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理论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格特质理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特质理论ppt.ppt(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pptppt第一节 人格理论概述n一、什么是人格?n(一)人格的概念n1、人格一词的起源personapersonality拉丁文:假面具公开的、表现外在的自我(社会自我)真实的、隐藏起来的自我(真实自我)3、人格的结构 P112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需要(基本)、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系系统成分成分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特征系统五个系统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得人格的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等能力、气质、性格知-情-意系统人格动力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构成一个人格整体。五个系统成分的独特结合,就构成了每个人
2、的独特人格。(二)人格的基本特征n1、整体性n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分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机械的联合在一起,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个体整个心理面貌的完整的功能系统。1)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精神分裂症、多重人格等P1132)表现在人格是由各个紧密相联系的成分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统一整体。3)只有从整体出发,联系其他人格特征,才能认识个别,使其具有确定的意义。n2、独特性和共同性1)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充分表现为人们在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2)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群体环境
3、、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n3、稳定性和可变性(18岁以下)1)稳定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2)可变性: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变化不同于行为的变化。n4、生物性和社会性1)生物性: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2)社会性: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二、人格的主要理论n(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n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本能与压抑n弗洛伊德深受能量守恒定律的启发,把人的身心组织看成是一个能量系统,能量可以被压抑但不能被消除,它必
4、须寻找释放的途径。这些能量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n弗洛伊德早期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n自我本能是回避危险,使自我不受伤害的本能。一战后,他将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n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称为生本能。n生本能使人倾向于爱和建设,死本能使人倾向于恨和破坏。死本能表现于外,使人去破坏、攻击、侵略、战争;向外表现受挫折,就可能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一种针对自我的力量,使人自虐甚至自杀。n弗洛伊德最重视的是性本能,他将本能的能量称为力比多(libido),把它看成人类行为的最重要的动力。n力比多寻找满足的过程通常是不顺利的,往往与社会文化冲突,冲突势必导致焦虑。人为了缓解焦虑,就会不自觉形成一些防御机制,即
5、一些防卫自己以减少焦虑的方式。n自我防御机制很多,主要有:n1)压抑(repression),指力比多冲动被排除到意识之外,进入到潜意识之中。n真正通过两性活动得以释放的力比多能量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能量是被压抑的,压抑可暂时减轻冲突,但能量还在,可能通过做梦、玩笑、变态行为等释放出来。神经症就是压抑的结果。n比如,有一位成年女性,发病后的症状之一是要把自己卧室和父母卧室之间的门半开着才能睡觉,弗洛伊德的分析是病人潜意识中希望偷听父母房间里的声音。n2)退行n就是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成人角色所导致的焦虑。n3)合理化或文饰作用n就是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真理由,所谓“吃不到
6、葡萄说葡萄酸”。n4)投射n就是将自己的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如不承认自己对某人有非分之想,而说别人在引诱自己。n5)反向作用n就是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n如本来想接近异性,却表现出回避或疏远。n6)转移n就是将对某对象的强烈感情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身上,如受了丈夫的气,却冲孩子发火。n7)升华n就是将本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如艺术、科学等创造性活动就被弗洛伊德视为性欲的升华。n这些防卫机制对当事人而言往往是无意识地自动地形成的,它们能起到暂时缓解焦虑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焦虑。n但是焦虑与冲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只不过不同的人程度不
7、同而已。2、人格的内在冲突、人格的内在冲突n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1)本我 享乐原则n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所以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n新生儿处于这种状态。自我出生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儿童需要的满足依赖于外界的提供,有时能及时得到,但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在这种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就形成了自我这种心理组织。2)自我现实原则n生命的头两年开始发展,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
