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望月有怀李白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注】安道,即晋朝人戴安道。此处代指诗人的朋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看似只写泉与松,其实也写了月光,因为有月在天,所以能看到泉“清”、松“疏”。 B.颔联描写了寒月摇动清波、月光照进窗户的情景,其中“人”字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C.颈联为点睛之笔,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空长吟的原因是对朋友的思念
2、太深切。D.尾联抒发了自己想见朋友而不得见的愁思,紧承上联,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推向深入。16.本诗首联和张若虚的诗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表达的理趣有何相似之处?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3分)B (“寒月摇动清波”错。“寒月摇清波”的意思是寒月映照在水中,月影在 清波中摇动。)16. (6分)两首诗的两个句子都把自然的风景(月、水)放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来 写,都表达了自然永恒的理趣。(2分)李诗首联写月光照着清泉也照着稀疏的松树,月 光下松树的影子倒影在清澈的泉水中,这种情景不知道已经有几千年了。(2分)张诗两句 写人生一代代没有
3、穷尽,江月从古到今也一直永恒不变。(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注:答出“自然永恒”即可。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sl5题。月下独酌四首(其三)李白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注】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咸阳:借指长安。穷通:困厄与显达。禀:禀赋、天分。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A.前两句运用比喻,描写三月里的长安城繁花盛开,在白天看去好似美丽的锦缎。B.三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怀,诗人此时内心忧愁不能乐游,希望从饮酒中得到宽慰。C. “失天地”表现了醉酒后头晕目眩的情状,“兀然”写出了醉酒后昏然失神的状态。D.尾句直抒胸臆,表明面对春城美景,诗人在尽情狂饮后早已忘却了个人的忧愁。15 .李白的这首诗和将进酒都借酒抒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 人在尽情狂饮后早已忘却了个人的忧愁”理解错误,最后两句应该是失意愁寂难以 排遣的诗人酒后醉言。16 .参考答案:同:都借酒消愁,表
5、达了政治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都流露出藐视富贵,感慨人生,及时行乐的思想。异:本诗还表达了诗人花下独酌的孤独。将进酒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 才华的自信和与友人纵酒狂歌的豪放。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6分,相同点4分,不同点2 分,意思 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垂虹亭二首(其一)张元干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疮痍兵火后,花石稳粱先。 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扁舟莫浪发,蛟鳄正垂涎。【注】宋高宗建炎三年(11
6、29)春天,金兵大举南侵,高宗从扬州仓皇渡江逃难,江北大 部分地区失守。这年秋天,张元干从故乡重来吴中,过吴江垂虹亭,作此诗。花石:宋徽 宗宣和间曾敕令江南各地交奇花异石,运送花石的船只,称花石纲。震泽:太湖古称震 泽。浪发:轻率地出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事,写诗人二十年后重新回到三吴之地,来到垂虹亭,虽然语言简洁,但表达了深 沉的感情。B.颔联虚实结合,实写金兵南侵,满目疮痍,虚写高宗渡江逃难不关心农事,却在江南一带 征花石纲。以颈联描写诗人登垂虹亭时正值雨天,“暗”“吞”两字既写出了天气特点,也将当时的局势 暗寓其中。D.尾联警戒自己不能轻率地
7、出发,水里的蛟鳄正对着人垂涎呢。其中“蛟鳄”暗指坏人。16.这首诗雄浑深沉,诗中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3分)B (不是高宗,是宋徽宗渡江逃难,不关心农事,征花石纲;金兵南侵是在宋徽 宗征集花岗石后)15. (6 分)抒发了旧地重游,今非昔比的感慨。自从上次离别之后,如今已经二十年了,此时的吴 中战乱之后,满目疮痍。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愤慨。战事之后北方大地满目疮痍,朝廷为了自己的私欲 不体恤百姓,全然不关心农事,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愤慨。对时局的担忧。尾联使用双关手法,松江之上的阴云笼罩,太湖卷起吞天的波涛,
8、蛟鳄 垂涎,都暗示当时风波险恶,局势动荡。(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词人在建炎三年(1129年)避金兵流高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今昔 而作。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端午节高咏楚辞,既有对屈原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B.
9、词人由眼前的榴花联想到昔时鲜红的舞裙,突出了昔日宴饮的热闹与词人的意气风发。C.上阙末句“满帘风”衬托出客人不知亡国恨而一味高歌的快意,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 愤。D. “试浇桥下水”与苏轼“一尊还酎江月”句,写了相同的行为,但寄寓的情感却不相同。15 .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词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14. C (“高歌”的是词人自己,不是客人;“无人知此意”是没有人理解自己,而不是 “客人不知亡国恨”。)15. (1)直抒胸臆,“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写出词人心忧万事却孑然一身、垂垂老矣 的境况,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2)借景抒情,“戎葵凝笑”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 自己落魄处境的自嘲;(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部分 地区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卷 分类 汇编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