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概论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制人: 编制单位: 信息学院审核人:1、TCP/IP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2、TCP/IP参考模型各层功能;3、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比拟。学习节点:实训3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一、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二、教学重点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三、教学内容1、常用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2、常用网络命令的基本功能、命令格式 学习节点:实训4 TCP协议分析一、教学目标掌握TCP协议分析二、教学重点TCP协议分析三、教学内容1、TCP协议报文的格式;2、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3、TCP释放连接需要经过的“四次握手” 参考模型与TCP/IP
2、参考模型层次对应关系; 3、详细讲解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简要说明各层包含的主要协议;4、介绍并引导学生思考TCP/IP参考模型与 OSI参考模型的区别;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时:2学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常用的网络命令并上机演示命令的 使用;2、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 题。学时:2学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关于TCP建立连接的相关知识点, 包括建立连接需要的“三次握手”和释放连 接需要经过的“四次握手”。2、讲解TCP报文的格式及报头字段含义;3、使用抓包工具捕获TCP数
3、据包,并分析 数据包内容。4、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 题4、第4章:TCP/IP协议集10教学章节4: TCP/IP协议集总学时:6学时总体描述:本章讲解TCP/IP协议族包含的重要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 议TCP和网际互连协议IPo学习节点4.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学习节点4. 2:传输控制协议TCP学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UDP的特点、端口号分配和数据报 格式;2、掌握TCP的特点、端口号分配和数据报 格式;3、掌握TCP传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二、教学重点TCP传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三、教学内容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
4、设计1、课程导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然后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引出 TCP/IP协议族里的一些核心协议。2、讲述UDP的主要特点、端口号的概念, 介绍常见的UDP端口号,讲解UDP数据报。3、讲述TCP协议的主要特点、端口号,讲1、UDP的特点、端口号分配和数据报格式;2、TCP的特点、端口号分配和数据报格式;3、TCP连接的建立过程(三次握手)和释 放过程(四次握手)。解TCP数据报,详细介绍TCP数据报的首部 字段。4、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所以传输 层中面向连接的通信都要建立TCP连接,然 后具体讲解TCP连接的建立过程(三次握手, 重点讲解主要字段的改变)和释放过
5、程(四 次握手)。5、总结本力课所讲内容。学习节点4.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P学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IPv4地址的结构和分类;2、理解子网掩码的概念,掌握子网划分的 方法;3、理解地址解析协议和网际控制报文协 议 ICMP;4、了解IPv6地址的结构和特点;二、教学重点1、Pv4地址的结构和分类2、地址解析协议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三、教学内容1、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2、子网掩码的概念和子网划分的方法3、IP数据报4、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5、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6、 IPv6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由组成因特网
6、的核心协议引出网际互连 协议IP;2、详细讲解IP协议中的IPv4地址的表示 方法、分类。让学生查看和修改自己计算机 的IP地址,加深学生对IP地址的印象和理 解,熟记IP地址的五种分类。3、根据实例讲解子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 划分子网的优点;进而讲解子网划分的方法, 将IP地址的两层结构划分成三层结构;4、抛出问题:给出两个看似相同的IP地 址,如何区分一个IP地址是否经过子网划 分?进而引出子网掩码的概念,然后详细介 绍标准网络地址的子网掩码,并通过实例讲 解子网掩码的作用和相关运算。4、介绍子网划分的步骤,然后通过讲解实 例展示子网划分的具体实现方法。5、简单介绍超网和无类域间路由。6、
7、在Internet上传输的基本数据单元称 为IP数据报,根据下列图具体介绍IP数据的 首部字段。7、简单介绍物理地址的概念和特点,引出 需要一种机制将IP地址与物理地址进行映射 才能完成数据通信,进而讲解解决这一问题 的两个协议就是地址解析协议和逆地址解析 协议。然后详细讲解两种协议的映射关系和 工作原理。8、根据讲过的IP协议并不是可靠的协议, 引出保证数据被送达的协议是由网际控制报 文协议(ICMP)完成的。进而讲解ICMP的概 念、数据报格式以及ICMP报文的类型。并通 过ICMP的应用实例对ICMP回显报文进行分 析。11学习节点:实训5 IP地址与子网掩码一、教学目标1、了解IP地址
8、的结构和分类;2、了解目前预留的主要内部私有IP地址 的范围;3、学习配置本地计算机IP地址、子网掩码 和网关等相关信息的方法;4、理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功能,重点是 IP地址与子网掩码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2、配置本地计算机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 关等相关信息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2、主要内部私有IP地址的范围;5、配置本地计算机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 关等相关信息的方法;学习节点:实训6组建简单交换式以太网-一、教学目标1、认识交换机的物理接口,完成交换机与 计算机的连接和测试;2、掌握交换机级联的连接方法;3、理解交换机堆叠与级联的区