8、本我欲望的满足。同时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3)超我完美原则n约五岁时开始形成,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n超我又包括自我理想(奖励)和良心(惩罚)。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如果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自己的良心,个体就感到焦虑。n因此,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n三个部分代表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能量在三个系统中的分布。n但有的人能经常使它们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我们就说这些人的人格是健康的;有的人不能使三者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与
9、和谐,如一味地放纵本我,或者超我过分地严厉和追求完美,都可能导致生活适应的困难,甚至心理失常。n自我可以调节本我的快乐和超我的完美,所以,一个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自我对于人格的健康是关键的。走在大街上,一个发育正常的青年男性和自己的女朋友逛街,看到了一个比自己的女朋友长得还漂亮的美女,男士不由自主的多看几眼,这就是“本我”的下意识流露;这时,“超我”在提醒他,不能在女朋友在场的情况下与美女搭讪,或者赶上去向人家求爱,应该保持自己的风度和坐怀不乱的意志力,于是,为了保护“本我”,“自我”就出现了,“自我”协调了“本我”的追求快乐与“超我”的追求道德之间的矛盾,在女友不注意的情况下再多看几眼,消除
10、了因此而产生的焦虑,如此而已。再比如,在西游记里,猪八戒较多地表现出了“本我”的特征,孙悟空与沙和尚则主要是表现出了“自我”的特征,而唐僧则较多地表现了“超我”的特征。3、人格的发展与健康、人格的发展与健康n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n他通过自由联想法发现病人回忆起的那些被压抑的童年经验常常与性有关,于是他认为人一出生就有性欲,只不过不是以成人的方式表达而已。n人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区,并以性感区的变化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1 1)口唇期()口唇期(0101岁)岁)n婴儿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婴儿即使不饿,也喜欢含
11、着奶不放,喜欢吸自己的手指也是常见的婴儿行为,所以婴儿的快感多来自口唇的活动。n如果人格发展停留在这一阶段,就形成口唇性格。这种人往往贪吃、抽烟、酗酒,过于依赖,总希望被照顾(被喂养),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自恋),强求别人,缺乏耐心,贪婪,多疑,悲观。2 2)肛门期()肛门期(1212岁)岁)n这时父母要求孩子定时大小便(这在弗洛伊德所处的那种社会文化中的中产阶级家庭特别普遍),另一方面本能又要求及时排泄以获得快感。由于要求控制而儿童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这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时肛门括约肌的伸缩。n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导致人格发展的固着,就形成肛门性格,表现过于守秩序,爱清洁,吝啬,固执
12、,报复心强等。3 3)性器期()性器期(3535岁)岁)n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甚至偷看异性同伴或异性父母的性器官,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n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性父母产生嫉恨。n这种感情,在男孩为恋母情结,在女孩为恋父情结。n男孩由于嫉恨父亲,又发现女孩没有那个小器官,以为是被父亲割掉了,于是产生了阉割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男孩就转而向父亲学习,以父亲为榜样,这种现象叫做认同(identification)。n如果这个阶段的以上问题不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固着在潜意识中,成为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人格发展停滞在这一阶段,就形成性器性格。n在男性,表
13、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性,为了对抗恋父情结,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子。4 4)潜伏期()潜伏期(611611岁)岁)n这一时期的儿童,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的感情转向外部的环境,转向学习和游戏,更多地与同性同伴相处,因此性心理的发展处于潜伏期。n你在小学时期与同班男/女同学的关系?5 5)生殖期()生殖期(12181218岁)岁)n性需求朝向年龄相近的异性,并希望与其建立良性关系,性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人格也趋向成熟。n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过分强调本能的作用,是一种生物决
14、定论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该理论对人格结构的深层次研究,特别是强调本我、自我、超我保持相对平衡的观点,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n1、生平、生平n雷蒙德雷蒙德B卡特尔卡特尔(Raymond B.Cattell,19051998)n1905年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的德文郡年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的德文郡n一战时,曾在一个临时战地医院中照料伤残士兵。他认为这段经历为他植入一战时,曾在一个临时战地医院中照料伤残士兵。他认为这段经历为他植入了关注人类的种子。了关注人类的种子。n16岁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岁考入伦敦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获伦敦大学化学学士学
15、位。在研究生年获伦敦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转向心理学。阶段转向心理学。n曾任著名心理学家和数学家,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曾任著名心理学家和数学家,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1863-1945)的研究助理)的研究助理n1928-1937年曾任大学教授和心理中心主任。年曾任大学教授和心理中心主任。n1938年担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助理,年担任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助理,1941年任哈佛大学讲师。年任哈佛大学讲师。n194619461973 1973 年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年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
