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讲义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讲义教学资料.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讲义-人力师3级讲课(劳动关系管理)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理论:15%技能:15)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知识要求】(重点)一、劳动关系的含义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和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资本),与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相互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在使劳动过程得以开始的
2、同时,也形成了现实的劳动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其主体是特定的。在劳动关系领域,提供劳动给付的劳动者亦可表述为雇员,劳动力的使用者,即用人单位亦可表述为雇主。雇主与雇员是一个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可以理解为基于劳动合同,为获取工资而有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为他人即雇主提供劳动的人。判断劳动给付的一方是否属于雇员,不能从所从事的劳动种类上加以识别。因为,几乎任何劳动都可能由雇员从事也可以由独立的劳务人员承担。在我国,依据术语使用习惯,雇主通常表述为用人单位或企业,雇员通常表述为劳动者。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由于所处地位的不同和利益目标的差异,他们对待劳动关系的态度也就有所不同。后者(经营者)更关心劳动
3、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更为关注雇员的期望。管理方的纵向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对待劳动关系中各种复杂问题同样是心态各异:中层管理者更为关注雇员的生产率问题,其职责和利益与生产的效率直接相关;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行为直接决定着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雇员的潜力发挥与情绪状况反映着他们管理的效率,进而决定着他们的地位与利益。总之,管理方群体有权力地位不同、心态期望各异的不同管理者构成,他们之间在处理劳动关系运行的各种矛盾,以及劳动纠纷方面的态度与行为模式各具特点。在劳动关系中,雇员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按照一定的价格-工资,将劳动力的使用权让渡给劳动力使用者-雇主;雇主在支付了工资后,获得了劳动的给付。劳
4、动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劳动关系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它并不是反映人与物的关系,劳动过程与产品或服务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法律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特别是劳动法律制度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关系运行的客观条件或者说劳动关系运行的制度环境;实际上,国家意志已经明确而具体地介入到劳动关系之中了。当劳动关系经法律确认、调整和
5、保护时,劳动关系也就不完全取决于雇主与雇员双方的意志。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它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雇员与雇主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从而使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行为与要求具有法律意义。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若其运行出现障碍,如违约行为,侵权行为出现,则劳动法对劳动法律
6、关系继续进行调整,这是劳动法的第二次调整,其目的在于消除劳动法律关系运行的障碍,使其顺利运行。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国家强制力是否立即发挥作用,取决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性质;强行性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受国家法律强制力的直接保障,如不得使用童工等。(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
7、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等。劳动者承担的义务有: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的机密。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
8、设置,任免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员工等。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依法录用、分配、安排员工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照员工的劳动质量、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力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劳动者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代一定劳务活动的行为。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行为,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例如:劳动、工资、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
9、劳动环境等。4、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劳动法律事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1)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劳动者、用人单位)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行政行为等。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约定,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它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
10、。引起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一般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因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违法行为,也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就是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人的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及事件。(2)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后果的客观现象。事件包括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患病、死亡等。这些都是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劳动法律事实。补充: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1、劳动关系是
11、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2、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内。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双方形成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主要表现在: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一方为用人单位或雇主,另一方为劳动者或雇员;法人财产权及劳动力产权的逐渐形成和明确必然使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2、劳动关系
12、多元化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的劳动关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与多种经济形式相对应,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3、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关系不仅在期限、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样、灵活动态,而且多种因素、多种关系互相交错影响,新旧矛盾彼此纠缠,现阶段和今后相当时期的劳动关系问题空前的错综复杂。4、劳动关系动态多边化岗位和就业的不稳定性、劳动力的频繁流动,造成并推动了劳动关系的动态化趋势。权责对等明确、规范但期限较短的劳动关系将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形式。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身及劳动关系类型的转变,创造了物质利益原则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而物质利益规
13、律则为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物质利益原则包含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为:1、物质利益激励机制。通过这一机制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物质利益平衡机制。解决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平等协商、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唯一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方式。3、物质利益调节机制。国家利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国家和各种利益主题之间的关系。4、物质利益约束机制。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强制手段,使每个利益主题都不能为自身的利益为所欲为,从而使相互制约的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发展。在劳动方面,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国家基本劳动制度已经得到确立。这种劳动制度的建设
