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sq7井钻井地质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位论文-—sq7井钻井地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位论文-—sq7井钻井地质设计.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地质调查试验工程SQ-7井钻井地质设计2013年5月钻井地质设计审批单项目名称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地质调查试验工程建设单位井 号SQ-7设计名称SQ-7井钻井地质设计设计单位项目负责设计编写审 核审 批目 录1 井区概况11.1地理位置及交通11.2地形地貌31.3地表水系31.4气候特征31.5地质灾害42 基本数据53 矿段地质概况73.1构造73.2地层114 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124.1设计依据124.2钻探目的125 设计地层剖面135.1设计钻遇地层135.2设计钻遇煤层146 工程要求176.1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176.2井身结构及质量要求176.
2、2.1井身结构176.2.2井身质量要求176.3固井要求186.3.1套管技术要求186.3.2固井程序196.3.3固井质量要求196.4其它技术要求207 资料录取237.1录井237.1.1岩屑录井237.1.2岩、煤心录井237.1.3钻时录井247.1.4气测录井247.1.5钻井液录井247.1.6简易水文观测247.1.7循环观察257.1.8特殊作业录井257.2煤层取心258煤层分析测试279 地球物理测井2910 注入/压降试井3111 设计及施工变更3311.1设计变更程序3311.2井位变更程序3312.提交资料35附图1 SQ-7井钻井地质设计37SQ-7井钻井地质
3、设计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1 井区概况1.1地理位置及交通石宝矿段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东南部,距古蔺县城3540km,行政区划属古蔺县石宝镇及金星乡管辖(图1-1)。矿段以石宝向斜为中心,可划分为南东翼和北西翼,其中,北西翼为石家沟石鹅井田,南东翼为石宝邱家祠井田(图1-2)。石宝矿段内交通目前以公路、乡镇级小路为主。S309省道从矿段转折端内穿过,路况较好;624、625和626等乡道由北东向南西贯穿石宝矿段,这些道路为石宝矿段的煤层气工程施工带来了便利。但除S309省道外,其它道路,包括3条乡道,路况极差,雨天泥泞。尤其是矿段内部的乡村道路,多急弯和坡道且多处狭窄,大型车辆通过不易。整
4、体而言,交通条件较差,进场难度大,不利于设备进场和工程管理(图1-2)。SQ-7井位于石宝向斜北西翼(石家沟石鹅井田)中部62至12勘查线之间,行政区划属于湾村。井场有乡间道路通过,交通条件一般,进场道路需要修整(图1-2)。图1-1 石宝矿段交通位置示意图(摘自煤层气地质调查评价报告)36图1-2 SQ-7井交通位置示意图(据石宝矿段地形地质图及C25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改编)SQ-7井钻井地质设计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1.2地形地貌矿段地处川黔边界,地形地貌属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过渡带的低中山地貌,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海拔标高一般8001200m,最高点为石宝黄泥大山,标高1484.80m,最低
5、点在矿段南东翼营房河34勘查线附近,标高500m左右,高差一般在600700m。石宝镇所在地标高为1300m。整体而言,矿段内地形复杂,钻前平场工程量大、难度大;煤层气井大规模开发,地面条件受限。SQ-7井井场地处沟谷坡地,地貌为农田,地势平坦(图1-3)。图1-3 SQ-7井场卫星照片和现场踏勘照片1.3地表水系矿段内水网较为发育,河流、溪沟密布,呈树枝状展布,均属赤水河水系。主要河流为菜板河、段江河、小河、营房河、玉母寨河、盐井河。其中:段江河属赤水河一级支流;小河为盐井河的上游部分,在太平渡附近汇入赤水河;营房河为段江河的上游部分;玉母寨河为菜板河的一级支流。各河流水流方向受着构造控制。
6、自山脊发源的横向冲沟与顺走向发育的溪沟汇合后,构成树枝状水系。沟谷多呈“V”字型,向源侵蚀南强于北。主要河流的水位、水量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具有来势猛,径流快,易涨易落等特点。洪枯流量相差悬殊,丰水期为58月,其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以上;枯水期为122月,其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1015%。SQ-7井场位于沟谷坡地,雨季施工要做好井场排水工作。1.4气候特征B石宝矿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云雾多,日照少,冬季寒冷,霜冻期长。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温差较大,夏季时间短,气温较高,一般2832,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1;冬季寒冷,而多雨雪,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多年平均降雨量1184.6mm,年最大降
