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价值论的名称是近代才有的,而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那么不管中国与西方,都 是古已有之。在中国,至少可上溯到孔子;在西方,至少可上溯到伯拉图。在先秦时 代,孔子仁者安仁的价值观,与墨子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大利为最高准绳的价值观,有 重要的分歧。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价值观与庄子万物一齐的价值观,更是互相 对立的。到宋元明清时代,主要的哲学家莫不各有其关于价值标准的观点。应该成认,价值观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很少 谈到价值观的问题,今试述其大要。中国论文联盟.L1.中国古典哲学指先秦至19世纪中期1840年以前的哲学。西方古典哲学也指19世 纪40年代以
2、前的哲学。在年代上,彼此仿佛。但西方古典哲学包括西方近代资产阶级 哲学,中国古典哲学那么还不包括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这却是一个重要的区别。一般常讲的价值指经济价值或商品价值,但是在经济价值或商品价值之外,还有 更根本的价值。人们经常议论的根本价值是真、美、善。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 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1)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已。(2)足证孔、老都讲到美、善。真是比拟后起的名词,现存先秦古籍 中。真字作为一个重要名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3),以真 与伪对待。在?老子?书中,与真字相当的是信。?老子?云:信言不美,美
3、言不信。(4) 与真字意义一样的还有诚,?易传?云:修辞立其诚。(5),诚即真实之义。价值是后起的名词,在古代,与如今所谓价值意义相当的是贵。贵字的本义指爵 位崇高,后来引申而指性质优越的事物。孟子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 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也,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6)赵孟之所贵, 指爵位而言。人人有贵于己者,便是人所固有的价值了。价值观的主要问题有二:一为价值的类型与层次的问题,二为价值的意义与标准 的问题。价值不止一两个,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真为认识的价值,善为行为的价 值,美为艺术的价值等。一件事物对人有用,可以说具有功用价值。假设对人有用的 即有价值,人本
4、身也应该有一定的价值。价值虽有不同的类型,但又必有共同的本之力也。人生莫不有力,所以为力者或尊或卑。孔子能举北门之关,不以力自章,知 夫筋骨之力不如仁义之力荣也。(73)。这就是说,体力是力,脑力也是力。不同类型 的力之中也有尊卑之分。王充高度评价了知道道德的力量。他严厉指斥了饱食终日无 所用心的饱食之人,他说:人生禀五常之性,好道乐学,故辨于物。今那么不然,饱 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是那么物也。保虫三百,人为之长。天地 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今闭暗脂塞,无所好欲,与三百保虫何以异?而谓之为长而 贵之乎? (74)王充提倡德力并重,也认为知识道德是价值最高的。十、宋明理学的价
5、值观宋明时代的理学家继承孔孟学说,竭力宣扬人生的价值和道德的价值。他们阐释 孔孟的观点,有时讲得比拟明显易懂。理学家中讲道德价值最透彻的是周敦颐。周敦 颐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 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 大而忘其小焉尔!(75)又说: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 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76)这是说,世间的富贵并不是至贵的,至贵者是道 德。周敦颐又说: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缺乏;而铢视轩冕,尘视金 玉,其重无加焉尔。(77)周氏这些言论虽然根本上是重述孔孟
6、的论点,但比拟明白晓 畅,足以发人深剩邵雍以数字表示人的价值,他说: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 物之物,有万物之物,有亿物之物,有兆物之物。生之物,当兆物之物者,岂非人乎?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万人之人,有亿人之 人,有兆人之人。生一一之人,当兆人之人者,岂非圣乎?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 圣也者,人之至者也。(78)又说: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 类而各能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推之他事亦莫不然。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79) 人的才能兼乎万物,所以是最贵。张载提出对于?易传?所谓富有、日新的解释,他说:富有者大无外也,日新者久 无
7、穷也。(80)又解释久、大说:久者一之纯,大者兼之富。(81) 一之纯、兼之富,就 是丰富而不驳杂。这可以说是关于价值标准的规定。程颐说:人人有贵于己者,此其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82)又说:君子所以异 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83)人的价值在于有道德意识。程颐又说:君子所贵, 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84)这提醒了学者的价值观与世俗的价值观的对 立。世俗所追求的是声色货利,富贵权力。学者所追求的那么是道德理想。程颐高度赞扬了董仲舒关于义利的观点,他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诸子。(85)后来的朱熹、陆九渊虽然在许多学术问题上互相 争论,但都强调义利
