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教案《我爱这土地》.docx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教案《我爱这土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教案《我爱这土地》.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2 .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3 .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我们的爱国情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一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一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文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
2、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 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 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 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 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
3、 对侵略者愤恨。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2 .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深沉。3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 一词。明确:1938
4、年10月,武汉失守, 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 这首诗。因此,“深沉” 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4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1 .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明确:“土地” :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 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二“河流”与“风”:“河流
5、”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 “永远汹涌着”和“悲愤” 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 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 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绝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教学提示】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 象”概念的把握。2 .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爱这土地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教案我爱这土地 初中语文 九年级 上册 统编 2023 更新 活动 探究 教案 土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