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司马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 .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重点 研读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全文大意,掌握全文的主旨。2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 和内容的丰富,提高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学习课文的体会。教学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言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1 .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 .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3.教师引读文中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 1自然段。设计意图:重点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2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 .提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
3、的比例和笔画的变化,比如“粉、 粒”中的“米”最后一笔和“郊”中的“交”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独体字 “或” “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 .学生描红、摹写。5 .在课文中画出和生字有关的词语并抄写两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自主总结生字的特点,更好地记忆字形。五、总结。这三只灰雀如此惹人喜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课下自主阅读 课文,为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能找出体现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1 .熟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2 .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 护、男孩的诚实与天
4、真。【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Q课件4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板书: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招呼,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一 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 .自由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个自然 段是小男孩说的话,找一找,读一读,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2 .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3 .列宁看见了一个
5、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课件5出示句子:(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肺的灰雀吗?(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相互说一说。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等集中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情感“用一个词 来概括,是什么?(板书:喜爱。)4.同学们,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们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课件6出示体现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1 )没我没看见。(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3) 一定会飞回来!自己练读这几句话指
6、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教师运用 手势,指导让学生加强语气。读后体会:结合“肯定地说”,思考一下小男孩在想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板书:捉)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 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5 .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 真正爱鸟。6 .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第210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情和感 情。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板书: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 枝头欢唱了。课件
7、7出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 .学习课文第1广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昨天你 到哪儿去了?鸟怎么会说话呢?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4 .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列宁尊重小男孩,理解小男孩,他不愿伤小男孩的心,表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 与呵护。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 书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 法,体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小男孩的诚实以及列宁对小男孩的
8、尊重与呵 护。四、课堂小结,拓展迁移。1 .列宁的话让小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 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知错就改的经历吗?2 .学生交流。3 .参考本文的内容,如果计我们写一件简单的小事,应该怎样写呢? 提示: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总结方法,学以致用。五、拓展延伸。1 .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来写一段话,表达你 的喜爱之情。2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设计意图:读写结合,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25灰 雀列宁巴*灰雀(惹人喜爱)捉放网小男孩26手术台就是阵地学也计广【教
9、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棒、恩”等io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刚”等11 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2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 理解。过程与方法: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研读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帮助学生 感受人物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白求恩答复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 求恩大夫对工作负责、对同志极度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教学难点】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
10、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理 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2 .了解白求恩和故事发生的背景。3 .厘清字词,梳理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八单元。通过学习接下来的两篇课文,我们将一起翻开历 史的一页,重温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2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力反击日 本侵略者,进行了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同情和无私帮助。加拿大共 产党员白求恩就是无数国际救援人员中的一个,(出示:白求恩图片)谁来读一 下对他的介绍?3 .白求恩认为“手
11、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永远刻在中国人心中,让我们一起响 亮地读这句话。(出示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师生齐读)白求恩是在什么情 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出示课件:齐会 战斗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设计意图:借助课题切入,了解白求恩其人,明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1 .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口齿最清楚。2 .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师评价朗读。三、理解词语。1 .(出示词语:陆续、继续、连续)读一读这三个词语,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 别吗?用上这三个词语,试着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课文内
12、容。2 .(出示词语: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先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再想一想这两个词 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战争场面的)有人说词语是有温度的,是富有情感的, 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的战争场面呢?(教师找两名 学生读).(出示词语:布满了血丝、镇定、敏捷、争分夺秒)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组词语。 (师指名读)同学们,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呢?(白求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白求恩。他是一名(医生),从课题上看,他还是一位战士。3 .(出示图片:白求恩故居)这是白求恩在加拿大的故居,尽管时间已过去100 多年,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是一幢精致甚至豪华的两层楼房。白求恩离开自己的