8、之辨。兹不具述。宋明理学家重视道德修养,注重身体力行,在生活上也到达了较高的修养境界。 理学亦称为道学。清初以来,道学的许多人所诟病,近年更有许多人贬斥道学家为伪 君子。事实上确有不少标榜道学的人言行不一致,可谓伪君子、假道学。但是许多属 于道学的思想家确实安于清苦的生活,表现了坚决的志操,虽然难免迂阔,却并非虚 伪。正如程颐所说: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因此遭到一些人的 非议,这是可以理解的。十一、王夫之珍生务义的价值论孟子虽然宣扬舍生取义,但是没有否认生命的价值,所以说生亦我所欲也。老子 提出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86)表现了贬低生命的倾向(事实上,老子还讲过 长生
9、久视之道,所谓无以生为不过是正言假设反之一例)。佛教那么以生为苦,要求解 脱。宋明理学强调道德的价值,对于生命的价值重视不够。针对这些情况,王夫之提 出珍生之说。他说: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矣,那么不得不珍其 生。(87)人是生物,就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珍视生命,就应该珍视自己的身体,应 该反对一切鄙视身体的观点。他批评道家和佛教说:贱形必贱情,贱情必贱生,贱生 必贱仁义,贱仁义必离生,离生必谓无为真而谓生为妄,而二氏之邪说昌矣。(88)王 夫之充分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但是生活必须符合道义才有真正的价值,王夫之说:将贵其生,生非不可贵也; 将舍其生,生非不可舍也。生以载义,生可贵;
10、义以立生,生可舍。(89)生活必须表 达道义,这样的生才是可贵的。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舍生取义。王夫之这样正确地说 明了生与义的关系。他更提出务义之说。他说:立人之道日义,生人之用日利。出义 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利义之际,其为别也大;利害之际,其相因 也微。夫孰知义之必利,而利之非可以利者乎?智莫有大焉也,务义以远害而已矣。 (90)义与利是对立的统一,有一定的界限。利与害也是对立的统一,经常互相转化。 专意求利,却常常得害;惟有专意遵义而行,才能免除祸害。王夫之关于生义关系的 学说是孟子思想的发挥,但是讲得比孟子更透彻了。十二、对于中国古代价值观的评价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价值观主要
11、是讨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价值类型和层次的问 题,二是价值的根本标准的问题。关于价值的类型与层次,儒家强调道德至高至上, 认为道德具有内在价值,可谓内在价值论。墨家从功用来肯定道德的重要,可谓功用 价值论。道家指出儒墨所谓道德的相对性,要求回到自然,可谓价值相对论。法家否 认道德的价值,专讲实际功用,可谓道德无用论,亦可称为狭隘功用论。关于价值准,西周末史伯及早期儒家主张和为贵,以多样性的统一为价值的准那 么。荀子提出全粹说,?易传?提出富有日新说,认为内容丰富而不断更新的才具有最 高价值。两汉以后,儒家的价值观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儒家肯定 人的价值,强调道德的重要,这对于封
12、建时代精神文明的开展起过宏大的作用。但在 义利关系、德力关系的问题上,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的见解表现了严重的偏向。董仲 舒以及程、朱、陆、王诸学派,无视了公利与私利的区别,专门强调道义,表现了脱 离实际的倾向。孟荀重德轻力,还给力以一定地位,而后儒那么很少谈到力的问题 了。墨子、王充肯定力的重要的观点湮没无闻,一般人那么追求声色货利、高官厚 禄,又汩没于庸俗习气之中,也不注意如何进步物质文明的问题。明代中期以后,中 国文化停滞不进,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落后,既有其社会经济的原因,也有其思想的根 源。近代常以真美善并举。在中国古代,美善经常相联并提,而真字那么多系单独出 现。真是知识的价值,美是艺术的
13、价值,善是行为的价值。三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先 秦儒家所谓诚即道家所谓真。宋明以后真字才广泛流行。庄子标出真字,但庄子鄙视 一般的知识。儒道两家都把体认(直觉)看做最高的认识,轻视实际观测的分析知识。 惟有墨家重视分析与实际观测。墨学中绝,给中国自然科学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 影响。儒家推崇礼乐,对于艺术的开展有积极意义。墨家非乐,无视了艺术的价值。 事实上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强调道德的尊贵,高度赞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志士仁人,这对于中华民 族的成长和开展,确实起了宏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是亲密相关 的。假设无视人民的物质利益,那么道德将成为空虚的说教了。价值论的问题是
14、非常复杂的,中国古代的价值学说,虽不如近代西方的繁富和详 密,也有其独到的内容。本文仅仅举出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观点,有些详细问题,还有 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原载?学术月刊?1985年第7期)注释(D?论语八倍?。(2)?老子?二章。(3)?庄子齐物论?。(4)?老子?八十一章。(5)?易传文言?。(6)?孟子告子上?。(7)?论语阳货?。(8)?论语里仁?。(9)同上。(10)?论语卫灵公?。(H)同(8)。(12)同上。(13)?论语述而?。(14)同(8)。(15)?论语尧曰?。(16)?论语子罕?。(17)?论语宪问?。(18)同上。(19)?论语子路?。(20)?论语学而?。(21)?国
