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5月试题.docx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5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5月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5月)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浩瀚长江汇入东海,在入海口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这就是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禀 赋得天独厚的长江三角洲。春秋时期吴国、越国在这里崛起,后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里又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繁荣的核
2、心区域。明清时期已经确立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城市 群,现在长三角的大部分城市早在那时已经相当繁盛。进入近代以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 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长三角的中心城市遂由苏州让 位于上海。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一方面从全国集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又 向各地扩散技术、信息。就商品流通而言,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和出口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 上海,而上海等城市的工业产品和进口商品则扩散到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始 终与长三角同步。无论是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都同上海的技术扩散和市场扩散有很大的 关系。浦东的开发开放更是发挥了促进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作用
3、,而其中苏浙皖三省经济则 是首先得到了拉动。上海大市场大流通所形成的集聚一扩散效应,当然也是按照梯度级差传 导的,首先是最为相邻的长江三角洲,其次是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然后才是广大的内陆地 区。所以上海同长三角各地的互动关系必然是最为密切的。上海与苏浙皖三省人文相近,更便于交流。所谓南方人,首先就是指长三角地区的居民。 这一地区的居民因为移民、通婚、经商、务工等等原因,内部的融合度一直比较高。据不同 历史时期的多次统计,上海城市常住人口的籍贯,有85%以上为客籍。而客籍居民的祖籍地 大多是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所谓海派文化,追根溯源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春秋 时期的吴越文化找到源头。甚至徽
4、州文化、江淮文化也是海派文化吸收的营养。值此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与 此相关联,我们力主公平竞争和国际合作,倡导须经各国认可和共同遵行的国际规则,希望 以此规范全球性的经济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发展显得 尤为迫切。而在中国的各大地理和行政区域中,长三角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最有条件率 先实现区域一体化。注:调鼎:语出尚书,比喻宰相职位。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九一、二句直接点题,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冬两开的梅花,表明自己被重新重用是朝廷的 栽培。B.三、四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表
5、现腊梅晶莹的姿态以及浓郁的幽 香。C.“天桃,艳丽争春的桃花,喻指那些凭借“东风”献媚取宠但是才能平庸的朝廷群 小。D.诗歌以情布局、以景衬情,并用香魂与寒霜、诗人与“不材”构成对比,富有艺术魅 力。15 .诗歌五、六句的意思是什么?塑造了腊梅怎样的品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两个对偶句 描写秦人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2)屈原的离骚中“, ”两句写诗人后悔自 己当初选择的道路有误,想着现在能够回头。(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两句概括 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以示自己艰难遭遇。三、语言文字运用(2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T9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国家和人民三方面对外交往相结合,为新中国外交了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人民外交深入到各领域,为总体外交提供坚实基础。人民外交具有性、广泛性、稳定性等优势,和官方外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人民外交侧重做人的工作,需要默默 耕耘、滴水穿石,地做好基础性工作。( )面对国际,越是国家关系 遇到困难的时候,人民外交越能发挥“稳定器”和“解压阀”的作用。它可以更直接、更广 泛面对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士和公众,展现我国和平发展诚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推动国 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70年来,人民外交不
7、断开拓创新,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人民外交贯 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根据国家 需要,适应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总体外交布局,为促进中外交流、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传 播中国声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拓展灵敏持之以恒云谪波诡B.开辟灵活 持之以恒风云变幻C.开辟灵敏 锲而不舍云谪波诡D.拓展灵活锲而不舍风云变幻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当的一项是(3分)A.民间友好的深厚力量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B.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交明的民间友好有深厚力量C.只有
