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鞍山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鞍山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鞍山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鞍山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的隐土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土、宗教性隐土和生活性隐土。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 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土。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是隐土或当过隐土,比如梭罗、惠特曼、 巴勒斯、缪尔等。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 生智慧。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 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
2、地。他们都对繁华生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过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 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他们都热爱山水、热 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 自然运行之道。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所以他 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 利奥波德等。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
3、 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与之 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 真意“。但“欲辩已忘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写作较少,主要修身养性,力求自身精神的解脱和内 心的平静喜悦。而且中国的隐士们虽然也享有极大的声望,但他们与现实世界脱节,认为为人所识并不 值得称道,宁愿做一枝无人知晓的空谷幽兰。东西方在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大相径庭,东方隐士多是 纯粹为了远离喧嚣而出世,属于个人主义;西方隐土多是为了入世而出世,属于功利主义。两者在不同的地域和文明中的“不约而同”,则反映出人
4、类向往自由和亲近自然的本性,而这恰是后工 业时代人们弥足珍贵、求之不得的,也正是现代隐土文化重新兴起的主要原因。(摘编自张薇中外隐土文化对比,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 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隐逸“逸士“。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您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 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 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5、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 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书而 不做官,那也就自动甘居下流了。范盆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 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 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看看华佗,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卜场了。无奈 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 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
6、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 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 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 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4分)参考示例:(A)简牍己伴随我们民族走过了 2000多个春秋。(B)而碑刻似乎并不钟情于 艺术。(每点2分,尊重原意,符合修辞要求即可。)20. (5 分)(1)有助于从多角度呈现现在首钢老厂区的面貌,(1分)并强调其今昔变化:环境变美,功能转向。(1分)(2)突
7、出了对国家奥运战略和北京城市定位要求的肯定:(1分)更表达了对这些巨大变化的欣喜与赞 叹之情。(1分)(3)使语言表达具有鲜明的节奏感,琅琅上口,便于传诵。(1分)(答案分别从丰富内容、强调语义、突出情感、语言韵律美等角度作答,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 给分。)21. (4 分)(1)原句主语“土地”陈述对象依然是“首钢”,衔接自然,文气通畅。(2分)(2)原句是两个短 句,比改句的长单句更有利于突出今昔对比之感。(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22. (60分)参照2022年新课标全国卷11评分标准赋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子辱以柩密史身份镇守熙河时,西我想攻打他们,先派了个间
