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苏童小说(含解析).docx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苏童小说(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苏童小说(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苏童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民的鱼苏童春节临近,鱼的末日也来临了。鱼在杳椿树街来来往往。多少鱼呀!有的鱼威风,是从小轿车上下来的,有的鱼坐着面包 车拖拉机来,也有的鱼挂在自行车把上,委屈地晃荡了一路,撅着嘴来到居林生家的天井。那 么多鱼把柳月芳忙坏了。她刚出门倒去一大盆污水,想起缸不够用,就跑到张慧琴家,说是腌 雪里藤。张慧琴撤着嘴,什么雪里就,你们家的鱼腥一条街了。柳月芳有点避尬,就那么几条 鱼,哪能腥一条街!我们家老居最反感别人送年货了。不骗你,腌菜用。柳月芳借回缸却忘了 盆,后来张慧琴就敲门了。张慧琴侧着身子看天井里的鱼,整整齐齐,
2、像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张慧琴笑起来, 腌这么多雪里获?人家亲眼看见,柳月芳也就不瞒了,不礴你,都是内部价,便宜。张慧冬也不点破,指着一只缸笑着说,怎么把鱼头扔了?柳月芳说,我一个人哪忙得过来? 张慧基天生热心肠,后来就蹲在居家的天井里,和柳月芳组成一条流水线。这么大一条鱼,够一大家子吃两天了。张慧琴抚摩着一条大青鱼,你好福气呀。什么好福气?柳月芳偏要装傻。你好福气呀!张慧琴叹了 口气。柳月芳在昏暗的灯光下偷偷地瞟了她一眼,看见的说是一张充满妒意的脸,不如说是女邻 居哀伤自怜的表情。柳月芳没说什么,拎出一条大鲤鱼往张慧琴脚下一掷,别跟我客气,带回 去给孩子们吃。张慧琴没有推辞,说,你不要跟我
3、客气的。柳月芳突然发现盆里还有一堆鱼头,原准备送给王德基,柳月芳决定改送张慧琴。鱼头你 们吃不吃?本来送王德基的,他老是帮我家拉原,你要,就给你。怎么不吃?张慧琴说,鱼身上的东西,除了胆都能吃,不瞒你说,我最爱吃鱼头了。第1页/总14页 不宜声张,出了门便长叹一声,对邻居们说,这个乔师傅太节省了,一世人生啊,省什么都不 能省那张照片,容易误会啊。一个人无法张罗自己的葬礼,身后之事,必须从生前做起。这是祖父的信条。每年春暖花 开的时候,祖父都要去鸿雁照相馆拍照,拍了好多年,连邻居们都知道了他的爱好,免不了要 与他探讨这份爱好的意义。祖父对邻居们说,你们知道我脑子里有个大气泡的,气泡说破就破, 我
4、这条命,说走就走的,到时都靠他们,怎么也不放心,趁着身体还硬朗,就为自己准备一张 新鲜的遗照吧。拍照的日子是祖父的节日。节日的祖父格外讲究仪容。祖父先去理发店剃头修面,还额外 要求相熟的老师傅替他挖耳屎,拔鼻毛。从香椿树街到市中心,以前祖父都是步行,现在老了, 是步行加公共汽车,差不多是正午时分,他拄着一根龙头拐杖出现在鸿雁照相馆,衣冠楚楚, 神色庄严,那套灰黑色的毛呢中山装上有樟脑丸的气味,皮鞋擦得住亮,浑身散发着一首挽歌 刺鼻的清香。(选自苏童黄雀记,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详写祖父寻死的经过,表现出祖父寻死做法的“滑稽可笑*冷幽默或者说
