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1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1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1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重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 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 或表现一片心境。2 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 职无
2、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 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 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 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二、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苻交横 再次朗读。2 .教师范读,确定朗读的节奏,找同学朗读,并做点评。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 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二合作探究.1 .作者为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1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 夜游 13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