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2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L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的讲话22.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13指标。三、切实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厚植农业强省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三农”工 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 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一)持之以恒强化学习研究,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深入学 理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对“三农”工作作出 的决策部署,把握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方向任务,逐字逐句分析 研究,结合实际逐项细化落实。二要深入学专业。加大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培 训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产业协同、
2、农业科技创新、“双招双引”、城乡融合、 农村改革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和提升“三农”领域干部能力和水平。 三要深入调查研究。紧扣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农业强省建 设、“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为重点,深入基层等 开展蹲点调查研究。(二)锲而不舍强化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要围绕全 局抓落实。要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的基础上,对“三农”全局性的改革发 展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围绕重点工作抓落 实。要把上级党委、政府激励表彰事项、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事项、本级党委 政府关注事项,作为工作重点,制定清单,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保质保量
3、落实到位,努力争先进位。三是要结合实际抓落实。在“精准”上做文章, 在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做到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 把锁”。四要紧盯问题抓落实。针对各类反馈的问题,要针对性的补短板强弱 项,增强自身发展后劲,真正做到履职尽责奋勇争先。(三)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要旗帜 鲜明讲政治。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 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进一 步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一改两为”要求,坚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持续 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和认可度。
4、要廉洁自律作表率。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 责”,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教育,不断提高全系统的 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强党建引领强队伍。深化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 党支部政治功能和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争创模范、争当先进,推进形成党建 中心任务与业务重点工作相互融合。最后,再强调一下农村疫情防控问题。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担 起责任,协助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要强化责任落实,发挥省、市、县三 级党委农办和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专班作用,协调推动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 药品供应、重症治疗和老人儿童防护等重点工作落实。要强化重点防护,指 导各地对60岁以上老年人、留守儿童、
5、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及养老机构、 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加强健康监测、就医就诊、用药指导和抗原检测 等服务。要强化宣传引导,引导返乡人员加强健康监测,适当控制集市、庙 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减少、简化婚丧嫁娶 聚餐等活动。要强化物资保障,推动加强农村地区退热、止咳、解痛类药品, 以及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供应储备,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特别是重症高 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要强化稳产保供,指导各地组织做好冬季农业生 产,强化政策、物资、技术、人员等要素保障,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抓好冬 季蔬菜、水产、肉类稳产保供。同志们,农业强省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乡村全面振兴是奋斗出来。
6、我 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卯足干劲,补短板、 强弱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 做好“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农 业强省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 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7、,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 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 上来,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奋力谱写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是提升我市对国家重大战略支撑能力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 实需要。必须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 民富裕富足,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 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一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要严守耕地红线,落实“长牙齿”的 硬措施,在“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上下功夫,明确耕
8、地保有量和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完善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工要深入实施 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业创新攻关,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体系,培 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壮大种业领军企业,促进种业科研成果就地转 化。要强化综合施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大县的积极性,推动粮食生产、 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全链条节约减损,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打 好粮食安全”组合拳二二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强产业,立足“土”的资源,大力发展都市 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放大“特”的优势,加快“沈字 号”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
9、;延伸“产”的链条,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 品加工聚集区建设行动。要防返贫,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大力 实施产业帮扶,完善低保兜底、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帮扶政策,激发脱贫 群众内生动力,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促增收,实施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计划,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新型 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增加经营性收入;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 变股东改革行动计划,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农村救助保障体系提升计划, 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三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 大”,抓好项目“谋立推建”,优化跟踪服务,加强要
10、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 地、早开工、早达产。要做强主导产业,聚焦主攻方向,提高产业集聚区能 级,实施新兴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建好产业园区, 优化布局“4区18园”产业核心承载区,实施开发区赶超计划,持续深化 优势园区、中心城区与县域地区“1+1对1”对口帮扶。四要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开展黑 土地保护、设施农业等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开展农机装备、耕地质量等关键 环节技术攻关;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市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成果交 易平台;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二要持续深 化农村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抓好于洪、沈北国家级农村宅
11、基地制度改 革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展村集体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城乡要素 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体系,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五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增强乡村服务供给,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保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舒 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进乡村,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的城镇化建设。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三美”建设扩面提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扎实推进“厕所革命”,让乡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要提升乡村治理 效能,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