7、雨量1546.1mm(2000年),最小789.4mm(1960年),日最大降雨量257.9mm(2000年06月06日)。雨量多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1%,雨日年平均173天(以0.1mm计算),霜期为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末或4月初。春秋时节则多阴雨。区内有霜冻、干旱、雷电、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项目施工进度安排,应尽可能避开一些极端天气情况集中的季节,同时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措施。1.5地质灾害本地属云南、马边、雷波地震波及区,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少见,有感地震却频频发生,显示了地壳的不稳定性。区内曾多次发生震级2.55.5级地震,最大烈度6度。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中
8、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四川省地震局编制的四川地震目录以及川南国土规划的危险区划图,矿段内的基本地震烈度为度,为相对稳定区。矿段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滑坡有15处,崩塌2处,地裂缝3处,时逢大暴雨,常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特别是在古蔺地区2000年6月6日特大洪灾中,造成较大的人员、牲畜、房屋及耕地损失。SQ-7井井场及其周边不易发生崩塌、滑坡、洪水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 基本数据(1)项目名称: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地质调查试验工程;(2)井号:SQ-7;(3)井别:煤层气测试参数井;(4)井位: 井位坐标:X =3089010 Y =35610369; 地面标高:H =1060m; 井口地理位
9、置:石宝镇于湾村; 构造位置:石宝向斜北西翼;(5)设计深度:660m;(6)目标煤层:C17、C25;(7)完钻层位及完钻原则: 完钻层位: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完钻原则:C25煤层底界以下50m完钻;(8)完井方式:套管射孔完井。3 矿段地质概况3.1构造矿段主体构造为石宝向斜,两翼不对称,轴面向北西倾斜,地层倾角北陡南缓,北西翼一般倾角为4565,南东翼为2535(图3-1)。矿段内断层较发育,断层走向以NNE向和NW向为主。大部分为斜交断层。发现并控制的断层25条,其中对煤系破坏较大的断层主要集中于构造转折和褶皱复合地带,即矿段北东向斜仰起端和南翼34号勘查线一带发育的两组平行断层,其它
10、部位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小(表3-1)。(1)矿段北东部向斜仰起端构造矿段北东部向斜仰起端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一组由F30、F104、F29、F32及其次生小断层构成的断层组,该断层组均呈弧状延伸、大致平行排列,除F29为正断层外,其余均为逆断层,表明该区域主要受挤压应力的作用,应力方向均指向向斜轴心。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地层向向斜轴心方向弯曲变形。从向斜翼部到轴心地层变形空间逐渐缩小,承受应力作用逐渐增大。在相对软弱地层附近, 靠近向斜轴一方地层在应力反作用下沿软弱层面向空间释放压力,地层发生断裂,形成滑脱式逆断层。该类断层走向呈弧状延伸,倾角变化较大,且地层浅部产状陡,因而致浅部地层缺失,深部地层
11、重复增厚。(2)向斜南翼34线一带构造向斜南翼34线一带,发育一组主要由F22、F90、F101、F24、F23、F43断层构成的断层组,断层走向均为NNESSW向,各断层呈平行排列,除F24为逆断层,其余5条均为正断层,表明该区域主要受张应力作用。此外,矿段内地层裂隙较发育,其主要发育在刚性岩石中,即栖霞组(P2q)、茅口组(P2m)、长兴组(P3c)、飞仙关组下段(T1f1)、嘉陵江组(T1j)、雷口坡组(T2l)和须家河组(T3xj)地层中。在须家河组(T3xj)砂岩地层中剪切裂隙和垂直层面的张裂隙比较发育;在栖霞组(P2q)、茅口组(P2m)、长兴组(P3c)、飞仙关组下段(T1f1)
12、、嘉陵江组(T1j)、雷口坡组(T2l)灰岩中则主要为剪切裂隙。从构造部位来看,裂隙在断层旁侧及岩层急剧转折处-应力集中带内极发育。从方向上看有NNE、NE、NW几组裂隙,而以NNE组最为发育,与矿段内断层发育特征一致。SQ-7井场附近无断层发育。图3-1 石宝矿段C1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摘自煤炭资源详查报告)表3-1 石宝矿段断层特征统计表(摘自煤炭资源详查报告)序号编号性质产状()断距(m)分布位置与延伸情况长度(m)地表切割地层断层表现特征对煤系的影响备注倾向倾角水平铅直地层1F16平移-逆10675175181126由茶房头向NE和SE两个方向延伸,斜穿82号勘查线1250P2m-T1
13、f地层有重复现象2F92逆95-13559135位于10号、12号勘查线附近,呈NEE-SWW延伸1270P2m-T1j1煤系及其以上至T1f2地层重复、增厚3F30逆2105060矿段北东向斜扬起端,F29断层西侧,在狮子岩南与F29相交,由此往NW延至龙井湾900P2m-T1f2P3c地层重复破坏了煤系4F104逆2105040矿段北东扬起端400在地表发育在P2m地层中,形迹不明显深部破坏了煤系5F29区域性正24055160东部扬起端与大村向斜分界部位,呈SSE-NNW延伸于薄刀岭-狮子岩-斑竹林一线3650S2h-T1f1破坏了煤系6F32平移-逆2456810721985扬起端中部
