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分析.docx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分析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统筹标准资源,优化标准结构,系统梳理 国内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以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为目标。聚焦中 国制造2025提出的10大重点发展领域,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 合不同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形成智能制造重点行业应用标准, 构建相互衔接、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跨界融合,急用先行。根据智能制造跨领域、跨行业及高度集成、 系统融合等特点,针对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 联互通等关键瓶颈问题,优先制定数据接口、通讯协议、语义标识等 基础共性标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结合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
2、不平衡等特点,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 准制定与产业化,加强与先进制造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沟通, 适时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同时,将适合我国制 造业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适时转化为国家标准,建立兼容性好、开放 性强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分析二、完善措施,规范、引导智能制造健康发展 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 良好机遇,为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巨大空间。因此,无论从国际大势 看,还是从国内大局看,我国的制造业都到了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阶 段,必须积极谋划、加快推进。一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 算、区块
3、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统领了世界各国制造 业体系的技术升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与运营模 式,极大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推动制造业发生 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力量。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日本和韩国抓住 了信息化的机遇,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美国也是借助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实现了 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抓住新一轮信 息化深入发展的重大机遇,不仅可以使我国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更加 高效、产品更加智能,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培育规 模庞大、生机无限的新产业集群,为制造业高
4、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和活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引领智能制造发展,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制造业中传 统产业占比超过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要 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广泛利 用新技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积极促进技术革新和设备 更新,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 智能化工厂,加速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老树发新芽,推动我国制造业向 智能、高端、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同 时,要聚焦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持续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 力行动,
5、积极拓展智能+制造的表现形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 智能制造、量子科技、5G商用、生物和海洋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培 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构筑我国产业体系新支柱,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基础设施。其中,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 睛和神经,没有精准计量就没有现代制造业;标准是企业设计和生产 的根本遵循,决定着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话语权,高质量必须高 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可统称为合格评定,是产品能否投放市场 的必经程序,控制质量并传递信任。质量基础设施各个要素密切联系、
6、 相互作用,既是提升产业能力的催化剂,又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硬约束。 例如,浙江通过品字标认证,推动温州皮鞋、台州泵阀、湖州木地板 等产业提升质量效益水平;河北通过制定钢铁有关标准,预计20162020年将倒逼2700多万吨产能退出市场;中国计量院为燕京啤酒集团 开发的能源计量与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有效支 撑,整个厂区综合能耗下降19. 8%,生产率提升30吼要把质量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若干国家级标准 实验室,在抬升质量高线上有所突破,这为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支撑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围绕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产业链水 平,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现代
7、测量体系、先进标准 体系、高质量认证检测服务体系。围绕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 配套建设国家质检中心、产业计量中心、标准创新中心等重大质量基 础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围 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质量、安全等指标的硬约束,用好 计量标准、认证检测、生产许可、能耗评价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 消除僵尸企业,减少无效供给,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 天然的创新主体,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的中坚力量。2018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 97万亿元,企业 投入占比达77. 4%,其中深圳
8、市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占全市研发总投 入的95%, 2018年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 8万件,连续15年全国 第一,在华为、大疆、华大基因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带领下,深圳连续 多年成为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但总的来看,我国制造 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201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仅为1. 14%,全球研发投入前50的企业中,我国仅有华为一家上榜, 因此,依靠技术创新来提升制造业质量任重道远。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 创新型企业示范作用。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探索揭榜挂帅技术悬赏等新机制,鼓励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牵头组 建
9、创新联合体,承担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前沿 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任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 领军企业,带动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 中小企业的创新协作群和完整产业链。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 环境,完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服务政策,强化竞 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 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企业创新 活力。四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保障作用。机器替代人工是工业革命的 一个显著特点,智能制造下可能出现一人操作多台设备甚至无人车间, 对于一般性操作工人的需求可能降低,但对
10、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算法等高端人才需求则大幅增长。智能制造是看待问题的一种方式和 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取代人的作用,人才仍是发 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制造业 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要求。从总量上 看,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从结构上看,创 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 术的跨界型、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特别是前些年受金融、房地产等 行业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制造业领域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制造 业相关专业不再是高考志愿填报的首选,制造业存在人才断档风险。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
11、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只有6%左右,而发达 国家普遍高于35队 因此,加强制造业领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当务之 急,需要多管齐下。要深化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更加重视理工类学科, 推动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领域的新工科和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加强智能 制造领域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 关键技术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鼓励用工需求较大的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按照企业需求定制培养人才,实现校门与厂门的精准对接,强化以实 践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门类齐全、精益求精的高技能 人才。要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
12、遇,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弘扬工匠精神,让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脱颖而出、大量涌 现。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塑的历史时期,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数字化的创新能力,能否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看能 否抢抓智能制造发展的历史机遇。要紧紧围绕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顶尖人才、标准规则等强化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 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和产业博弈中掌握主导权,为建设制造强国作 出积极贡献。六、发展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围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领 域发展需求,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 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
13、专项。此外,将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 项行动。开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根据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整合 产学研资源,研究建立国家级跨领域、跨地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探 索新机制、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完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围绕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在行 业的推广应用,指导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创新组织方式, 建立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组织,开展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标准推广等服务。组织实施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 离重组示范。七、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面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 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发展智
14、能制造,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 义。随着全球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全球企业纷纷加大力 度布局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近年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智能流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业务操 作这三个方面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其中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增长的最快, 它的年均增速达到了 30%以上,这代表了机器换人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一 大趋势。现在全球的主要制造业发达国家,都在以工业4.0为指导推动灯 塔工厂和智能工厂的建设。目前我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及其优秀场景的建设,已发布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中,包括110 家的揭榜单位和241个的优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制造 标准 体系 建设 基本原则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