8、课来侦查军情。巡逻的人捉到间谍,在 他的衣服中搜索,搜到一封书信,信里详细记载着熙河的人马粮草情况。属官们都主张把间谍肢解示众, 以儆效尤。子醇却判定背杖间课二十下,并在间课的脸上刺了 “番贼决讫放归六个字,释放了间课。 这时恰好有很多戍兵步骑,粮草也很充足,西伐人得到间谍的报告以后,知道熙河、有准备,入侵的计 划就取消了。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围攻延安城七天,延安城数次濒临陷落的危险。侍御范雍当时任统帅,面有忧 虑之色。有个老军校来见范雍,自告奋勇地说:“我是边境人,遇到国城的情况已有多次,危急的情势和 今天差不多。党项人不善于攻城,最后还是不能攻破,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我可以担保,如有任
9、何 闪失,我甘愿被斩。”范雍赞许老军校的一番话鼓舞了士气,军心也因此稍微稳定下来。平定党项后, 老军校受到很大的奖赏和提拔,说懂得军事、善于料敌的人,首推这个老军校。有人对老军校说:“你 敢放肆说大话,万一不应验,你就必须接受惩罚。”老军校说:“您没想清楚这个问题。如果城池果真 被攻陷,(他)哪里还有时间杀我呢?我不过是想姑且安定人心罢了。”韩信攻击赵国,先派万人背水列阵,然后插上大将军端,敲击战鼓,出井品口,与赵兵交战:之后假装 失败,丢下战鼓、军旗,逃向河边。军队背水列阵,已是危险的方法:又丢弃战鼓、军旗而逃,这就是 必败的形势了。但韩信使用此计策,因为陈余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如果不用必败
10、的形势抗击他,是不 可能打胜的。韩信知道自己的能力强过陈余,才敢用此计。如果陈余比韩信狡猾一点,韩信怎么可能会 不失败?这就是所谓的知彼知己,做量敌军情况制定策略。后来的人不衡量敌人的情况,盲目因袭韩信 的做法,一定失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在城下决战,韩信带领三十万军队,自己抵挡楚军。孔将军居 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刘邦在其后,烽候周勃、乘武又在高帝后。韩信首先和楚军交战,不顺利:孔将 军、费将军从两翼杀出,楚兵不顺利;韩信的中军再杀回来,大鞭楚军。这也是攻打赵国的策略。韩信 当时威震天下,项羽惧怕的人,只有韩信一个。韩信带领三十万军队作战失利而退却,这是真的退却: 这样以后项FI才不再怀疑其中
11、有计。所以韩信和他的二将能够趁机战胜楚军。韩信的军队虽然退却,但 是有二将支持着左右,又有刘邦殿后,绛侯周勃、乘武又在其后,和背水之战那样的危险不同,这是用 来对付项羽的办法。如果使用破赵时候的策略,那么韩信的部队会被全杆。这都是韩信的奇策。观察古 人的人,应该仔细领会古人的意图,而不是只看事情的表面。班国写汉书,就删掉了这件事。这是 因为班国没有体会到能够去败项羽的原因,正在这一战罢了。类文明的进步。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 种豆南山卜”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他们研究(中国无此传统, 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
12、),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如尧时的 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了这些人一条出路。隐士中也有具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恒帝延嘉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 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寓阳人庞公.面对荆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 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量理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 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
13、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不 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选自郁土谈隐逸.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美国,隐士们的“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学几乎一样久远。B.哲学思想 和生活方式上的大相径庭,造成了东西方隐士在个人价值的认知方面的巨大差异。C.举范蠡和华佗的例 子意在证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隐常常是摆脱政治瓜葛的无奈之举。D.南郡襄阳人庞公认为,从政 为官不应是人生的唯一理想和必然归宿,而作者对此并未肯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是(3分)A.两则材料中,东西方隐士的出世与入世都取决于个体选择,他们也都有选
14、择的权利和余地。践东西方 隐士大多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拒绝名声,但拒绝唯名利是图。C.隐居的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无论生活质量还是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都无法和西方隐士相比。B.在古代中国大一统专制统 治下,除了做官,当权者不会给不合作的知识分子留下任何出路。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面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鲜明的对比:充分的例证,增强了两则材料的说服力;精当的比喻乂为两则材料的论证增添了生动性。B.杜甫诗“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洋溢着隐逸之趣,可以用来证明材料一中东西方隐上的隐逸情 怀。c. “有关现代隐士的新闻时见报端,隐士中甚至不乏商界名流、文化精英。”可以作
15、为材料一的例 证。D.”唐朝的终南山,成了真假隐士争相结庐之地乃至谋取功名的,终南捷径) ”不可作为材料二的例证。4.两则材料都对东西方隐上做了比较,请指出其比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4分)5.根据两 则材料,结合你所熟悉的陶渊明的诗句,综合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草原日出【英】多丽丝莱辛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 ”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 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药突然降临。他脸朝着闹钟的方向,这样醒来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