5、荒诞笔法的 运用,让读者有举重若轻的感觉。B.小说中的祖父每年拍遗照,只是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他并不畏惧死亡,甚至有点盼着 自己死去。C.祖父对遗照的执着是因为不放心儿辈对其后事的料理,反映了老人对生活的看法和对待死 亡的态度。D.小说中描绘勾勒的这条香椿树街,其实并不一定是某个南方地域的版图,而是生活的气象, 运用了隐喻与象征手法。11 .结合全文,概括祖父的形象特征。12 .对小说中祖父为自己准备遗照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加以探究。第10页/总14页答案1、A”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错误。“鱼的末日”指过年时送礼送鱼的习俗,“末 日”是相对于鱼来说的,是
6、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与“生态保护”无关。2 .因张慧琴的真情而感动。为自己一直拒绝的歉疚。对两个家庭今昔的感慨。第11页/总14页3 .“人民”是群体概念,“人民的鱼”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人民”由“送鱼”到用鱼创造财富与幸福,反映了时代变迁与观念革新。不同的“人民”最终因为“鱼”实现了平等,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文理想。4、BA.“是因为觉得母亲在无理取闹“错误。群众没有站在母亲这边,是因为不想得罪张云兰,并不 是觉得母亲在无理取闹。C.“给己调走的张云兰做裤子”错误。母亲给张云兰做裤子时,张云兰还没有调走。D.“意在提醒读者关注家庭情感问题”错误。小说写“吃”意在表现人和人之间的温情和善意。
7、5 .母亲对邻居家能轻易买到猪头的艳羡之情;为自己未能买到猪头,不能改善孩子伙食而 感到失落和无奈。“热情奔放”显示“我们”期待、兴奋的心理;“哀怨不已”则是“我们”对现实 的无奈、对母亲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同情。6 .情节上的反转,生出波澜。张云兰亲自送来猪头让原本失望、愤怒的一家人喜出望外。虽然已调走,仍冒雪送来猪头,凸显张云兰善良、懂得感恩、不计前嫌、不贪便宜的可贵品 质;猪头成为极珍贵的美食侧面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贫困,物质极为匮乏。写送猪头,以小 见大,在平凡琐屑的小事中发现人性温情而善意的一面。照应标题。首尾呼应,揭开悬念。7 . (1)初见小火车时惊讶,接着因嫉妒而告发;(2)目睹谭峰
8、遭受毒打,自己被关家中无法 寻找小火车而内心难熬;(3)意外找到小火车的惊喜,并否认谭峰的诘问:(4)因能搬家摆脱 小火车的苦恼而兴奋;(5)对谭峰交给发条钥匙而倍感意外。8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我在谭峰望向自己时内心的惊恐:害怕谭峰己经知 道是自己告的密,担心谭峰由此报复自己。第二句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谭峰来 送别我时复杂的内心情感:不知如何面对“我%犹豫要不要把钥匙交给“我”。9 .(1)谭峰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他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小镇几乎所有人家都被他 偷过,还偷了成都女孩的小火车;(2)他倔强,逆反心强,宁愿遭受父亲毒打与残害,也不愿 说出小火车的下