15、语郑语?。(22)?墨子非命上?。(23)?墨子兼爱中?。(24)?墨子贵义?。(25)同上。(26)?墨子耕柱?。(27)?墨经经上?。(28)?墨子公孟?。(29)?荀子非十二子?。(30)?墨子非乐上?。(31)?墨子非命下?。(32)同(6)0 (33)(35)同上。(36)?孟子尽心上?。(37)同(6)0(38)同上。(39)?孟子梁惠王上?。(40)?孟子公孙丑上?。(41)?孟子万章上?。(42)?孟子滕文公上?。(43)?老子?二章。(44)?老子?二十二章。(45)?老子?十三章。(46)?老子?九章。(47)?老子?五十六章。(48)?庄子齐物论?。(49)?庄子人间世?
16、。(50)?易传系辞上?。(51)?荀子王制?。(52)?荀子强国?。(53)?荀子儒效?。(54)同上。(55)?荀子修身?。(56)?荀子劝学?。(57)同(53)。(58)?荀子富国?。(59) (60)同(51)。(61)?韩非子奸劫弑臣?。(6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63)?韩非子五??。(64)?韩非子问辩?。(65)?韩非子显学?。(66)?韩非子八说?。(67)同(63) o(68)?汉书董仲舒传?引。(69) ?春秋繁露身之养莫重于义?。(70) ?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71)?论衡非韩?。(72)?效力?。(73)同上。(74)?别通?。(75)?通书?。(76)
17、 (77)同上。(78)?皇极经世观物内篇?。(79)?皇极经世观物外篇?。(80)?正蒙大易?。(81)?正蒙至当?。(82)?程氏遗书?卷二十五。(83)同上。(84)?程氏易传贲卦?。(85)同(82) o(86)?老子?七十五章。(87)?周易外传?卷二。(88)同上。(89)?尚书引义?卷五。(90)同上书卷二。质,这即为价值的意义所在。价值更有根本的标准,符合一定标准才能称为价值。此 标准何在?这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这些关于价值的问题都是非常抽象的问题。关于价值的学说是高度的抽象思维, 但是我们不能因其高度抽象而否认其重要意义。关于价值的思维对于立身处世确实具 有重要的意义。?庄子
18、秋水?的寓言中设问:然那么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 吾终奈何?秋水?篇虽然以夫固将自化否认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否认不了的。 辞受趣舍就包含了价值的问题。人生有无价值?人生的价值何在?如何生活才有价值?这 些是每一个要求自觉的人所不得不答复的问题。人生价值问题也就包含关于真美善的 价值的问题。试以时代先后略述春秋以来重要哲学家的价值观。一、春秋时代的三不朽说?左传?襄公二十四记载: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立曰,死而 不朽,何谓也?穆叔日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谓不朽。穆叔即鲁国贵族叔孙豹。所谓太上就是最有价值的。以立德、立功、立言
19、为三不朽,就是肯定德、功、言都有价值,而以立德为最上,即肯定德的最高价值。 这三不朽之说对于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二、孔子义以为上、仁者安仁的道德至上论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7)、好仁者无以尚之的命题,认为道德是至上的。上 字和尚字相通,都是表示价值。孔子所谓义指道德原那么,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 高的道德标准。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义还是一个虚位范畴,而不是一个详细的道德 标准(韩愈?原道?区别了定名和虚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孔子没有以仁义并举(仁义 并举,始于墨子)。孔子又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9)安仁即安于仁而行之,利仁 即以仁为有利而行之。仁者实行仁德,不是以仁为有利,即不以仁为手段,
20、而以仁为 目的。知者利仁,是有所为而为;仁者安仁那么是无所为而为。仁者安仁即认为仁具 有内在的价值。这种观点可以称为内在的价值论。孔子以道德为最高价值,所以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0)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在安仁、利仁的情况,仁与生并无矛盾。但在一定的条件下, 生与仁不能两全,便应牺牲生命以实现仁德。在杀身成仁之际,就到达了道德的最高 境界。孔子把道义与富贵区别开来,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1)又说:士志于道,而耻 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2)又说:饮疏食,饮水,同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
21、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3)有以其道得之的富贵,有不以其道得之的富贵,前 者不悖于道义,后者那么是不义而富且贵。在孔子看来,富贵的价值是相对的,道与 义才是最高价值(孔子成认有以其道得之的富贵,即肯定等级差异是正当的,这表现了 他的阶级性)。道义与富贵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道德原那么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孔子区别了义 与利,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4)孔子并不完全否认利,要求因民之所利 而利之(15),但认为义具有比利更高的价值。孔子以为道德的价值高于物质利益,其实际意义是认为人的精神需要比物质需要 更为重要。人的根本的精神需要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各自的 独立人格。
22、这就是道德的根本原那么。孔子肯定人人有独立的意志,他说:三军可夺 帅也,匹夫不可夺也志。(16)有独立意志即有独立的人格。孔子肯定伯夷叔齐是求仁 而得仁,又说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就是肯定伯夷叔齐为了坚持自己的独立 意志而不惜牺牲生命。孔子又区别了力与德,他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71)这表现了重德轻力 的倾向。孔子也说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8) 这也肯定了力的作用,但总的倾向是强调德的价值,比拟无视力的价值。力与德的关 系问题是关于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周末至春秋之时有关于和同的评论,史伯与晏子都强调和的重要。孔子亦讲: 君子和而不同。(