14、和创新充分体现了物质利益原则的根本要求:首先,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一方面,合同制度保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配置权,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保证了劳动者平等的择权和劳动条件的决定权,为劳动者追求正当的自身利益提供了条件。其次,合同制也是一种利益平衡、利益调节和利益约束机制。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建立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者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承担完成一定职务、一定种类劳动的义务,并要遵守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和其他各项工作制度;用人单位则有义务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支付劳动报酬、保证劳动者
15、享有劳动法规和双方规定的劳动条件。我国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1、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2、劳动关系的转型具过渡性,体制转换,利益主体分化和独立需要的一个过程。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鲜的做法和经验,因而不会把别国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调整模式照搬过来,成为某一特定国家劳动关系的翻版。3、集体主义的观念、“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劳动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而任何社会关系无不受到该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区别必然使我国的劳动关系具有中国特色。【能力要求】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重点,P275)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依据调
16、节手段的不同,分为以下七种:(一)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缔结的,体现当事人双方的意志,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合意的结果。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三)集体合同由劳动部1994年12月5日发布的集体合同规定第五条规定:集
17、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即集体合同由基层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只对签订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往往是个人劳动合同的依据。有两个原因决定了集体协商比个体协商更为必要:1、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也就是说,这些事务对每一个雇员都有影响。如劳动时间制度、社会保险、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明显地影响到雇员整体。在同一个
18、用人单位,某一雇员的权利义务大都同其他雇员的权利义务相互关联,其实现过程中难免发生冲突。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不同雇员之间因实现各自权利义务所产生的矛盾,有利于营造全体劳动者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良好秩序。2、工作于企业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由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订立集体合同,可以改善单个雇员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有效地防止雇主侵犯雇员的合法劳动权益。此外,劳动关系各方面的内容都有劳动合同具体规定,必然增加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成本。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的主要方面和一般条件做出规定后,劳动合同只需就单个劳动者的特殊情况做出约定即可,从而可以提高建
19、立劳动关系的效率。(四)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可以看到:1、雇员参与是雇员以与雇主相对的一方当事人的身份,即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对企业管理的参与,而不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执行管理职务。通过参与,实现职工的意志对企业意志的影响和制约。2、参与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事务,而不是其他事务。3、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雇员可以多种形式参与,如有组织地参与职工大会、代表参与和个人参与(合理化建议)等。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协调劳动关系,对劳动
20、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是企业以经营权为基础行使用工的形式和手段。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是雇主意志的体现。(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一种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经劳动关系当事人的请求,由依法建立的处理机构、调节机构、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的程序性规范,是为了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节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调解是在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通过说服教育、劝导协商的方法,促使劳动争议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
21、上,从而化解争议处理方法)1、群众性。调解委员会是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组成依法成立的群众性组织,调节活动强调群众的直接参与;2、自治性。调解是劳动者仅在本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化解矛盾的有效形式;3、非强制性。申请调节及对调解协议的履行完全依赖与当事人的自愿及其舆论的约束。表现在申请调解自愿、调解过程自愿、达成协议自愿和履行协议自愿。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法的贯彻执行,关于法定监督主体的职权,监督检查的范围,监督检查的程序,以及纠偏和处罚的行为规范。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
22、面实施的功能。第二节集体合同制度【知识要求】一、集体合同概述(重点,P278)(一)集体合同的概念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工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即集体合同由基层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二)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除具有一般协议的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它本质上所反映的是它以劳动关系为存在的基础,以劳动条件为实质内容的关系,是规定全体职工与企业之间整体性的劳动权利
23、和劳动义务的一种协议。集体合同调节集体劳动关系,内容全面,带有整体性。特别强调,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2、集体合同是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的协议。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或者职工代表,另一方是用人单位。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须经过特定程序。法律规定,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就有关内容达成集体合同文本,并将文本报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通过的集体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重点,P278)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双方的代表;劳动合同:协商、谈判、签订劳动合
24、同的当事人是企业与劳动者。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的利益和义务为内容,可以涉及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起到改善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尚方宝剑”);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关系。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所以,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四)集体
25、合同的作用和意义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通过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可以将经营者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不同利益追求以集体合同的形式统一起来,在劳动主体与用工主体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为建立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集体合同约定的各种条款是经过民主协商制定的,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体现了劳动者参与民主管理的原则。因此,集体合同是企业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形式。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由工会代表劳动者与企业订立集体合同,可以改善单个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有效地防止企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此外,劳动关系各方面的内容都有劳动合同具体规定,必然增加协商、确