9、别。二、教学重点1、交换机的级联和堆叠;2、组建简单交换式以太网三、教学内容1、组建简单交换式以太网;2、交换机堆叠与级联的区别。9、根据IPv4地址数量有限,已不能满足 人们的使用,引出IPv6地址的概念。然后讲 解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和特点;简单介绍从 IPv4地址到IPv6地址的过度技术。10、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学时:2学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简单回顾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介绍 目前预留的主要内部私有地址的范围;2、演示配置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 掩码和网关等信息的方法。3、讲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功能,让学 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10、。4、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 题。学时:2学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交换机的物理接口,演示交换机与 计算机的连接和数据测试;2、演示交换机的级联的连接方法;3、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 题。5、第5章:局域网技术12教学章节5:局域网技术总学时:12学时总体描述:本章主要讲解局域网的相关知识,包括局域网的特征、体系结构、802标准、组 网模式,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无 线局域网技术等内容。学习节点5.1:认识局域网学习节点5. 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学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
11、1、熟悉局域网的特征、体系结构、802标 准和组网模式;2、理解并掌握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 法;二、教学重点1、局域网的体系结构和组网模式;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三、教学内容1、局域网的特征;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3、802标准;4、局域网的组网模式;5、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 访问控制、令牌环(Token Ring)访问控制和 令牌总线(Token Bus)访问控制的原理。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在第一章学习过按网络覆盖范围的大 小划分网络,其中涉及到局域网的概念和特 征,在此再做一次总结和复习;2、局域网之所以应用这么广泛是由于80
12、2 标准的推动,然后讲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以 及802标准中的一系列标准;然后讲述局域 网的拓扑结构、组成以及分类。3、为了控制本钱,局域网内一般采用共享 介质的方法,那么如何解决多个站点同时访 问介质时产生冲突的问题,就涉及到介质访 问控制协议,然后讲解局域网中的介质访问 控制方法(CSMA/CD带冲突监测的载波监听多 路访问、令牌总线访问控制、令牌环访问控 制);4、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学时:2学时学习节点5. 3:以太网技术学习节点5. 4:快速网络技术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以太网技术;2、掌握以太网交换机设备;3、理解并掌握快速网络技术;4、掌握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二、教学重
13、点1、以太网技术;2、以太网交换机设备;3、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三、教学内容1、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和开展、技术特点、 体系结构和物理层规范;2、交换式以太网的产生、基本机构、特点;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真转发方 式;3、快速网络技术: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 太网、万兆位以太网和ATM网络;4、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优缺点、实现方式、 vlan间的通信;5、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标准、产 品和组件、组网方式。6、无线网络和有限网络的差异。学习节点5. 5:虚拟局域网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由以太网的产生和开展吸引学生注 意,进而讲述以太网的相关概
14、念、技术特点、 体系结构以及物理层的规范;2、随着多媒体应用的开展,人们对网带宽 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交换式以太网就应运 而生。然后讲述交换式以太网基本结构、特 点、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等;3、随着科技的开展,提供告诉传输的网络 有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万兆位以太 网和ATM网络。然后分别讲解快速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万兆位以太网的开展、物理 层标准以及优缺点和相关应用;4、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1313学时:2学时学习节点5. 6:无线局域网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虚拟局域网2、掌握无线局域网技术。二、教学重点1、以太网技术;2、以太网交换机设备;3、虚拟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三、
15、教学内容1、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原理;2、虚拟局域网的优缺点;3、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式;4、VLAN间的通信;5、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标准、产 品和组件、组网方式。6、无线网络和有限网络的差异。学习节点:实训7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教学目标1、了解VLAN的基本功能;2、掌握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的方法;3、掌握不同交换机上相同VLAN中主机通 信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2、不同交换机上相同VLAN中主机通信的 方法;三、教学内容1、VLAN的基本功能;2、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VLAN;3、不同交换机上相同VLAN中主机通信的 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