23、19)孔子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20)所谓和即多样性的统 一。史伯声称:夫和实生物,同那么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假 设以同裨同,尽乃弃矣。(21)这就是认为和是有价值的,同那么无价值。这种和为贵 的思想,可以说是关于价值标准的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个和字,到战国时 期,被理解为随顺不争之意,其实在春秋时代是指不同事物的结合。三、墨子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论墨子与孔子不同,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最高价值。墨子提出言必有三表,何谓 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而最重要的是用之。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22)。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最重要的。墨子
24、强调兴天下之 利,他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23)墨子以利为言论 行动的最高准那么: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 之。(24)墨子也讲义,认为万事莫贵于义(25)。而义所以可贵,在于义是有利人民的。他 说: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从,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 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26)?墨经?更以利来解义,说:义,利 也。(27)此利指公利而言,义就是公利。墨子非乐,尝和儒者辩论乐的问题。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 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
25、以 为男女之别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28)墨子认为,任何事物民有一 定的用处,才有存在的价值;否那么就没有价值。荀子批评墨子说:上功用,大俭约 而彳+曼差等(29)。墨子的价值观可以称为功用价值论。与儒家不同,墨子比拟重视力的价值。墨子认为人与别的动物不同,必须靠用力 才能生存: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赖其力生者,不赖其力者不生。(30) 他所谓力是广义的,王公大人的听狱治政,农夫的耕稼树艺,妇女的纺名+责织名+ 壬,都属于用力。他强调力的重要: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天 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道术,遂得光誉令闻于天下,亦岂以 为其命
26、哉?又以为力也。(31)墨子以力与命对立起来,而没有把力与德对立起来。在墨 子的思想体系中,力与德是统一的。四、孟子宣扬天爵、良贵的人生价值论孟子明确提出关于人的价值的学说,他认为人人都有自己固有的价值,称为良 贵,亦称天爵。他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 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32)又说: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33) 人人有贵于己,人人都有自己固有的价值,这固有的价值是天赋的,是不可能剥夺 的。世
27、间爵位之贵是当权者给予的,那是可以剥夺的。这固有的天爵、良贵就是道德 品质。孟子认为人人有耳目、口腹的物质要求,又有内心的精神要求,其间有价值的不 同。他说: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那么兼所养也。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 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 其木+贰棘,那么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那么为狼疾人也。饮 食之人,那么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那么口腹岂适为尺 寸之肤哉?(34)又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那么思,思那么得之,不思那 么不得也。(35)这就是说,饮食是必要的,但是,假设一个人仅仅
28、追求饮食,就是一 个无价值的人了。人有道德意识,这道德意识才是人的价值之所在。人必须有道德的 自觉,这种道德的自觉依靠心的思维作用。孟子肯定人的价值,所以要求人与人之间应互相爱敬。他说:食而弗爱,豕交之 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36)要把人当人对待,这是孟子的根本观点。孟子讨论了生与义的问题,他认为,生是重要的,义也是重要的;假设二者不能 两全,应舍和而取义。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7)他更举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事例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