14、,由石堡附近向东南经小河延到蕨蒺坪西北1600使P2m-T1f2地层走向上错开,且地层有重复现象深部在SHK401表现为P3c及煤系上部重复增厚7F35逆966419535025向斜扬起端部位南东石宝北P2m地层中,沿活麻坳-瓦房头近南北向延伸1200在地表使煤系中下部地层缺失深部在ZK801表现为煤系中下部地层重复、增厚8F23正260691319275向斜南翼龙兰寨东侧,近南北向延伸600在地表使煤系错开,层位不连续深部在ZK3401表现为煤系缺失变薄9F22正1156515012086青龙咀起往SW延伸,经富顺沟西达水洞北1000P2m-T1f2界线错开深部在ZK3405表现明显,孔内煤
15、系局部缺失10F15正33663233019北翼老房子起,往SWW方向延伸800P2q、P2m界线错开,P2m有少量重复11F40逆30033131015SHK8003钻孔深部揭露350地层重复、增厚深部煤系、重复、增厚隐伏断层12F45正12050352520ZK7004、ZK7006钻孔深部揭露200地层重复、增厚煤系顶部地层重复、增厚隐伏断层13F204正17545402320扬起端北翼内坳处向阳坪之SE,呈SWW-NEE延伸120P3c、P3l层位错开,地层缺失部分煤系缺失14F93平移走向70199148向斜扬起部位北西内凹处马桑林北侧,NEE-SWW向延伸760S2h、P1l地层走
16、向上不连续,界线错开15F41逆14035654030向斜扬起端北西洞坝街向NE延伸300P2m、P3l地层界线错开,地表煤系出露宽度增加浅部煤系重复、增厚16F44逆33025251025SHK303钻孔深部揭露250钻孔揭露煤系底部地层重复、增厚煤系底部重复、增厚隐伏断层17F28正33470149209140向斜扬起端中部,斑竹林西侧,北东交F29,往SWW延伸960S2h、P1l地层产状不连续,走向上层位错开18F33逆26060637535向斜扬起端南东、北端与F29断层相交,沿SSE向延至小河800P2m、P3l地层重复煤系重复、增厚19F35-1逆96401109060ZK801
17、钻孔深部揭露800地层重复、增厚煤系重复、增厚隐伏断层20F42正29565101510ZK1407钻孔深部揭露320地层缺失、变薄钻孔内部分煤层缺失隐伏断层21F103正100201704070石宝向斜南翼李家山包东侧小沟,呈NNE-SSW延伸650T1f2、T1j4层位错开、地层缺失C17 、C25煤层缺失22F43正27060254320向斜南翼之水井沟南向北延伸400P2m-T1f1地层不连续、层位错开部分煤层缺失23F24逆3067014810485南翼龙兰寨西侧,NE交F23断层,向SW延伸450P2m-T1f1地层重复,局部倒转,界线错开深部煤层错跌重复24F101正300658
18、06050南翼龙兰寨北西侧,NNE-SSW延伸210P2m-T1f1T1f1地层重复,下盘产状变陡,深部地层缺失煤层有缺失25F90正3106714014790南翼龙兰寨西侧,NNE-SSW延伸250P2m-T1f1地层有缺失,具揉皱现象钻孔内部分煤层缺失SQ-7井钻井地质设计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3.2地层 矿段内赋存的主要地层由新至老分别是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下沙溪庙组及新田沟组、下统自流井组及珍珠冲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中统雷口坡组及下统嘉陵江组、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中统茅口组、栖霞组及下统的梁山组及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表3-2)。其中龙潭组为矿段内的含煤地层。表3
19、-2 石宝矿段地层简表(摘自煤炭资源详查报告)地层代号厚度(m)界系统组段最小最大平均累计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312312下沙溪庙组J2xs220320246558新田沟组J2x3015060618下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J1-2z325643马鞍山段J1-2z2166809东岳庙段J1-2z125834珍珠冲组上段J1zh294928下段J1zh110938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2503402851223中统雷口坡组T2l3081531下统嘉陵江组四段T1j41001631三段T1j31421773二段T1j21061879一段T1j11181997飞仙关组上段T1f2215.5
20、0274.51252.402249.4下段T1f1104.48183.65127.892377.29古生界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44.8880.6161.652438.94龙潭组P3l76.25130.1192.332531.27中统茅口组P2m2772808.27栖霞组P2q1742982.27下统梁山组P1l112993.27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503043.274 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4.1设计依据本设计主要依据下列资料:(1)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地质调查试验工程参数井和排采井工程EPC承包招标文件,2012;(2)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宝矿段煤炭资源详查报告,2008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位 论文 sq7 钻井 地质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