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 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 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 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 统一。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 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
2、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 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 “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 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蜗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 信
3、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 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 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 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 的落脚点和
4、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 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 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 责任付出,做“小公主” “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 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
5、谢、对不起”。 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 分,,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己。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个 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1、2、3各段的主要意思。(5分)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项,青 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
6、母戊鼎 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 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 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参考答案】B【解析】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分析了 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担当
7、性格的有机统一。2 .【参考答案】A【解析】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原文说: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 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3 .【参考答案】B【解析】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4 .【参考答案】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 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 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 “可以 说”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 .【参考答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解读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准确辨析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善恶美丑。探究其承
8、载的文化与 时代、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更新转化,吸收消化。提高文化反思与省察意 识,自觉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参考答案】D【解析】“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错误。6 .【参考答案】B【解析】“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7 .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 爱劳动的形象。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 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 ”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 的!”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 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
9、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 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 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 巧妙。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 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 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结尾突转。陈秉正
10、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 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8 .【参考答案】C【解析】选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点有:“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 号难治”,从主语“藩”分析,其动词谓语是“分布”,宾语是“左右”,后面 没有倒置状语,“左右”后是断点;名词“民”的谓语是“杂”,宾语是“羌戎”, 其后是断点;也可以从副词“尤”分析,这是强调,其前面一般是断点。“希 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从主语“希宪”分析,动词谓语有“讲求”和“抑强 扶弱”,从名词“民病”分析,是“讲求”的宾语,后面是断点。1L【参考答案】B【解析】庐指古人在父母或老
11、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12 .【参考答案】C【解析】由原文“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可见,廉希宪 是说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忠臣良臣,只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并未举荐任何人。13 .【参考答案】(1)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 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管该事务的官员。(2)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 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解析】(1)4分。穷治以状闻所领各1分,句意1分。(2) 4分。 “委,专政,“病之大者各1分,句意1分.【参考答案】忠诚为国,善理政事,能够
12、直言进谏;富有孝心,为父母守丧,极 尽孝道:刚直不阿,秉公执法,敢于严惩不法权贵。【解析】题干要求概括廉希宪品德修养方面的品格,可以从廉希宪的具体 事例中加以概括。比如: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是忠诚为国,善理政事; “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 墓傍”,孝顺;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秉公执法 等。参考译文:廉希宪,字善用。幼年时,身体魁梧高大,举止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甲寅 年,世祖皇帝因为京兆地区分封土地,而任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地区能够控 制陇蜀一带,各王及贵族的封地分布在附近,当地百姓与羌、戎杂居在一起, 尤其被称为难治之地。廉希
13、宪重视民众疾苦,抑制豪强,帮扶贫弱。闲暇时候, 跟从名儒像许衡、姚枢等人咨询探问治理之道,首先提请朝廷任用许衡提举京 兆学校,培养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朝廷制度规定,士人不能归属奴籍,但是, 京兆地区有很多豪门大族,他们废止了这项制度,没有推行。廉希宪到任之后, 命令把这些士人的身份全部改为儒籍。至元元年,守母丧,廉希宪带领亲戚家人行古代的丧礼,三天不吃不喝, 痛哭不止,以致吐血,不能起身,睡觉时就躺在草土上,在坟墓旁建造屋舍守 丧。官员们认为丁优制度还没有确定,想要极力劝阻他,于是一起来到庐墓, 但是听到他号哭的声音,最终没有忍心劝阻。不久,皇帝下令让廉希宪夺情, 恢复官职做事,希宪虽然不敢违
14、抗旨意,然而出门做事时身穿素服,回家之后 就一定穿上丧服。等到父亲去世时,他也是像这样遵守丧礼。奸臣阿合马专门总管财赋,适逢他的同党之间互相攻击,皇帝命令中书省 重新审查此案,众人畏惧阿合马的权势,没有人敢过问。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 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属主 管该事务的官员。皇帝告诉廉希宪:官员枉法贪污,百姓失业逃生,工匠不 能提供足够使用的物品,财政不能供给充足的费用,先朝时对这种情况忧心很 久了。自从你做丞相,朕就没有这些忧虑了。廉希宪回答说:陛下像尧、舜 一样圣明,臣等却没能用皋陶、稷、契等人的方法来辅佐您治理国家,教化人 民,以使天下太平,心中