29、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38)饥饿已甚的人,也不肯承受嗟来之食。生命固然重要,人格尤 其重要,孟子舍生取义的名言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极其深化的意义。与生义问题亲密相关的是义利问题,孟子严格区分了义与利。他告诫梁惠王说: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39)他更警告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与墨家不 同,孟子所谓利指私利而言。孟子更将利与善对立起来。他尽力反对追求私利,但也 不谈公利。他认为道义的价值高于一切物质利益。孟子更区别了德与力,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 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30、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40)把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对立起来。事实 上,汤武革命,不仅是有德,而且是有力的。但孟子也不是完全轻视力,尝说:智, 譬那么巧也;圣譬那么力也。(41)圣人也可谓有力。他是认为德的价值高于力的价 值。孟子肯定物与物的差异,他断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提,或相什 百,或相千万。(42)事物不但性质不同,而有价值不同。孟子明确肯定了人的价值, 在人类生活中他更强调精神生活的价值。五、道家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论老子提出价值的相对性的问题,他认为美丑、善不善都是互相依存的,没有绝对 的差异。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之
31、善,斯不善矣。(43)人们 都知善之为美,这就是已有恶存在的了。人们都知善之为善,这就是已有不善存在 了。他又说:美之与恶,相去假设何?(44)事实上,美与丑相去不远。老子更认为,宠 与辱、贵与患都是相对的。他说:宠辱假设惊,贵大患假设身。何谓宠辱假设惊?宠为 下,得之假设惊,失之假设惊,是谓宠辱假设惊。何谓贵大患假设身?吾所以有大患 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45)受宠实是受辱,假设受之而惊;荣贵实是大 患,假设以身任之。(此章旧注多不得其解,唯王弼注略得其旨。王注云:宠必有辱, 荣必有患,宠辱等,荣患同也。又云:为吾有身,由有其身也。)老子更举出贵大患假 设身的例证说:金玉满堂,
32、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46以富贵骄人,终必 罹患。老子认为,唯有摆脱了世间的贵贱,才是最贵的。他说挫其锐,解其分;和其 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 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47)这里不可得而贵与故为天下贵两个贵字意 义不同。前句所谓贵是世间的贵,指获得爵位而言;后句所谓贵指真正的价值。庄子发挥老子的学说,进一步论证价值的相对性。庄子认为是非、善恶、美丑都 是相对的。?庄子齐物论?论美说:毛婿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化,鸟见之高 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又论是非善恶说:仁义之端,是非之涂, 樊然?乱,吾恶能知
33、其辩?他进而否认了是非善恶的区别,是不是,然不然。?庄子大宗 师?云: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以为根本不必要进展价值判断。?庄子秋水?提出物无贵贱的命题,它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 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那么万物莫不然;因 其所非而非之,那么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那么趣操睹矣。又说:以道 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从普遍性的道看来,不存在贵贱之分。反衍即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贵可转为贱,贱可 转为贵,贵贱无别。自化即自然变化。何为何不为,不必考虑取舍,一切任其自然。 但是,
34、事实上,取舍是不可防止的。?秋水?下文云: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谨于去 就,莫之能害也。还是要有去就,要防止灾害。庄子的价值终于陷入自相矛盾。庄子提出真伪问题: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非?(48)认为一般人所谓知 不是真知,只是斗争的工具。知出乎争。知也者争之器也。(49)庄子否认普通知识的 价值,他认为真知是对于道的直觉。六、?易传?与荀子关于价值标准的学说?易传?认为贵贱差异是由天高地下的自然秩序决定的。?系辞上?说: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定矣。天在上,地在下,天是最尊贵的,天地之间的万物 各有一定的贵贱之位。?易传?认为,天地之间有道,?易传?赞美道的功用说:一阴一 阳
35、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 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 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50)一阴一阳对立统一是根本规律,称为道。此道 发育万物,可称为仁,这是此道的表现,此道可谓具有盛德大业,而盛德大业的涵义 就是富有日新。?易传?以日新为盛德,以富有为大业,即认为富有日新才是最高的价 值。这可以说是一种关于价值标准的观点。(此节显诸仁以下数语的主词都是道。盛德 大业是对于道的赞美,也是对于天地的赞美,因为道是天地之道。)这也就是认为,内 容丰富、不断更新的才有价值。荀子肯定人类具有高于其他物类的
36、价值,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51)人所以最 贵,在于有义。荀子讲性恶与孟子讲性善不同,但成认人的特点是有义,那么与孟子 一样。荀子认为义是保持人类生活安定的必要条件。他说:故人莫贵乎生,莫乐平 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52)和孟子一样,荀子也竭力贬斥只知追求物质 利益的人。他说: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53)不学 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54)他把道义与势利对立起来:志意修那么 骄富贵,道义重那么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55)重道德而轻富贵,这是儒家的共 同观点。荀