12、深入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 动,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零事故” “零案 件,“零纠纷”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 明乡风。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 业强市提供坚强保证。要压紧压实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 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深入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包村工作, 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完善考核督查机制,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 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要建强干部队伍,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加 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引导大家常破“心中贼”,勇于“涉险滩”,啃 掉“硬骨头”。要强
13、化人才保障,坚持本土培养和招才引智相结合,不断优 化政策环境,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夯实基层基础,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选好带头人,推进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增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 强战斗堡垒。当前,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好春耕组织发动,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保障好春耕生产物资需求。要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 强化重点人群防护,做好必需药品和防疫物资供应发放,坚决保护好农村居 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动短板产 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实现重点项目
14、倍增、 落地投资倍增。在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及过去5年“三农”工作,研究部 署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回望202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增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信心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砥砺奋进、克难前行,取得了亮眼的工作成绩,有五件大 事浓墨重彩、值得回味。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回信,勉励我们 多种粮、种好粮,这
15、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种粮农民的回信,也是我省“三 农”工作者无尚的荣光。二是制定“两强一增”行动方案、多种粮种好粮实 施方案、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未来5年我省农业产业发展 廓清了方向、厘清了思路、谋实了举措。三是“小田变大田”和“大托管” 服务改革,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写入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这是新时代xx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四是成功克服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影 响,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达820. 02亿斤、增长2.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五是省农业农村厅获省委综合考核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专项考核“双优秀”、 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创先争优单项考核“双第一二过去5年,
16、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推动落实农业农村各项重 点工作,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三农”改革发展等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 破,实现了新跃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充分发挥XX农业优势,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 强。全省粮食总产连续5年站稳800亿斤台阶,2022年达到820.02亿斤, 较2018年净增18.5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4位,为国家粮食 安全作出了 xx贡献。探索走出了一条“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优质 专用粮食发展道路,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占比74. 3%;优质专用水稻占比83%o(二)
17、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农业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水平大幅提升。 5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96万亩,占全部建成面积的38. 1区 亩均建 设标准由1300元左右提高到2250元。水稻种子出口全国第1, 13家种业企 业入选国家级种业企业阵型、居全国第6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均全国领先。(三)聚焦首位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5年来,创建长三角 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83个,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总 产值跨越万亿台阶、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8%。全省国家级重点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83个、较2018年增加34个。2022年,全
18、省农产品加工业总 产值1. 55万亿元,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四)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农业绿色发展创出xx特色。5年来, 长江“十年禁渔”有力推进,退捕渔民转的出、稳得住,退捕区域水生生物 恢复迅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时称赞XX禁捕工作 禁得最早、做得最好。连续6年以省政府名义举办“两利用”产业利用博览 会,秸秆利用率达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五)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徽风皖韵美丽乡村遍布江淮大地。5年 来,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327.88万户,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
19、%,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0708个、覆盖73%行政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 9万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2000多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六)不断弘扬小岗精神,打造了一批具有xx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品 牌。5年来,圆满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 一批整省试点任务,有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年经 营性收入超50万元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超过15队 家庭农场数量达23万家、 居全国第1位,农民合作社数量达11.4万个、居全国第5位。探索开展了 “小田变大田”“大托管”等一批原创性改革,打造了一批具有xx辨识度的
20、 标志性改革品牌。被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5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5次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xx我省全部获优秀等次,其中:2次名列第1 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次获国务院激励。省农业农 村厅在农业农村部延伸绩效管理评价中连续3年位居前3名。中央农办累计 刊载我省经验做法17期、央视新闻联播报道35次、农民日报头版报道55 次,在中央媒体上持续发出xx “三农”声音、示范xx “做法”。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各级党委政府高 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凝结着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 勤汗水。借此机会,
21、我谨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一直以来关心支 持农业农村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致以诚挚的问候!肯定成绩,是为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在肯 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供给保障 看,粮食单产靠后,耕地保护压力大,高标准农田标准低。从科技装备看, 种业科技跟跑多、领跑少,农机自主研发能力弱,设施农业保障不足。从经 营体系看,经营主体质量偏低,服务带动能力偏弱。从产业韧性看,产业层 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抗风险能力较弱。从竞争能力看,优势领军企业不 多,品牌影响力不强,对外开放合作不够。这些差距和短板,既有客观
22、因素 的制约,也有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这也是下一步我们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所在。二、抓好十项“三农”重点工作,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开局起步。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 业强国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 作要求,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加快推动xx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 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一是坚决完 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粮
23、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拉紧责任链条,坚 决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确保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定在 820亿斤以上。持续推行“单种、单收、单储、专用”和“按图索粮”订单 式生产,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0%以上。二是抓好生猪等“菜篮 子”产品生产。落实生猪产能分级调控责任制,稳定开展生猪产能调控,落 实好国家下达我省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2项核心指标, 防止出现新一轮大起大落。抓好蔬菜、水产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价 格稳定、供应充足。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全年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以上,新增食用菌产量10万吨,新增稻 渔综合种
