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2023学年度内江市第一学期期末测评试题九年级语文本测评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其它类型题)两部分,共6页。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L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H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 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测评卷上。2.测评结束后,监测员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强翅不舍(gua) 广袤无银(mao) 孜孜不倦(zT) 羽扇纶巾(guan)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A.妖姨(ro)B.箱箧(jia)C.密祖(juc)D.中伤(zhdng)姆亭(ping) 旁擎(wU)脩守(ke)僦言(zhen)褴移(lou)停演(zhi)带挈(qie)羞娘(nan).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一项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君子处事,也应该遵 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牛牛不冬的精神源泉,这种精神已经根渗木田地植入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用不军岑的时刻,中国人凭借这种精神,克服了重重困 难,将祖国命运挽救于水火之中。可以说,自强不息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的最好的不?省
3、 门。A.生生不息B.根深蒂固C.间不容发D.不二法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自2022年11月25日起,内江交警对驾驶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治,给全市人民提供 一个更加安全、文明、和谐、畅通的道路通行。B.内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的通告,自通告公布之日起,内江 市全部行政区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在泸州市举行,大赛旨在为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更多的农民工特别 是青年一代脱颖而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D.内江市2022年校园足球联赛激情开赛。绿茵场上,尽管球员们敢拼敢抢、配合默契,但也诠释了竞技 的魅力
4、,彰显出昂扬向上的新时代少年风采。B. “贾宝玉和薛宝钗”有误。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惫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故选B。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其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5、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 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非:动词,认为非,即非 难,埋怨。非:不对,错误。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氐酶的一项是()A.小偻馋靖提携:牵扶,这里指老人。B.杂然而前豚者陈:陈列,摆开。C.觥筹妄错交错:交互错杂。D.民亦乐其乐乐:以为乐。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
6、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千途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 c.然而禽鸟知山林考乐 然而不王者,未z有也D.醒能述多文者 乐场天下.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一段描写了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其中“滁人游”描绘了一 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B.甲文第二段在叙事中融入了议论和抒情。前面写宴罢晚归的情景,侧重叙事;接着写“乐”的几种情 景,侧重议论抒情:最后再点出太守是谁,解开悬念。C.乙文采用对话描写,在齐宣王和孟子的一问一答中,孟子借题发挥,提出了为民上者应与民同乐、与 民同忧的观点。D.甲乙两文虽然都写了
7、 “乐”,但是孟子的“乐”是指统治者应该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乐,这与欧阳修 笔下的“乐”有本质的区别。8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答案】6. A7. A 8. D9. (1)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醒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2)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A.句意: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介词,在;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C.助词,的/代词,指代这种情况;D.介
8、词,用/连词,因为;故选Ao8题详解】本题考杳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孟子、欧阳修都心怀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苦乐。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是孟 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强调君主要施行仁政的忧乐观的继承和发扬。“这与欧阳修笔下的乐有本 质的区别”说法有误; 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1)苍颜:脸色苍老;白发:头发花白;颓然: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2)乐:快乐;忧:忧愁;以:把当作。【点睛】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
9、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 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 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 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 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
10、跟随太 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 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乙】齐宣王在自己的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德的人也会有这种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 的;可是作为百姓的君王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 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 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还从来没有过。第n卷(其它类型题共96分)三、翻译、
11、默写(共11分)10.用诗文原句填空。(1),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2)春蚕到死丝方尽,o (李商隐无题)(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思乡”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正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 ” 一句,就 直接点出了游子思乡的悲苦之情。(5)今年7月以来,受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洞庭湖水位骤降,水域面积剧减,和岳阳楼记中“,”的景象已迥然不同。【答案】 戍鼓断人行 .蜡炬成灰泪始干.长风破浪会有时.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衔远山,吞长江”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也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认真审题,
12、根据提示,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答题时:内容要准确,做 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戍、蜡炬、铎、汤、涯、衔、顷”等字词的书写。第(5)题要求 引用岳阳楼记描述水位高、水势浩瀚、水域广阔的句子,“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衔远山,吞长 江”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其中一句都可。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痒江边。11 .作者首联写自己被贬的原因,“” ”两个词语表明自己获罪之快,“路八千”则 表明路途的遥远。12 .清代纪的对此诗的评价是:“语极