26、定劳动合同的成本。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关系调整的规定与实际运行的劳动关系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集体合同可以具体规范劳动关系,对劳动立法起补充作用,并且可以强化劳动法的操作性。(五)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集体合同所确定的劳动条件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约人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具有平等的意思表示和主张各自权益的权利。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必须坚持诚实不欺,维护团体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当事人应当以诚实善意的态度行使
27、权利;集体协商应当坚持程序公平。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即要均衡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利益。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为订立集体合同产生争议,任何一方都不应采取激化事态的行为。双方都应顾全大局,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能力要求】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一)集体合同的形式1、集体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法定要式合同,口头形式的集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补充:要式合同是指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采用书面等方式而成立或生效的合同)2、集体合同可以分为主件和附件(1)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其内容涵盖劳动关系的各方面;(2)附件是专项集体合同,是就劳动关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事项签订的专项协议。现阶段,我
28、国法定集体合同的附件主要是工资协议,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集体合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已订立集体合同的、工资协议作为集体合同的附件,并与集体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二)集体合同的期限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三)集体合同内容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是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对个人劳动合同起制约作用。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职业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安全卫生等。上诉条款应当作为劳动合同内容的基础,指导劳动合同的协商与订立,也可以直接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2、一般性规定这是
29、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文本本身履行的有关规定。包括员工录用规则、劳动合同的变更,续订规则,辞职、辞退规则,集体合同有效期限,集体合同条款的解释、变更、解除和终止等。3、过渡性规定过渡性规定是指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争议处理、违约责任等项规定。4、其他规定此项条款通常作为劳动条件标准的补充条款,规定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间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特别注意:这类规定一般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是作为签约方的义务而存在,在集体合同的有效期内,随着设定目标的实现而终止。如建设、改善或完成某些福利设施等。反对将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成本、盈利、产量等)作为集体合同工组成部分的理由是:超越了劳动者
30、的义务范围。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责任应由所有者和经营者承担,而不应是劳动者和工会的义务。否则与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相悖;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标准则是确定的。若生产经营目标作为劳动者和工会的义务而存在,生产经营目标未实现或未能完全实现,也就意味着劳动者的利益目标可以不实现或不完全实现。这显然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劳动者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须得到半数职工的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的签约人。用人单位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用人单位或行政机关,即法定代表人。(二)集
31、体合同协商集体合同协商是签约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法律行为。其主要步骤为:1、协商准备包括确定协商代表,拟定协商方案、预约协商内容等。我国法律规定,集体合同协商代表双方人数对等,各方至少3名,并确定一名首席代表。企业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工会首席代表由工会主席担任或书面委托其他工会代表担任。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1/3。2、协商会议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并按下列程序进行:(1)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2)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3)协商双方就商谈事宜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4)双
32、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2/3以上职工代表或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3、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议审议通过后;由集体协商首席代表签字。(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由企业一方将签字的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一式三份,在集体合同签订后的10天内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说明材料应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工会的社团法人证明材料、双方代表的身份证(均为复印件)、委托授权书、职工代表的劳动合同书、相关审议会议通过的集体合同的决议、集体
33、合同条款的必要说明等。(四)审核期限和生效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将审核意见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核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如集体合同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签约双方应对其进行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五)集体合同的公布经审核确认生效的集体合同或自行生效的集体合同,签约双方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宣布。三、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熟悉,P283)(一)集体合同的履行已经生效的集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应该履行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什么是集体合同的关系人?是指由
34、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代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等。集体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二)监督检查集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企业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的责任;也可以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三)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1、企业不履行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2、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四、应用案例分析(重点,P283)案例: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基本情况2006年3月10日,A公司与公司工会推选出的协商代表经过集
35、体协商,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草案。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该草案经4/5的职工代表通过。其中,工资和劳动时间条款规定:公司所有职员每月工资不低于1300元,每天工作8小时。同年3月17日,该公司将集体合同文本及说明材料报送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登记、审查、备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5日内未提出异议。于是,2006年4月2日,该集体合同自行生效。同时,A公司和公司工会以适当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2006年5月,刘某应聘于A公司,因符合公司条件,故被正式录用。公司于当年5月18日与他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其每月工资1000元,每天只需工作6小时。1个多月后,刘某在与同事聊天时偶然得知,公司