13、家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而这是白求恩在中国居住的地方(出示图片:白求恩 在中国的住所)。同学们,当这两张图片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想 问的吗?(他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国?)这也是很多同学所疑惑的,下面来看一段资料:(播放视频资料)1937年底,法西斯主义的阴云笼罩欧洲,德、意、日三个轴心国结成政治 同盟,随后在亚洲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无辜的中国平民和被 俘军人被集体扫射、刀劈、火烧、活埋,恐怖的恶讯很快传遍世界。据一位历史 学家估算,这场屠杀的受难者,他们流的血总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装满 2500节火车车厢。“这世界就要成为一个屠宰场了,屠宰的中心就在
14、中国! ”说这话的人是加 拿大著名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他是在二十世纪人类最黑暗的时刻来到东方 的。在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日子里,他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请大家思考:白求恩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说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出示句子,练习说话:在的时候,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是呀,在我们的民族面临着被肆意杀戮,我们的土地被肆意践踏的时候,白求 恩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记叙了他 在中国战场上为战士们做手术的情形。齐读课文,感受当时的环境,看看白求恩 是怎样在战场上为战士们做手术的。设计意图:在扫清字词障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白求恩的认识,对文章背景和感情基 调的理解
15、。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战况)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漂亮,从哪里可以看出?(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兴的心情。(指名读:刚刚就)设计意图:梳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1 .抄写本课生字词。2 .朗读课文。3 .学生搜集有关白求恩以及齐会战斗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2 .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教学过程】一、复习
16、导入。齐会战斗打得很漂亮,日军刚到就被消灭了 500多人,但是敌人凭借先进的 武器奋力抵抗,战斗仍然激烈地进行着。现在让我们一同到硝烟弥漫的阵地上去 看看。设计意图:简要介绍背景,衔接上一节课,唤起学生的记忆,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习 热情。二、学习第2自然段。1 .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战斗场面的语句,并想想应该怎么读。(指 名读,齐读).师:又是硝烟滚滚,又是弹片纷飞的,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战斗非常激烈, 很危险)如果你当时就处于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紧张、 害怕)2 .白求恩大夫的表现是怎样的?(镇定)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3 .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他的镇定?读一
17、读,圈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动作的词语。4 .交流。(接过、敏捷、取出、去)做手术的动作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他的镇 定。从“敏捷”还可以看出白求恩大夫医术高超。5 .为什么这里要说白求恩大夫把弹片“丢”在盘子里(做一个丢粉笔的动作), 而不用“放”? “放”是个什么动作?(引导学生做“放”的动作)(为了节约 时间抢救病人)想一想,“丢”还表达了白求恩大夫的什么感情?(对敌人的憎 恨)这一段还有其他描写白求恩大夫的句子吗?(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 布满了血丝。)从这句话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句话写出了白求恩大夫的 劳累,体现出了白求恩大夫的尽职尽责。)6 .齐读第2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品
18、析描写战斗场面和白求恩的句子,体会白求恩的高贵品质。三、学习第3自然段。1 .战斗紧张地继续着,这时,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请两个同学来分角色朗读第 3自然段中两人的对话。2 .出示课件:第一次对话内容。读一读,想一想,“沉思”是什么意思?白求恩 大夫可能在沉思些什么?(我不能离开,我走了,谁来救治伤员,我离开了,战 士们的支柱就没有了).出示课件:第二次对话内容。师卫生部长恳求白求恩离开,可白求恩大夫却说 (自由读)思考: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补充资料: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是白求恩完全可以待在后方的医院里救 治伤员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白求恩来到中国后做了一个调查,他发现战士
19、 们的死亡率高,往往不是因为伤势过于严重,而是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伤员 从战场上抬下来,再抬到后方医院往往要经过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很多年轻 的战士就这样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于是白求恩决定,一定要把医院建在前线, 这样战士们就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不是。)那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里的阵地其实指的是什么?(岗位)所以, 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坚守面位)也就是说,白求恩大夫把动手 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自己的岗位一-手术台,所以说一一(齐:手术台就是阵地。)接着,白求恩大夫又强调- (齐:战士们没有离
20、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大夫说自己不是客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让学生各抒己 见,说理由。)既然不是客人,那他把自己看成什么人?(自己人、一家人。)对,他跟谁是一 家人?(八路军、中国人民。)所以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一一(齐: 自己的事业。)师: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 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师: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看
21、成是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国际主义精神)5 .在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的做法是什么?(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齐读第3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品析白求恩和师卫生部长的对话描写,体会白求恩的高尚品质,进而理 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四、学习第4自然段。1 .在第2、3自然段中,我们都找到了说明情况怎么样和白求恩大夫怎么做的语 句。第4自然段中同样有这样的语句,请同学们默读后用笔画出。(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 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 又一个。).谁来读读说明情况的句子?(指名读)“争分夺
22、秒”是什么意思?白求恩大夫 “争”和“夺”的是什么?(战士的生命)2 .情况越来越危险,而白求恩大夫却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待 工作怎么样?(认真负责).第2、3、4自然段在描写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大家发现了吗?(通过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环境越来越危险,可白求恩大夫的表现始终是镇定自若,这不仅表现 了白求恩大夫医术高超,更表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 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品析环境描写,将越来越严峻的战斗环境和白求恩的表现作对比,来体 会白求恩的高尚品质。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争分夺秒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 时。三天三夜的
23、战斗一共几个小时?那仅剩下的3个小时,我们希望他做些什么 呢?(休息,闭眼,吃东西,喝水等)从你们的希望中,我感受到,此时此刻我 们己经把白求恩大夫当作了自己的亲人。2 .不幸的是,白求恩大夫在一次给伤员做手术的时候,不小心割破了手指,造成 伤口感染,继而转成了败血症。白求恩大夫在1939年11月去世了。在83年后 的今天,在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白求恩大夫的今天,我们借助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篇课文走近白求恩,认识白求恩,希望大家课后再去了解白求恩。有些事不能忘记,有些人一定要铭记于心,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与感激再来 朗读课文。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发地去了解白求恩,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况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统编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八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