8、有深厚力量,民间友好才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D.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跨越文明的民间友好,要具有深厚力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民外交遵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外 交政策B.人民外交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守为国交友的使命 和初心C.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外交遵守为国交友的使命和初心,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D.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外交贯彻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守为国交友的使命 和初心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9、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北宋吕氏乡约规定:“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度无所妨,乃命展刺。有 妨则少俟。”也就是说,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人家吃了没有;如果即将开饭, 。否则人家吃着饭,你在旁边瞧,会有蹭白食的嫌疑。吕氏乡约是中国第一本乡约,恐怕 也是第一本“吃了吗”的历史典籍。 。明朝人黄佐制定泰泉乡礼,几乎全按吕 氏乡约复制,里面自然也有那条规定:“凡往见,将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到了清朝, “吃了吗”已经流行全国, o.下面的图一是“四川博物馆”的徽标,图二是“山东博物馆”征集的徽标。请你从构图 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5分ni图一图二四、写作(60分)20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无论在怎样的艰难困苦中,我们都能看到逆行的青春身影:洪水面前,有很多解放军战 土迎水而上;大火面前,有很多消防勇士逆火而行;疫情面前,有很多白衣天使逆行而去 他们,用青春的身躯迎接最大的困难挑战,用尽职尽责的态度和行动默默奉献。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作为“逆行青春”的代表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自愿参加“逆行青春”活动的申请书。在学校举行的“逆行青春”演讲会上的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淮十校” 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1、、提示及评分细则1.B【解析】A项,“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是中国经济重心”错误,原文说“后来随着中国 经济重心的南移,这里又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繁荣的核心区域意思是有一段时间长三角是 江南经济繁荣的核心区域,但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C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要以发 展上海为先”错误,文段讨论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的目的是表明它们的互动关系密切,而不 是讨论谁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问题。D项,“最终区域内所有地方都达到同等经济水平”错误, 一体化是打破行政区域的协同发展,但最终日的不是达到同等的经济水平。2.B【解析】B项,“时间空间”错误,第一段主要介绍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经 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从空
12、间的角度论述,其中涉及到时间的是论述长三角中心城市问 题;第二段,从时间的角度论述上海与苏浙皖的密切关系。3.D【解析】D项,“打破地理和行政区域”错误,原文是“对特定地理空间的行政规划来 推进的,从全文看,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中通过规划(打破)不同的行政区域实现的。4.B【解析】B项,“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解析】B项,“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错误,“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于文无据;“表现为”错误,从材料一的“特别”和材料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选项的表现 只是其中之一,其余还有。5. A【解析】A项,”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并举的良性发展模式”错误,“发展模式”是 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消费
13、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 方向”,不是二者并举,而是“由单纯地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量”。6.消费升级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 产业升级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每 点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关系方面注重分析“消费”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即“消费”与“产业”的 相互作用,比如“消费”能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能改善人们的“消费”等。可以从二 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角度思考。7.B【解析】B项,“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错误,小英看到
14、三姑姑 给婆婆装烟袋,认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当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8.结构:开头写小英羡慕三姑姑当新娘子,结尾写小英不愿意让三姑姑当新娘子,首尾 呼应,同时也给人强烈的反差。(2分)形象:新娘子作为一种象征,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而文中的新娘子却很痛苦,让 人深思。(2分)主题:小英的思想变化引发读者对旧式婚姻给女性带来危害的深人思考。(2分)【解析】回答问题注重分析小英对三姑姑当新娘子的心理变化体现的情感变化,同时思 考这种变化在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可以思考为何小英着急让三姑姑当新娘子, 这体现的是小英把“新娘子”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象征;从结构上看,这种前后态度的变化
15、体现的是呼应等;从主题上看,主要体现的是三姑姑的悲剧或者说旧式婚姻中女性的辛酸等。9.小英的儿童世界是纯美、明净的,是作者美好的理想体现。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 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织,把 作者的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也有利于读者从不 同的层面得到启示。(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注重思考小英的世界和三姑姑的世界的不同,即小英的世界是美好理想的体现, 而三姑姑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二者结合主要体现的二者的区别;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作 用主要是二者结合,能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