13、凄切,却不衰飒(颓废失落)。”从作者表达的情感来看,哪一联展 用体现“不衰飒”这一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1.朝奏 .夕贬.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最能体现“不衰飒”这一特点。诗人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不肯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忠贞不屈的精神,情感基调慷慨激昂,因 此说本诗“不衰飒”。【解析】【11题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意思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 八千里的路程。其中的“朝奏”和“夕贬”两个词语极言获罪之快。“2题详解】考杳对诗歌风格理解分析。诗的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
14、将衰朽惜残年”的意思是: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 之身还顾惜余生。诗中写作者上书“除弊事”,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的明确,动机纯正,不管结 果如何,后果怎样,“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忠贞不屈的精神,情感基调慷慨激昂的,这一点正体现了清代纪日匀所说的“不衰飒”,即不颓废失 落。五、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论教养(节选),完成小题。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 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
15、母也需 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 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 这个人抉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 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盒到了极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 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
16、是年幼, 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 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忍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 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 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 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 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
17、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 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 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脸 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是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 续不懈的追求。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半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 止的“道德戢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
18、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 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有删改).本文是一篇谈论教养的文章,开头部分却先谈“无教养”的例子,这样写有何好处?12 .文章题目是论教养,文中却用很大篇幅谈论了 “优雅风度”,这样写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看法。13 .下面文段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对教养的论述,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妙处。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 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 教养。【答案】13.作者从家庭里中“无教养”的表现
19、写起,让读者对“无教养”的表现有切身的感受和了解。 把“无教养”的表现和后文“有教养”的表现形成可匕匕,突出教养的真正含义。14 .不离题。“教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优雅风度”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良好 教养的外在体现:它们的的共同点是:都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15 .毕淑敏对教养的论述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教育”和“教养”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个人吃东西和吸收的 关系,让读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形象直观地了解,让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先,文章开头先写无教养,是为了让读者理解什么是无教养,从感受和了解无教养 中引出什么是有教养。其次,
20、开头的无教养和后文的有教育形成对比,对比的作用是为突出,这是为了突 出文章所论述的有教养。【14题详解】木题考查内容理解。优雅风度也是有教养,所以不离题。从第段“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 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养是内在气质,优雅风度是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由第段“一个 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和第段“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 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可知二者是有共同点的,共同点是都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 人。【15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是先写出论证方法,然后写出论证的内容,最后写出作用。“就像一 个人可以不停地
21、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这是一个比喻,所以毕淑敏的论述是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的 作用是生动形象,把“教育”和“教养”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个人吃东西和吸收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论述 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阅读小说不沉的船,完成下面小题。这是一个关于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不点”,从小到大我都是这么叫他的。“小不点”是 在九岁那年跟着妈妈到了我们那儿,一辆拖拉机载着他们母子俩,飞扬的尘土中我没有见到他的爸爸。后 来听“小不点”说,他的爸爸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小不点”是他的绰号,他虽然和我同年,刚来的时候却不足我的肩高,干瘦的身材,就像一根可 以用来点火的木棒。第二年的春天,“小不点”有了新家。
22、他的新爸爸是镇上的一个铁匠。铁匠样子很凶,说话声像打 雷,我们都有些怕他。铁匠还爱喝酒,经常喝醉,那间破旧的新家里,时常会传出摔砸东西的声音和铁匠 雷鸣般的怒骂。“小不点”的妈妈,在有了新家以后不久就病倒了。但我从未见过“小不点”哭,他只是不爱说 话,那双黑黑的眼睛里,似乎有另外的一个世界。伙伴们都不愿意和“小不点”玩,我是他唯一的朋友, 因为我亲眼见他把一个皱巴巴的烟盒叠成了漂亮的纸船,这让我羡慕不已。一天,趁铁匠不在的时候, “小不点”悄悄地带着我进了他睡觉的偏房。那天下午,我看到了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景象。在那间窄小 的破屋里,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纸船,夕阳透过窗根一缕缕地照进来,那些船在微
23、风中摇曳着。它们五颜 六色、浩浩荡荡,我敢说,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庞大最气派的一支船队!我惊叹地睁大着眼睛,我看见“小不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豪和坚定的神情。他对我说,总有 一天,他要带着他的船队去周游世界,他还要找到一个地方,能让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那年的年末,“小不点”的妈妈,没等他找到那个地方就去世了。天下了雪,铁匠撕碎了破屋中所 有的纸船,然后把碎纸扔进了铁桶里一把火烧了。那天我一直没有看到“小不点”。午夜的时候,我忽然从梦中惊醒,我发现我家院子的积雪上,正放着一只弯弯的纸船,在雪色月光 中孑然而立,就像汪洋中一叶不甘沉没的小舟。后来我才知道,“小不点”就在那天离开了铁匠,找他自 己的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内江市 2022 2023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