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docx
《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摘要:文章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 涵。乡村意案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东和乡村文 化意象。同时,在分析乡村旅游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意孽与 乡材旅游的联系,最后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乡村意象;乡村旅游;开发1乡村意象的涵义意象”一词最早见之于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凯文林奇 (KevinLynch)出版的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u。 在该书中作者指出,城市对大众来说,具有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特 点,城市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感觉形象,即是所谓的城市意象”。而
2、作 为与城市相对应的另一种地域单元一乡村,笔者认为也应该具有自己的 意象。这种乡村意象也应该具有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特点,并且 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乡村意象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 洪同的心理图像。乡村意象具有极为丰富 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1.1乡村景观意象乡村景观主要由乡村聚落形态、乡村建筑和乡村环境所构成。乡村景观 意象就是由这些可见的实物直接给人们留下的表面印象。种大旅游区的构建将乡村意象与城市形象从整体上结合起来,有利于该 区域产生规模效应和轰动效应,使乡村与城市旅游业一起发展、腾飞。 如开辟大三峡旅游区推出共同品牌三峡”牌
3、,有利于重庆、武汉、岳阳 及周边乡村地区的旅游业-起发展。4.4维护已形成的乡村意象,使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鲜明的乡村意象可 以带来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乡村意象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旅游中的一些不正当行为如建筑物乱搭乱建,废弃物乱丢.乱扔,旅游者 乱刻乱划,这些必然会破坏乡村原有自然景观的特色性;同时,旅游者参与 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必然会 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 的演化与变迁。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必然会导致乡村景观意象和文化意 象的破坏直至消失,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动摇。 因此,必须采
4、取适当措施,如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福好乡村旅游管理,制定 乡村旅游规划,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等,保护乡村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维 护已形成的景嬲口文化意象提高乡村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1.1.1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 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2。我国乡村聚落分为集 聚型,即团状、带状和环状村落;散漫型,即点状村落;特殊型,表现为帐篷、 水村、土楼和窑洞3。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 村聚落景观意象的丰富内涵。这种景观意象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 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彳主往成为区别于其它乡村的显著
5、性 标志。1.1.2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它建筑形式。不同 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定的地方特色,景观意象很独特。如东北地 区的口袋式民居、华北地区的四合院式民居、南方的天井院、客家五凤 楼、围垄及土楼、西南地区的干栏式民居等,均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 同时,乡村宗祠建筑,如气派恢宏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裳饰华美 的寺庙等,反映出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景观意 象亦很独特。1.1.3 乡村环境在外观上的表现通常是地景比较丰富,整体环境处于一 种生态上的平衡,人一村落-环境”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乡村在选址 上讲究因借自然,或背山面水,或择水而居。中国大部分
6、乡村地区,村 落均选择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之势,这种乡村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学价值: 背后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有利于迎接掠过水面的 南来凉风,还可获得良好日照,缓地附坡可避淹涝之灾,周围植被可涵 养水源,调节乡村小气候。这种融山、水、村庄、田野及必要的点最建 筑为一体的乡村环境,能给人以山川秀美,绿林阴翳的景观意象。1.2乡村文化意象乡村不仅具有独特的景观意象,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乡村文化意 象蕴含在景观意象之中,且通过物化的景观表现出来。乡村文化意象是乡 村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必须通过作为实物的景观触发而引 起。如果说景观意象是基于乡村的一种表层性认识的话,那么文化意
7、象 才是乡村意象的深层次内涵。乡村文化意象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乡村传 统文化意象和天人合一 意象。1.2.1 乡村传统文化意象。乡村传统文化意象是乡村传统文化的缩影, 由乡村-些地方性、传统性景观表现出来。乡土建筑、乡村劳作形式、 乡风民俗这些乡村景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它们共同烘托出乡村传 统文化意象。Q)建筑本身不单是一个视觉现象问题在它背后正反映着产生这一建筑 的时代、社会及生活于其中那群人的社会生活(4。由此可见,建筑文化 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乡村社会里,住屋常成为宗教 仪式的殿宇,院头的风水树石,古城边的塔以及古镇中的庙,都成为文化的 寄所、神灵的象征,具有依郁的文化意
8、象。(2)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滥溉、g湖造田、渔鹰捕 鱼、采藕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农耕文化。乡村劳作形式越古老,其萌生的乡村传统文化意象就越独特而鲜明。位于 云南西部的景颇族,至今仍保留着砍山烧畲的生产方式,这种古老的游耕 文化意象对异族人极富诱感力。(3)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的地域上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 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乡村传统节日,如汉族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藏族有俗佛节,彝族有火把节,傣族有泼水节等;乡村风俗习惯,如陕北农 村有大秧歌,东北有二人转,西南有芦笙盛会等。民俗文化意象集中展示 出乡村各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村民精
9、神凝聚力的一种体现。1.2.2 天人合一意象。乡村住址基地的选择特别关注人与环境的关 系,它更多的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风水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向 $,它强调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借助风水说观念,人们通过赋予住所及其周围的地景一定的 人文意义,使住所与自然环境结为有机整体,形成天人合一意象。天人合一意象本质上不过是人本性的一种回归。在城市,建筑更多地 强调功能、风格、装饰和艺术手法,而很少考虑栖居于其间的人的精神 本质。建筑越是被粉饰和精致于技术文明的繁荣假象中,它就越远离居住 的精神本质(6。如果我们曾经过分以这种建筑文明来剂裂人与自然的遗 传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意象 旅游 开发 刍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