16、也能够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 些情节等。10. B【解析】四个选项有三处不同断点:“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馀人”,从动词“杀”的 主语“孙昙耀”分析,“死者”应该是“官军”而不是孙昙耀的军队,所以“官军”前要停 顿。“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从动词“拒”分析,“战”可以看作是其宾语, 也可以把“拒战”作为谓语部分;同时,“得相持”是结论;二者分析,“故”前是断点。 “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从动词“斩”分析,宾语应该是“粲”;从句意分析, “入”的是戴僧静率领的军队,所以“于是”前要停顿。11. C【解析】C项,“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错误,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 角度分析,
17、秦朝之前受封人对土地有统治权,秦朝后这种统治权被削弱。12. A【解析】A项,”带着家眷投奔太祖,太祖把他藏在家中”错误,原文有“后将家属叛 还淮阴,太祖抚畜之” “归,太祖匿之斋内”,戴僧静从监狱中逃出来,太祖把他藏起来, 不是戴僧静从北虏逃回来,太祖把他藏起来。13.(1)戴僧静和狱吏一起饮酒,狱吏醉酒后,戴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击穿 房屋逃出来。(采分点:“刻”“折”“发”各1分,语句通顺2分)(2)朝廷突然派兵向西进军,人心惶恐,这样什么(坏)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僧静(我)实 在不敢接受圣命。(采分点:“西”“惶惧” “奉敕”各1分,语句通顺2分)【参考译文】戴僧静,是会稽永兴
18、县人。从小有胆量勇力,擅长骑马射箭。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 一同被北虏俘去。后来带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阴,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僧静从都中 载锦出城,被欧阳戍抓获,关在充州狱中,太祖派薛渊给僧静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鱼腹中。 僧静和狱吏饮酒,吏醉后,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破屋而出。回到太祖那里, 太祖将他藏到斋内,因其家境贫困,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后来,随太祖回到京师。沈 攸之发难,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随从太祖。袁粲占领石头城,太祖派僧静带几个心腹先 到石头,当时苏烈占据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送到苏烈手中,夜里用绳缱入城中。袁粲登城 西南门,燃烛火发号施令,中央军到,用箭射灭了烛火
19、,袁粲又回登东门。其同党辅国将军 孙昙璀骁勇善战,每冲杀一个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 抗拒,才能抵挡。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 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僧静因功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对于阵亡将士, 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们。升明二年,僧静升任游击将军。沈攸之被平定后,封赏众将,僧静 被封为兴平县侯,食邑千户。世祖即位,僧静出任北徐州刺史。僧静买牛给贫困的人让他们 耕种,甚得民心。永明五年,隶属护军陈显达,于比阳讨伐荒贼桓天生。僧静离比阳还有四十里,屯兵 深桥。天生引虏军步骑兵十万杀到,僧静与之交战,大破敌军,杀死和俘
20、获的数以万计。天 生退回比阳,僧静追击包围了他。天生兵出城外,僧静又击溃了他,天生闭门不再出战,僧 静军兵累了才退走。永明八年,巴东王萧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领兵向江陵,僧静当面启 奏皇上说:“巴东王年少,长史管他又太严厉,一时气愤,不计后果,才做出这种事。朝廷 突然派兵向西进军,人心惶惶,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命。”皇上不作答复,而心里对他很 有好感。永明九年,去世。诏书说:“僧静忠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城,开 国勋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赐钱五万,布百匹。谥号为壮侯14. A【解析】A项,“自己被重新重用是朝廷的栽培”错误,首联写梅花一冬两开是上天的 旨意;从尾联分析,此
21、时诗人并没有被任用,是壮志难酬。15.意思:霜寒之气因腊梅而惧怕退却(2分),温暖和畅的春气因腊梅而提前到来(2分)。 品质:塑造了腊梅傲霜斗雪(高洁)(1分)敢于斗争(不懈奋斗)、甘愿牺牲(1分)的品质。【解析】把握五、六句的意思,注重分析“寒气(寒冷之气)”“霜(霜雪)”“退(退却)” “阳和(温暖之气)”“腊前(腊月之前)”等词语的意思,然后按照诗句翻译即可。塑造的腊 梅品格,从“退”的角度分析能体现腊梅的斗争精神、从“寒”“霜”的角度分析能体现腊 梅的傲霜斗雪/高洁品格,从这两个品格分析,这是腊梅甘愿牺牲的品质等。【诗歌鉴赏】一、二句直接点题,言湘浦梅花一冬再发,当是上天旨意特别栽培的
22、吧。三、四句着力 写腊梅晶莹的姿质和浓郁的幽香,富有一股空灵神动之气。诗人仿佛可见那梅花通体如玉, 奇妙设想花魂也自然随着盈溢的香气容易返回了。“号”,大声喊叫或长鸣,此处以拟人笔 法形容梅香馥郁充盈空间。五、六两句进而歌颂梅花不懈的奋斗和俏不争春,甘愿牺牲的可 贵品格:由于你傲霜斗雪的缘故,霜寒之气栗然而退,阳和春暖的时日在寒冬腊月提前到来。 尾联,意思是那妖艳的桃花不要自以为可以倚仗东风之势而得意,须知圣明天子什么时候曾 用过没有才能的人担当治理国家重任的呢? “夭桃,艳丽争春的桃花,喻指那些凭借“东 风”,挟持君王的权奸、献媚取宠才能平庸的朝廷群小。诗中用腊梅与天桃、香魂与寒霜,及诗人自
23、己和“不材”等形象构成对比,使全诗富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16.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3)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每空1分,共6分)B【解析】开辟:开拓、辟建,创始。拓展:开拓发展。前者偏重于开始,后者偏重于发 展,用“开辟”更合适。灵活:敏捷不呆滞。灵敏:反应迅速。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到 底。锲而不舍:比喻坚持到底,奋勉不懈。都有“坚持到底”的意思,前者主要从心态上, 后者主要从行动上。语句表达的更多体现的是坚持的心态,用“持之以恒”更合适。风云变 幻:如风云般变幻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云谪波诡:比喻千态万状,变 幻莫测。1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江淮 2020 届高三 语文 第三次 联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