、RFID中间件的研究中间件的研究7、RFID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技术研究40/31提提纲纲(一)、物联网的(一)、物联网的“感、知、行感、知、行”(二)、(二)、RFID技
14、术概述技术概述(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概述(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概述(四)、无线定位技术概述(四)、无线定位技术概述41/31(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概述2、传感网概述、传感网概述42/31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组成1.2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作用(2)(3)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4)什么是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概述43/31什么是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人通过五官(视、听、嗅、味、触)接受人通过五官(视、听、嗅、味、触)接受外界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信息处理)外界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信息处理),作出相应的动作。
15、,作出相应的动作。而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而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则可以说电子计算机相当于人的大劳动,则可以说电子计算机相当于人的大脑(一般俗称电脑),而传感器则相当于脑(一般俗称电脑),而传感器则相当于人的五官部分(人的五官部分(“电五官电五官”)。)。44/3145/31传感器是人们用于获取自然领域中感兴趣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46/31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组成1.2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作用(2)(3)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4)什么是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概述47/31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作用为处理的方便,传感器一般能够将自然界这
16、些人们感兴趣的信息转换成与之成对应关系电信号。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块,其作用是将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作用48/31传感器可狭义的定义为:“将外界的输入信号变换为电信号的一类元件。”如下图所示:传感器来自外界的信号来自外界的信号电信号电信号传感器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49/31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组成1.2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作用(2)(3)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4)什么是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概述50/31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换
17、电路三部分组成:电路电路被测量被测量 敏感元件敏感元件转化元件转化元件转换电路转换电路51/31敏感元件(敏感元件(Sensitiveelement):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转换元件(转换元件(Transductionelement):):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数。转换电路(转换电路(Transductioncircuit):):将转换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适当的电量输出。电路电路被测量被测量 敏感元件敏感元件转化元件转化元件转换电路转换电路52/31有些传感器很简单,仅由一个敏感元件(兼作转换元件)组成,它感受被测量时直接输
18、出电量。如热电偶。有些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没有转换电路。有些传感器,转换元件不止一个,要经过若干次转换。有些传感器,不仅有转换元件,还具有数字化和一定的智能接口,这就是智能传感器53/31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组成1.2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的作用(2)(3)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4)什么是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概述54/31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种类繁多,目前常用的分类有两种:u以被测量来分以被测量来分u以传感器的原理来分以传感器的原理来分传感器的分类及要求传感器的分类及要求55/31被测量类别被测量类别被被测测量量热工量热工量温度、热量、比热;压
19、力、压差、真温度、热量、比热;压力、压差、真空度;流量、流速、风速空度;流量、流速、风速机械量机械量位移(线位移、角位移),尺寸、形位移(线位移、角位移),尺寸、形状;力、力矩、应力;重量、质量;状;力、力矩、应力;重量、质量;转速、线速度;振动幅度、频率、加转速、线速度;振动幅度、频率、加速度、噪声速度、噪声按被测量来分类按被测量来分类56/31被测量类别被测量类别被被测测量量物性和成分量物性和成分量气体化学成分、液体化学成分;酸气体化学成分、液体化学成分;酸碱度(碱度(PH值)、盐度、浓度、粘值)、盐度、浓度、粘度;密度、比重度;密度、比重状态量状态量颜色、透明度、磨损量、材料内部颜色、透
20、明度、磨损量、材料内部裂缝或缺陷、气体泄漏、表面质量裂缝或缺陷、气体泄漏、表面质量按被测量来分类按被测量来分类57/31电阻式光电式(红外式、光纤式)电感式谐振式电容式霍尔式(磁式)阻抗式(电涡流式)按传感器的原理来分类按传感器的原理来分类超声式磁电式同位素式热电式电化学式压电式微波式58/31传感器在计算机检测系统中的位置。59/31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家庭室内用)(家庭室内用)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燃气传感器燃气传感器60/31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汽汽车车电电子子用用)61/31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工业
21、用)(工业用)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料位传感器料位传感器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油泵压力油泵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62/31(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三)传感器及传感网技术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概述2、传感网概述、传感网概述63/31 传感器接近感知对象传感器接近感知对象 传感器仅产生数据流传感器仅产生数据流 传感器无计算能力传感器无计算能力 传感器间无通信能力传感器间无通信能力 无法对大规模区域进行感知无法对大规模区域进行感知SensorsSensorsObjectObject信号分析信号分析信号分析信号分析传统的感知方法传
22、统的感知方法有线有线/无线连接无线连接64/31现代感知方法Sensing AreaSensing AreaObjectObjectUserUser端端端端 传感器网络覆盖传感器网络覆盖传感器网络覆盖传感器网络覆盖感知对象区域感知对象区域感知对象区域感知对象区域 每个传感器完成其临近感知对象的观测每个传感器完成其临近感知对象的观测每个传感器完成其临近感知对象的观测每个传感器完成其临近感知对象的观测 多传感器协同完成感知区域的大多传感器协同完成感知区域的大多传感器协同完成感知区域的大多传感器协同完成感知区域的大观测任务观测任务 使用多跳路由算法向用户报告使用多跳路由算法向用户报告使用多跳路由算法
23、向用户报告使用多跳路由算法向用户报告观测结果观测结果SinkSinkInternetInternet或或或或通信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卫星Sensor networkSensor networkUserUser端端端端65/31 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报告给用户。象的监测信息报告给用户。传感器网络的定义传感器网络的定义66/31传感器网络的结构
24、sensornode-传感器节点sink-汇聚点sensorfield-监测区域67/31传感器网络的实体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功能:采集、处理、控制和通信等网络功能:兼顾节点和路由器特点:计算、存储、能量等资源受限Sink节点节点功能:连接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等外部网络,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发布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转发收集到的数据。特点:连续供电、功能强、数量少等68/31传感器节点传感器模块:信息采集、数据转换处理器模块:控制、数据处理、网络协议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收发采集数据能量供应模块:提供能量69/31传感器节点实物图传感器节点实物图70/31传
25、感网的实质传感网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联网又是互联网(Internet)的延伸。因此,传感网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联网的对象是传感器节点。物联网的网络的架构既有与互联网相似之处又有其特别之处。71/31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中国山大中国山大美国微软美国微软?72/31复杂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盖座大楼、造一艘万吨巨轮,发送天宫一号卫星上天。我们该如何去实现?很简单,“分分工合作工合作”73/31uu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uu会话层会话层会话层会话层会话层会话层uu表示层表示层表示层表示层表示层表示层uu传输层传输层传输层传输层传输层传输层u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与通信 信息 通信 联网 工程 导论 感知 技术 概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