36、与工会签订了集体合同,约定员工每月最低工资不得低于1300元。刘某认为自己的月工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约定,于是与公司交涉,要求提高工资,但公司始终不同意。刘某不服,于2006年7月中旬,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A公司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1300元履行劳动合同,并补足2006年5月至2006年7月低于集体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标准部分的劳动报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此案,A公司在答辩时声称,集体合同是公司与公司工会2006年3月签订,4月2日正式生效的,只适用于当时公司在职的正式员工,而刘某是5月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故属于此集体合同适用的员工范围内;并且,集体合同规定劳动时
37、间每天满8个小时,才能得到不低于1300元的月工资,而刘某每天工作不满8小时,仅为6小时,所以不能给予同样待遇。刘某称集体合同为工会与公司签订,自己与公司有劳动合同,属于集体合同适用范围。裁决结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裁决如下:被申诉人一次性补发申诉人工资600元(1300-1000)2;申诉人剩余合同期限内的工资按每月1300元履行。法理分析这是一起因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有出入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集体合同应当如何订立劳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
38、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一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以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规定第三十六条也规定:“经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
39、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本案例订立集体合同的过程中,A公司的工会推选了协商代表,就员工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等达成了一致,并经2/3以上职工代表审议通过,因此,该A公司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是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2、集体合同如何生效集体合同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或变更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10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报送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劳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
40、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本案例中,A公司将双方签订后的集体合同报送到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该集体合同因此即行生效。3、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集体合同规定第六条也规定:“符合本规定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包括
41、效力范围和效力形式两部分。其中效力范围又包括对人的效力和时间效力两部分。(1)对人的效力,即集体合同对什么人有效。一般来讲,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人包括合同当事人和合同关系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在集体合同上签字盖章的工会代表、职工代表和用人单位;合同关系人是指因合同订立而获得利益并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即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代表的经营者。(2)时间效力,即集体合同在多长时间内有约束力。一般来说,集体合同的时效,开始于该合同经审查合格之日或依法推定审查合格之日,终止于合同期限届满或依法解除之日。集体合同的效力形式,是指集体合同的条款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是标准性条款,具有支配劳动合同关系人
42、的效力。劳动合同关于劳动者权益的规定,可以高于但不得低于此标准,高于集体合同标准的部分有效,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部分无效,要适用集体合同的规定。如果某项内容在劳动合同中没有规定但在集体合同中有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规定不明确或无效,集体合同的有关规定就成为劳动合同的内容。本案中,A公司与刘某签订劳动合同时,该公司与工会签订的集体合同已经生效,所以,集体合同对刘某同样具有效力。同时,刘某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报酬低于集体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因此其劳动合同的规定无效;但其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高于集体合同的标准,此条款有效,应由劳动合同中的工作时间条款取代集体合同的相关规定。综上所述,劳动争议仲裁
43、委员会裁决该公司给予刘某补发2个月的工资,同时该公司与刘某关于工作时间条款的约定不变,剩余合同期限内的工资按每月1300元履行,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第三节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知识要求】一、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以用人单位为制定的主体,只在本单位范围内适用。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用人单位劳动规则是规范在劳动过程中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相
44、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劳动规则既约束全体劳动者,又约束企业行政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协调劳动关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为:(1)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2)员工招收录用条件、招工简章、劳动合同草案、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3)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执行权限的划分;(4)合同续订、变更、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5)试用期考查办法;(6)员工档案的管理办法;(7)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8)集
45、体合同草案的拟定、协商程序;(9)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办法、程序;(10)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2、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企业依法制定的,全体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其内容包括:(1)时间规则:作息时间、考勤办法、请假程序和办法等。(2)组织规划:企业个直线部门、职能部门、或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接受监督、保守商业秘密等规定。(3)岗位规则:劳动任务、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等。(4)协作规则: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之间的连接、配合等。(5)品行规则:语言、着装、用餐等。(6)其他规则等。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46、:(1)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约束劳动者的行为,不能侵犯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不得非法限制和剥夺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不得强迫劳动等。(2)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等。(3)标准一致。行为模式标准应当一致,纪律的执行应当宽严一致,各类管理行为、劳动行为应当受到同等的约束。(4)劳动纪律应当结构完整。劳动纪律作为一种规范应当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适用条件、行为模式标准、奖惩程序、措施与责任明确规定。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主要包括:(1)编制定员规则。(2)劳动定额规则。制定劳动定员定额应注意以下事项:(1) 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现有的生产
47、技术组织条件,确定定员水平,应执行适合本企业的技术组织条件的定员标准,对于强制性定员标准应严格执行,并严格履行定员制定程序。(2) 制定劳动定额的技术组织条件必须是企业现有的或是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企业可以提供的条件,不能超过这种约定条件的劳动定额标准。(3) 劳动定额所规定的劳动消耗标准应当以法定工作时间为限,并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4) 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的程序必须合法。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劳动岗位规范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生产手段的特点对上岗员工提出的客观要求的综合规定。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6、其他制度包括工资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等。【能力要求】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职工参与制定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用人单位有义务保证职工参与,听取职工意见。2、正式公布公布形式通常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第四节企业民主管理【知识要求】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职工代表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具体表现。当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在国有企业中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职工参与企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