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复杂性的具象道德教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立足生活复杂性的具象道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生活复杂性的具象道德教育.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足生活燮性的具象道除育当前道德教育活动中,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的统一关系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多数道德教育者认为道德教 育中个体道德情感应服从于社会道德情感,个体道德价值应归属于社会道德价值,他们实施的往往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教 育。抽象道德教育强调道德知识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是社畲优秀经验的累积。本文植根于后现代主义的阐释学基础,认 为抽象的道德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人的存在本身具有其独特性,应该立足于人的多样性发展,给学生提供一种具象 的道德教育。一、抽象道德教育及其局限性道德教育,顾名思义,即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学校道德教育一直致力于对学生道德认知的 培养,但却忽视了个性
2、化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由此看出,抽象道德教育仅仅作为道德教育的一 部分,它需要我们立足于客观现实进行改进,才能适切于我们现有道德水平的发展。(一)客观现实:学生缺乏个人生活的经验抽象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抽象,正是因为缺乏现实生活作为基础,过分强调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使得道德教育 成为一门教师接受道德知识,并将道德知识转授给学生的传统学科。这种道德转授的过程没有使学生形成自身的道德行 为,那么这种道德教育注定是无用的。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派”并阐述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时指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 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教师该如何将抽象的道德教育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
3、和道德行为,从而传授给 学生呢?洛克曾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因而,道德教育进行的不应是道德规 则的教育,而应是道德体验的教育。由于学生缺乏个人生活经验,当一个道德知识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多数情况下会演变为教师的 单方面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断层。抽象道德教育正因为不重视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这一至关 重要的环节,导致它很难让学生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二)现有局限:教师缺乏对道德知识的转化抽象的道德教育最明显的缺点在于它多适用于道德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因为后三者需要与学生
4、的切身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通过大量具体的道德活动才能够形成。而进行抽象道德教育的教师 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无法深入地解读这些道德内容,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去转述。他们自身无法将抽象的道德知识转化 成具象的道德行为,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这些道德内容一知半解,也仅仅停留在“明了”的阶段。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绝不是知识从老师再到学生这 样一个线性传递的过程。陈佑清老师在“发展性教学论的建构”讲座上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道德楷模将他所有的道 德知识传授给别人,所有学习过这种知识的人是否都会成为这样一个道德楷模?答案显然是不可能。道德不是既成事物 的集
5、合体,绝不可能像遗产一样被继承。”德国教育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在分析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的时候指出,教育“是 一种影响,一种传递人类文化财富的过程;是一种引导的经过或过程;是一种形成的过程工而抽象的道德教育难以达到的 便是道德教育的过程。二、具象道德教育及其价值道德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殊价值,人具有区别于动物的复杂性。具象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立足于人 的本体复杂性和生活复杂性进行的学生个性化的德育生活。(一)道德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殊价值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论述“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他认为将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与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 机械论的倾向。显然,道德教育绝不类似于学
6、科知识教学,它的教育过程绝不能等同于一门学科或是课程。雅斯贝尔斯 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机械论的弊端:“教育绝不能按照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过了 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这就意味着 道德教育应该重视道德过程,而不是道德结果,道德结果往往是最容易被遗忘的,道德过程才是使学生受益终身的。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最终的成果是学生的道德行为,并且这种道德行为是伴随学生一 生的。这种道德行为不像学科知识或真理一样被固定,相反,它强调的是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恰当的道德反应。(二)人具
7、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复杂性人是生物体中独特的物种,是有意识的高级生命。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有意识的生命活 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人的这种区别于动物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思 想的复杂性上,这种复杂性是指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主宰者,而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埃德加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提出:“伦理规范不能通过道德课来教授,它应该在精神中从关于人既 是个人,又是社会的一部分,还是族类的一部分的意识出发来自我形成。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含有这个三重的实在。”因此, 任何真正的人类的发展应该包含个人的自主、对共同体的参与和从属于人类
8、的意识这三者的联合的发展。回归道德教育中,应该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存在,并且每个具体的存在都是应当被尊重的。道德教育主 要是一种通过知识来启迪智慧、燃起情感、激发行动的活动。那么,在道德知识的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复杂性,教师 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的可能性和多元化的观点,应该把知识作为发展思想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教育的目的。(三)环境具有复杂性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对于复杂性环境的一种处理,即协调环境的复杂多变。知识系统不再比环境更加重要, 而是与环境相互依赖,知识因而被定义为差异性的激活。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的发展意味着出现更为多 样的具象环境,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这种对复杂性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足 生活 复杂性 具象 道德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