16、起的闹铃。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 水面。冷啊!真冷啊!出门,带上猎枪和狗。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 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他在田域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这方法是他观察土著人学会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两脚上, 保持慢速、平衡运动,这样不会疲乏气短。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生, 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草原。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呜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他终于抑制不住,发 出狂野的喊叫,然后
17、野兽似的狂奔,他在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岁啦! 15岁啦!这话对他来说很新鲜,他满怀兴奋又若有所思,开始用手 指感受走过的岁月,像数着鹤卵石,每一块既独立又离不开彼此,每一块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就是 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十五年的男孩。陪伴他的有这缓缓的河水,还有这充满挑战的空气:复口正午, 它闷热难耐;冬天早晨,它凛冽刺骨。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上所有大人物都曾 像我现在这样小,所以我也能成为大人物。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只要我愿意, 我能改变世界上在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取决
18、于我,取决于我现在的决定。”他的嗓音充满了紧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气。他又大声唱起来,歌声沿着河水旁的峡谷回荡,他停下 来等待回声,然后又唱:“歌唱吧!这就是他一一只要愿意,他就歌唱,这个世界必须响应他!”他等待回声。那曲新鲜的想法又回来了,如同有人在回应他、鼓励他,峡谷充满了细软的回声,在小河 旁的岩石间来回撞击。突然,传来种陌生的回声!那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鸟儿的欢唱,也不是流水 的叮咚他从疯狂中清醒了。他呼唤猜狗,狗没有出现。他孤身无援了,不久前他在这里看见一头豹。他不由得 握紧了枪,四处张望。灌木丛的尽头,那块憔悴的岩石旁,一只受伤的怪兽,遍身黑毛,黑毛下是片片 粗肉在一团流动的黑压压
19、的东西的围攻下,这些肉正渐渐消失! 一头公鹿,喘着气低声尖叫。他朝它跑去。地上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那公鹿奔去。他屏住呼吸,怜悯和 恐惧攫住了他:那公鹿倒下了,抽搐着他忽然想到可以朝它射击,早点结束它的痛苦。他端起枪,乂放下。使他放下枪的是渐渐膨胀的愤怒、 痛苦和抗议:如果我没来,它就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时都在发生。活 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他把枪央在膝间,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语:我阻 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事情就这样,无法改变。关于命运和未来的认识就这样首次闯进他的生活,”是啊,这就是生命!生命消逝的那刻,他
20、无法采取 任何仁慈的行动!他明白了: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草地是辽阔无垠、无法变更、残酷无情的,人们随 时都可能给动物的头颅绊倒,戒者珠碎小生灵的骨架。他感到痛苦、恶心和愤怒,又为坚忍克己的新认 识感到几丝满足。他提醒自己:蚂蚁也要吃东西啊!他汨流满面。公鹿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哦,是的,太阳刚刚升起。为什么!这短短 的几分钟,事情就发生了巨变?他站到骨架前:它趴在矮树丛下。要不是还残留着几小块粉红的软骨碎 片,人们会觉得它已在这里躺了多年。骨架四周,妈双衔着肉,断淅撒退。有几只蚂蚁竟直起身子盯着 他,眼里泛着贪婪的光。“滚开!我可不是你们的早餐,无论如何都不是!”他弯
21、下腰,触摸着头颅上的孔穴:那原本是鹿的眼睛!他想起活鹿那水汪汪的眼睛,觉得难以置信。早 晨,也许就一小时前,这小生灵还骄傲地踏着大地,抖着椅角,甩着尾巴,嗅着清晨的空气,像国王那 样漫步在充满自由的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生长,比净的河水供它饮用。但是,谁能意料一头健步如飞的公鹿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他好奇地蹲下去,发现它的后肢关节处断了,断裂的骨头相互徒劳地抵触。可能死前它的后肢就受伤了, 然后一跛一跛地误入了蚂蚁巢。应该是这样!那么是谁伤了它呢?是它摔了一跤?是它与同类争斗中受 了伤?是土著人扔石头伤了它?他想象土著人朝一头公鹿扔石头时,另一幅画面出现了:他看见自己,某个早晨,兴奋地向一头若
22、隐若 现的公鹿射击他无法面对这画面.,他只是个小男孩。他低着头,面带愠色,拒绝承认是自己射伤了 它。”他确实累了,脚步沉重,懒得注意脚下的方向。当他看见自己的家时,不禁皱了皱眉,有些事情他必须 彻底弄明白。那只小生灵的惨死让他耿耿于怀,他没有完全放开。这件事伏在他的心底,让他不得安宁。他想:明天早晨,我要避开所有人,再去那片灌木丛,好好地想一想。(有删改)【注】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 家。代表作金色笔记等.6 .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男孩在清晨的草原上狂奔、喊叫,忘我地歌唱,此刻他眼里尽是大自然的美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鞍山市 语文 学期 期末 质检 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