15、多有槐疚。现在略有政绩,不值得您称赞。于是谈 论到魏征,廉希宪回答说:忠臣良臣,哪一个朝代没有呢,只不过是君主用 或不用罢了。”方土请求炼制丹药,皇帝下令中书省提供所需的东西,廉希宪详细地把秦 汉时期的旧事上奏皇帝,并且说:尧、舜得以长寿,不是因为丹药。”皇帝说: 对。于是停止了炼丹。当时正尊崇礼待国师,皇帝命令廉希宪也接受佛教戒 律,希宪说:臣已经接受孔子的戒律了。”皇帝问:孔子也有戒律吗? 希宪 回答说:做臣子的应当忠诚,做儿女的应当孝顺,孔子的戒律,就像这些罢 了。至元十六年春,皇帝赐给廉希宪万贯钱钞,下诏让他再进入中书省任职, 希宪说自己病重。皇太子派遣侍臣探视,趁机询问治国之道,廉希
16、宪说:统 治天下的关键在于用人,重用君子国家就会大治,重用小人国家就会混乱。臣 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 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殿下应当开启圣意, 赶快为皇上消除祸患。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廉希宪去世,终年五十岁。大德八年,赠忠 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正。14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 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错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写雪,是表现 出边地苦寒,进一步突出
17、了战士们在外征战生活的艰辛;而本诗写雪,重点在 于表现边塞风光的壮丽雄奇。故选Do.【参考答案】写景的角度:整首诗景色壮丽辽阔。积雪万里,曙光初露,旌旗飘扬, 烽火连天,整幅画面雄阔奇丽。.情感的角度:诗歌抒发了立功报国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 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缪,建功立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意境和情感赏析诗歌风格特色的能力。写景角度:本题二、三联写景,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万里积雪笼 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整幅画面壮丽辽阔,体现“壮健之气:情感角度: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18、接着写 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 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 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15 .【参考答案】(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妃嫔媵婿,王子皇孙(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6 .【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 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第一处,突如其来:意思是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作定语、状语。祸从天
19、 降:意思是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发生,作宾语。根据语境分析,“祸从天降” 不能做定语,所以应选“突如其来二第二处,助力:帮助、援助。助威:指帮助增加声势,提高士气。“助力” 一般强调直接性的;“助威”更符合语境中说的“文化艺术界”的实际功能, 即在后方助声势,所以选用“助威,第三处,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焦: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比 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语境的对象是“关注点”,强调的是目光、注 意力,所以选用“聚焦,第四处,同声相应: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 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舟共济: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 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结合语境
20、与“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相对应, 所以选用“同声相应故选C。17 .【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 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A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意思是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生活、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作者动容”非常吻B项,“哀其不幸”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愤怒,遗憾 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 愤怒和
21、遗憾。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她)不抗 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不合语境,错误。C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 为语言。现在指真情实感源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动,而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出来。与A项比较内容狭隘,而文艺工作者范围很广,不合语境,错误。D项,“精茸八极,心游万仞”意思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 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合语境,错误。故选Ao.【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 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 残缺等问题,再分
22、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进行 比较、辨析。A项,“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搭配不当,“铁路公路等”应是 被“阻断”。“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是“抗击 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C项,“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隔离”搭配不当,“铁路 公路等”应是被“阻断”;语序不当,应是“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 地封城“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是“抗 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D项,“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等被阻断”语序不当,应是 “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
23、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是“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工故选Bo18 .【参考答案】:(1)玩好需要归位(或放回原处);而不是一味享受;孩子既独立又 担当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语句的能力。第一空处,由下 句“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 而不是袖手旁观”可知,应该是让孩子收拾他的玩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玩 好需要归位”,或者放回原处”。第二空处,由上文“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知,是在说孩子应该付出;再结合下文“做,小公主,小 皇帝可知,此处为转折语气,做“小公主”“小皇帝”是享受,所以此处应 该填写“而不是一味享
24、受。第三空处,由上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 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知,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 的个体,当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所 以此处应该填写“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19 .【参考答案第1段: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第2段: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3 段: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要点的能力。第1段:由原文“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 而不是袖手旁观”可概括“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第2段:由原文“要让 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部分 重点高中 2020 2021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