16、实验中心主任。1978 1978 年年他到科罗拉多定居并担任夏威夷大学兼职教授。他到科罗拉多定居并担任夏威夷大学兼职教授。n1992 1992 年美国心理学会决定颁发他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但他认为自己遭到诽谤而拒绝年美国心理学会决定颁发他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但他认为自己遭到诽谤而拒绝领奖。领奖。n一生著有一生著有500多篇论文和多篇论文和55多部学术专著。多部学术专著。n2、理论观点、理论观点n1)特质的分类)特质的分类卡特尔深受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以及门捷烈夫的化学元素分类说的影响。他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人格特质是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卡特尔
17、认为,个性中的各种特质并不是彼此松散地存在。所有的特质都相互关联着,从而构成个性。nA、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卡特尔首先将特质分为独特特质和共同特质。他认为共同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共同因素;独特特质是用因素分析法得到的独特因素。n共同特质指人类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独特特质指单个人个体所具有的特质。虽然社会所有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社会各成员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身上的共同特质在不同时间里在强度上也是不相同的,个体的各种特质随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强度。n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n卡特尔认为奥尔波特所列举的特质数目过于繁多
18、,他在1954年将奥尔波特所收集的一万多个形容特质的词加以浓缩,归纳为171个,然后用群集分析法将171个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卡特尔将这些通过群集分析法得到的特质群称为表面特质。他进一步对35个表面特质进行因素分析,得出16个根源特质。n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n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个性结构的内层,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媒介,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和个格的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的砖石”。n例如,大胆、独立和坚韧等人格特质可以在个体身上直接表现出来,都是表面特质,但它们在统计学上彼此有高度
19、的相关,经过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根源特质是“自主性”。n根源特质各自独立,相关极小,并且普遍地存在于各种不同年龄的人和不同社会环境的人身上,但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个性的不同。n他进一步指出,各个根源特质的深度也不一样,根源特质越深刻,则这些特质就愈稳定,对行为的效应也就愈全面。n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形式,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形式,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原因表面特质的原因n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质是相同的,但是它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根源特质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在个人身上的程度则是不同的。们在个人身上的程度则是不同的。n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法对35个表面特
20、质进步加以分析,获得16个根源特质:n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多谋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n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对卡特尔的评价对卡特尔的评价J贡献:贡献:q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这是卡特尔对个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这是卡特尔对个性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性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q理论以明确的统计资料为基础理论以明确的统计资料为基础L批评:批评:q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q因素分析所运用的资料不能完全免除研究者偏见因素分析所运用的资料不能完全免除研究者偏见q对环境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对环境因素
21、的影响重视不够(三)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三)艾森克的人格理论n1、生平、生平n夫人和儿子都是心理学家夫人和儿子都是心理学家n汉斯.艾森克(Eysenck.Hans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1916年艾森克出生于德国柏林,并在那里求学。他的父母都是演员,父亲长于喜剧表演,母亲则是默片演员。在他2岁时,父母离婚,他由祖母抚养长大。在他18岁时,由于拒绝加入纳粹组织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就读,因此离开德国去国外求学。他先到法国迪荣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之后去伦敦大学,他本来打算学习物理和天文学,但是由于他没有经过必须的培训,因此他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花一年时间接受基础训练
22、,要么选择另一个他未曾听闻的专业心理学。最后他选择了心理学。n1934年,由于政治原因(反对希特勒统治)离开德国,赴法国第戎和英国埃克塞特学习,1935年在伦敦大学开始涉足心理学课程。1938年,艾森克获文学士学位,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在莫兹利医院和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工作。在该所初创时期,艾森克筹建了心理学系,成为伦敦大学的一名教授和莫兹利与贝思莱母罗亚尔医院的一名心理学家。之后,他作为英国的一名教授,承担了开创临床心理学的任务,由他创建的心理学系是第一个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机构,并用于发展行为治疗的方法。1997年病逝于英国伦敦。n艾森克在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和其他一些专业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 特质 理论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