16、示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由公司各个部门需要各自的内部的网 络,引导出虚拟局域网的概念,进而根据实 际需要划分各自的逻辑网段讲解虚拟局域网 的原理。2、讲解VLAN的优点;3、讲解VLAN的实现方式,常见的有基于 端口的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基于网 络层的VLAN、基于IP组播的VLAN、基于策 略的VLAN;4、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要在一台交换机上 实现VLAN,通常需要跨交换机划分VLAN,然 后讲解跨交换机VLAN间的通信方法;5、现在的人们走到哪连到哪,指的是手机 连接无线网,引出无线局域网的概念,然后 讲解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无线局域网的产品 和组件以及无线局域网的
17、组网方式;6、最后讲解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差异;7、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学时:2学时一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并演示交换机的登陆方式:通过 Cinsole 口登录、通过Telnet登录、通过Web 登录以及通过网管软件登录;2、介绍并演示交换机的常用命令模式;3、演示并讲解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4、演示实训7中涉及到的交换机的配置 命令;5、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 题。学习节点:实训8交换机的VLAN配置 一、教学目标熟悉无线网路由器的配置环境;掌握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时:2学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
18、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并演示使用配置命令根据交换机14无线网路由器的配置环境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三、教学内容1 .介绍无线网路由器的配置环境式;2 .讲述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端口划分VLAN;2、讲解VLAN Trunk技术;3、演示实训8中如何通过配置交换机来 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4、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 题。学习节点:实训9组建无线局域网学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无线网路由器的配置环境;2、掌握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二、教学重点1、无线网路由器的配置环境2、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三、教学内容1、硬件连接;2、网络配置;3、无线宽带路由器的设置;4、无线局域网加密。四
19、、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介绍并演示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环境;2、介绍并演示组建实训9中的无线/有线 混合局域网;3、给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 题。.6、第6章:网络互联技术15教学章节6:网络互联技术总学时:14学时总体描述:本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概念、常用网络互联介质的特性及其用途、网络 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常用的路由协议。学习节点6.1:网络互联概述学习节点6. 2:网络互联介质学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2、了解常用网络互联介质的特性和用途;3、掌握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方法。二、教学重点1、常用
20、网络互联介质的知识,包括每一种 传输介质的结构、电气特性、应用场合、制作 工具和测试设备等;2、双绞线的种类。三、教学内容1、网络互联的原因;2、网络互联的类型;3、实现网络互联的基本要求;4、常用网络互联介质的知识,包括每一种 传输介质的结构、电气特性、应用场合、制作 工具和测试设备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讲解网络互联的概念和网络互连的主 要原因,介绍网络互连的类型和是实现网络 互连基本要求;2、有日常使用的网线引出网络互联介质 的概念,介绍常见的网络互联介质,包括: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传输介质;3、讲解双绞线的组成结构、分类及特点; 讲解同轴电缆
21、的的组成和分类,讲解光纤的 组成、结构与传导机理以及光纤的分类;4、详细讲解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 波、红外线;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习节点6. 3:网络互联设备学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四、教学方法16掌握各层次网络互联设备的作用、特点与用 途。二、教学重点1、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路由器的概念、组成、功能、工作原理;3、三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与路由器的区 别及应用。三、教学内容1、OSI参考模型各层次工作的网络互联设 备;2、中继器和集线器的概念、功能和使用场 景;3、网桥的功能和特点、分类;二层交换机 的功能和工作场景;4、路由器的概念、组成、功能、工作原理;5、三层
22、交换机的工作过程、与路由器的区 别及应用;6、网关的作用和分类。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上机练习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为了解决同一网络或者不同网络的通 信问题引出网络互联设备,然后根据下列图介 绍各层网络互联设备;2、讲解位于物理层的设备:中继器和集线 器的概念和作用;3、讲解位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网桥:介 绍网桥的概念、功能、特点和分类;二层交 换机:介绍二层交换机的概念、功能以及与 集线器的区别;4、讲解位于网络层的设备;路由器:详细 介绍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举例讲解路由器 的工作原理,举例讲解路由表和IP数据报的 转发过程;三层交换机:介绍三层交换机的 功能、与二层交换机的不同,详细讲解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