24、养面积80万亩,新改造绿色池塘面积4万亩。(二)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把永久基本 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该拿的钱一定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 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今年新建高标 准农田200万亩,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210万亩,统筹推进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二是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 建设。加快建设从水源到田间、田间到沟渠的灌排体系,新建和改造农田机 井1.5万眼、塘坝4. 9万座、排涝站462座,全面完成剩下的L 61万座问 题机井整改任务。三是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创新管护方式,探索
25、建立“保险管”与“自主管”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能用 适用。(三)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 利器在科技。一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今年新收集一批农业种质资源, 再建成10个左右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继续实施小麦、 水稻等农作物及畜禽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高产稳产、高抗 广适、专用特用的新品种。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科技 特派员“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实效,建设“科技特派员+ ”示范点30个以上, 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团50个。加快补齐农技人员缺口,加强农技人员培训。 三是提升数字赋能水平。深化数字农业“5+
26、8”试点,推进数字智慧乡村智 慧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新增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各100个。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发展到1200亿元。(四)推进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农业 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一是扎实推进全省农机补 短板。今年全省要完成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 械等农机装备研发任务50项;各市要主动作为,力争每个市完成3 5个研 发任务。二是要建好“三中心”。新增水稻育插秧中心120个、粮食烘干中 心180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30个。持续推进机械强农向产前产中产后全 过程覆盖,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提高到22%,农
27、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 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84吼三是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 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00个、新增库容50万立方米。(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产业振兴是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突破点。一是大力开展“双招双引”。 用好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继续办好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 大会、中国xx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面向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商, 引进更多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力争全年 十大产业产值达到L 2万亿元,增长超过10虬 新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 应基地100个。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28、、地理标志农产品800个。三 是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 亿元加工园区3家,创建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新 产业新业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大力发展徽州 臭鳏鱼、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等预制菜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 亿元。(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 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 应有之义。一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新增农村改厕24万户,农村生 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7%以上。建设700 个以上美丽
29、乡村省级中心村。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 93%、83%o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二是提高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度。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建设3000公里以上。继续推进皖北地 区喝上引调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 6机 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三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推动村级 卫生室全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达85%左右。新增150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 覆盖率要不低于40%o(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 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一是抓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持续抓好省级试点示范 工作,总结试点示范县的工作经
30、验,开展绩效评价,切实发挥好典型引路作 用。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进一步拓 展积分应用领域,细化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治理清单,提升治理效能。发挥 好农村“一约四会”作用,解决好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办好中 国农民丰收节。三是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抓好承包地、宅基地“两地”矛盾 纠纷治理,着力解决好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涉农信访问题,切实维护农 民利益。落实好农机、渔业等安全生产要求。(八)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 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一是深化“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 革。因地制宜探索“小田变大田”多种实现形式,新增
31、改造513万亩。大力 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服务主体+农户”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 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300万亩。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二轮土 地承包2024年到期的26个县(市、区)各选择1个乡镇开展省级试点。稳 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三是 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 变”改革的村占比由78%提高到83%,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 村占比由15%提高到18%,新培育产业带头人2万名以上。(九)推动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
32、键。明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力争同比增长8%左右。一是实施好农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实施好121 行动计划,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新增就近就 业人数48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定在30万个。二是实施好财产性收入扩 量行动。推进土地规模化,提高土地流转收入,土地流转率由57%增加到60%, 300亩左右集中连片流转占比由33%增加到40%o三是实施好经营性收入壮 大行动。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由23 万个发展到24万个,合作社稳定在H万个左右,提高联农带农增收能力。 四是实施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继续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岗农民的 岗
33、位技能培训,开展培训30万人次以上。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 救助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确保低保标准年均提高4. 5%左右。(十)强化三农”保障支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一是发挥多层次资金 支持作用。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9.6%,省级统筹2%市县 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乡村振兴。加大“裕农通”建设力度,力争全年涉农贷款 增幅达到10%以上。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力争全省农 业保险保费规模超过50亿元,增长20%o二是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组 织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组织引导 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培育高素质农民3万人。实施“徽农之星”乡村 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选拔200名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 才。三是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至少5%新增 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创新选择100个优质项目优先安排用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