37、子以为价值的最高标准是全尽,他论学问说:全之尽之,然后学术者也。君子 知夫不全不粹之缺乏以为美也,君子贵其全也。(56)完全而精粹才是最有价值的。他 又说: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 圣。(57)这是荀子关于价值标准的学说。荀子亦谈到德与力的问题,他说,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58)有 力者应为有德者效劳,德贵于力。但又认为治理国家,应兼重德力,他说:全其力, 凝其德。力全,那么诸侯不能弱也;德凝,那么诸侯不能削也。(59)即充实国力,而 又以德服人,这样就可以常胜(60) 了。这个观点是比拟全面的。七、法家的道德无用论与儒家以道德为至上相
38、反,韩非那么以道德为无用。他认为仁义惠爱是缺乏以治 国的。他说:世之学术者说人主,不日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日仁义惠爱而 已矣。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吾以是明仁 义爱惠之缺乏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61)韩非把道德与法律完全对立起来。 他又说: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那么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 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此,那么尽死力而非忠君也。君通于不仁,臣通于不忠,那 么可以王矣。(62)他以父母教子为例证来说明惠爱的无效: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 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 然后恐惧,
39、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缺乏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 于爱,听于威矣。(63)这里用不才之子不听教训来说明仅靠惠爱缺乏以治国,是正确 的。但是他完全不理解教育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于是完全抹煞了道德教育的作用。 韩非强调实用,他说: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毂者也。今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 毂,言虽至察,行虽至坚,那么妄发之说也。(64)故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 诸故,不听学者之言。(65)把仁义道德完全看成无用。这种观点可谓狭隘功用论。韩非否认道德的价值,仅成认权利的价值。他论历史的演变说:古人亟于德,中 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66)又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
40、力。 (67)他所谓力,在上为权利,在下为勇力。孟子重德轻力,韩非那么崇力贬德。孟子 还给力以一定的地位,韩非那么认为道德完全是迂腐无用的。秦统一六国,以韩非学 说治理天下,仅仅二世就灭亡了。历史证明韩非的极端专制主义是不可取的。八、董仲舒莫重于义的价值观董仲舒尊崇孔子,重新肯定了道德的价值。他认为人之所以为贵在于有道德。他 说: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 遇,遇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68)有 道德是人贵于物的特点,所以道德的价值高于物质利益。他提出身之养莫重于义的命 题: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
41、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 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夫人有义 者,虽贫能自乐也;而人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 于财也。(69)物质利益是养护身体的,道德是培养心灵的,在身体之中,必灵最贵, 所以道德具有更高的价值。董仲舒更提出一个著名命题: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 修其理不急其功。(70)这两句话,?汉书董仲舒传?引作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 其功。?汉书?所引的这两句后来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义利之辩的公式。九、王充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观王充着重讨论了德与力的问题,他认为治国之道应德力并重。他说:治国之道, 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 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具足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 可直任以御敌也。(71)一方面要尊崇道德,一方面要培养实力。这里所谓力指勇力。 王充论力,有时也取其广义,如说:人有知学,那么有力矣。文吏以理事为力,而儒 生以学问为力。故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举重拔坚,壮士之力也。(72)壮士有力, 儒生也有力。王充更详论各种不同类型的力说:故夫垦草殖谷,农夫之力也;勇猛攻 战,士卒之力也;构架斫削,工匠之力也;治书定薄,佐史之力也;论道议政,贤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