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发展史(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元发展史(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美元发展史-第 2 页美国的货币史最早可上溯到 1690 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发行了第一张货币以弥补军事远征的花费,这种做法很快辗转流传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铜版容易磨损、需要不断修版,所以无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结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最终伪钞到处泛滥,于是这些票证很快就被废弃了。到了 1764 年,英国当局在对北美殖民地货币多年来的限制后,终于下达一项对殖民地发行货币的禁令。后来,由于对英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资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银被英国作为税收征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缺乏。13 个殖民地的联合政权大陆会议(美国大陆国会)为了筹集资金,于 1775 年 5 月 10 日在马萨
2、诸塞州举行了会谈并于 6 月 22 日批准发行了总价值为两百万美元的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于不久便出现了伪钞,因此导致它的价值实用很小,以致在俗话中将不值钱的东西称为“还不如一个大陆币”。该券于 1781 年被银行券(即为由银行发行的,可在该银行范围内自由兑换金属货币的纸钞)取代。1781 年 12 月 31 日,费城的北美银行成为首家国家银行并获得发钞特许权。1789 年美国宪法公布后,纽约银行和普罗维登斯银行也获特许发行货币(直到 1836 年)。1785 年 7 月 6 日,国会正式通过将元(Dollar)作为法定货币单
3、位。1791 年国会又特许“美国银行”二十年期作为美国财政部国库代理人。此乃第一个为政府履行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一直运作至 1811 年国会拒绝续订此银行的特许状为止。了解到必须有中央银行系统迎合国家财务的需要,国会于 1816 年特许第二家“美国银行”再拥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 年时,财政部制版印刷局开始印刷所有美国货币。1861 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的费用,国会立法授权财政部直接发 4.5 亿元无铸币和黄金担保、不兑现的“即期票据”(Demand Notes)。出于防止伪造的目的它使用难于照相复制的绿色油墨(卤化银感光剂对绿光最不敏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钞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绿色,由
4、此被称为“绿背票”(greenback).严格的来说,这是第一种普及流通的美国货币。它被称为联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 State Notes)。它的库号和连号均为红色。每一张“即期票据”皆由财政部登记官的代理人及联邦财政总长亲手签名。此一不实际的措施,激发了准许登记官及财政部长将签名制版印刷于货币上的新法规。此项措施于 1862 年发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开始实行。根据 1861 年美国立法规定,财政部又发行了国库券(TREASURYNOTE),它只有两种版,1890 年和 1891 年版,用此票在当时可以购买白银和黄金。1862 年到 1864 年期间国民银行法准许各州指定的银行发行以
5、美国公债为准备金的纸币,称为国家银行券(NATIONALCURRENCY)库印和连号均为棕色,亦称国家券或国家流通券。这些纸币式样繁多,大约有 1600 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7000 多种面貌各异的法定货币。所有特许发行纸币的私人银行和州立银行于 1863 年被要求参加国家银行系统或缴纳 10%的钞票发行税。1908 年又补充法案,准许国民银行以美国公债以外的债券为准备金发行纸币。到后来国家券形成由联邦储备银行和国民银行银行的两种主要版本:国民银行发行的版本连号为 6 位数字,在正面左右两边还印有两个或四个字体粗大的黑色号码另一种连号为 8 位数字;钞票正面左侧印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
6、,左右方印有 4 个斜对着的黑色地区代表字母,这是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发行较早的国家券有 4 个负责人签字,两上角为财政部长和国库长签字,两下角是出纳长和总裁的签字。该券于 1935 年 7 月 1 日起收回不再发行。1928 年以后又发行了一种1929 年版,这是美国财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筹措军费,于 1942 年 12 月以国家券的形式发行的 6.6 亿美元钞票。为了兑取黄金,美国政府于 1870 年开始发行了金币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库印、连号是黄色,亦称金元券。该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凭此兑取金币”字样。它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以百分之百黄金作准备的货币。从南北
7、战争结束到 1933 年,金币券可自由兑换金币,并作为美国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 年随着金本位制崩溃,1933年金币券也就停止兑换黄金。19 世纪末,它已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国家。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余三个最大的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第 3 页甚至它们的总和,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战中,欧洲国家的黄金流入美国购买战争用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将这些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导致了通货膨胀。从 1914 年到 1920 年美国的价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后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决定治理通货膨胀,试图使价格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接下来是便一段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在
8、 1920 年一年内便从 200 降到 140,下降了 30%,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通货紧缩。虽然金本位体系的 35 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拥有保障国际贸易和信贷安全,方便生产成本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风险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在二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更是乱成一团。1929 年,经济危机,1931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联储发行美元是美元贬值将近 50%,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于是,在这一背景下,1944 年
9、7 月,44 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 35 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
10、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从 50 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 1971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 8 月宣布放弃按 35 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
11、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 19 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1971 年,由于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美国黄金储备持续下降,迫于压力,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德、法、日等国极
12、力反对。这样“二十国集团”在 1972 年至 1974 年,开始协商以一种“特别提款权”来建立新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非常巧合的是,1973 年以色列发动了赎罪日战争。1973 年秋石油价格上涨四倍。同时,1974 年尼克松先生解除了对进出口美国资金流动的管制。这时,华尔街则迅速把巨量石油美元分销到拉美及中东欧等广大地区。德、法、日等国面对既成事实,只能是默认“美元本位制”的诞生。与此同时,弗里德曼的“浮动汇率”成了最前沿的市场学说。-第 4 页金本位制的形式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 1880 一
13、 1914 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
14、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 1970 年代基本消失。金本位制的基本特
15、征1、金币本位制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
16、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 年规定在 1700 英镑以上,法国 1928 年规定在 215000 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金本位制的实行历史-第 5 页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 1816 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
17、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 1924-1928 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 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
18、信用货币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 1971 年 8 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金本位制通行了约 100 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 年末,美、英、德、法、
19、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因为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加速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而且加剧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汇率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一致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稳定,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第 6 页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状况和通货膨胀引起的供求变化,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上面基本上是关于美元的历史。从这可以反观经融历史。很有收获,大部分是在网上找的。但觉得很不错。呵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