9、落;(3)他狡黠,有点小聪明,在事情败露前就把小火车偷偷转移了;(4)但 他也善良重情,明知好友背叛却终未点破,最终以送钥匙的方式表达和解之意。10. (1)叙述 人称多样:以第一人称为主,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使之显得真实可信;而第二人称的穿插, 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给人一种当面娓娓道来的亲切感。第12页/总14页(2)叙述视角灵活:文章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人事的少年视角,而历经沧桑的成人视角始终隐 含其中,与之并行不悖,轮流切换。(3)叙事线索巧妙:文章以偷火车、藏火车、转移火车和火车又被偷等为线索,巧妙地将故 事串联起来,使故事情节更显集中而跌宕。(4)叙述语言自然:小说语言平实口语
10、化,人物对话多取消了标点符号,使小说人物与叙述 融为一体,使叙述更显自然流畅。11 . B“甚至有点盼着自己死去”错误,文章写“祖父是个守信的人,从此以后果真断了轻生之 念”“一个人无法张罗自己的葬礼,身后之事,必须从生前做起。这是祖父的信条”“我这条命, 说走就走的,到时都靠他们,怎么也不放心,趁着身体还硬朗,就为自己准备一张新鲜的遗照 吧”,从中不能看出祖父“盼着自己死去”。12 .守信,说到做到,不再轻生;热心肠,街上七个老人去世,他冒着高温酷暑,逐一登门 吊唁;对生死的态度达观,由轻生变成看淡生死;承受孤独,轻生时感叹“一言难尽”;对 晚辈的不放心,暗示晚辈关心不够。13 .为自己准备
11、遗照的做法表面上看是老人未雨绸缪,实际上反映的是老人对子女的不信任。 小说中祖父说“我这条命,说走就走的,到时都靠他们,怎么也不放心”,由此可见,老人的子女 平时对老人的照顾不够尽心;而码头工人乔师傅留下的遗憾也让祖父感到心寒,所以祖父才打定 主意“趁着身体还硬朗,就为自己准备一张新鲜的遗照”。这一做法,值得小说中老人的子女 反省,也值得我们读者深思。现实生活中,有些子女对家中老人的晚年生活关注不够。第13页/总14页第14页/总14页隔天柳月芳走过张慧琴家的厨房,闻到一股扑鼻的鲜香,什么菜这么香?你给我的鱼头呀, 进来尝一娄?柳月芳说,我们家不吃鱼头。话一出口便后悔,把好好的一份人情弄薄了。
12、鱼促进了柳月芳和张慧琴的感情。她们互赠拿手好菜,柳月芳善于做腌鱼,这大家也能想 见,但张慧琴不一样,她是巧妇能做无米之炊,菜馄饨好吃,盐水毛豆好吃,白切肚肺好吃。 有一回柳月芳看见她喝一碗汤,海带葱花,尝了一口,居然也很好吃!柳月芳真心赞赏女邻居的厨艺,加之居林生结交多,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家宴,必央求张慧 琴帮忙。张慧琴从不推辞,在居家厨房就像在自家一样。张慧琴爱听表扬,这边忙着那边还听 客人反响,反响当然很好,大家大夸柳月芳的厨艺,张慧琴也不计较,捂着嘴咯咯地笑。宴席散了,柳月芳总过意不去。张慧琴说,我把鱼头端回家就行。据柳月芳后来说,那几年她送给张慧琴的鱼头可以装一卡车。大家都记得鱼的风光岁
13、月也 是居林生的风光岁月,而居林生风光,张慧琴也沾光。不知从哪年开始,人们不送鱼了,开始与世界接轨,送西洋参,龟鳖丸。再后来,居林生 也失意了,每年送礼高峰的时候,居家冷冷清清,有时候迎着暮色看见一个人,还是居林生自 己。居家失意,张慧琴家却红火起来。大家一致认为是靠大儿子东风。东风没有工作,干个体 户,结果偏偏发了家!东风从海上走私香烟,每次回来,人晒得像一根木炭,一身汗臭和海腥, 但是怀里揣着一塑料袋的钱。张慧举提心吊胆,死活不让儿子再去。东风就开了那个餐馆,主打产品是鱼头,厨师就是张慧琴。大家都挡不住东风鱼头馆的诱惑,加上街坊邻居八折优惠,简直门庭若市。但柳月芳一家 从没去过。张慧琴一直
14、劝说柳月芳,她说,知道你们不吃鱼头,我做别的还不行吗?柳月芳还是固执 地微笑着。你不用客气,你们做生意,不是慈善,怎么能白吃?张慧琴说,我吃过你们家多少 东西,不也是白吃嘛。柳月芳还是微笑,不一样,不一样了。张慧冬听出了别的味道,她是聪 明人,她抓住柳月芳的手,用力见了晃,这客请定了,你给面子就自己来,不给面子就五花大 绑地来!张慧皋终于打动了柳月芳,柳月芳带着居林生和儿子居强,还有居强的女朋友去了东风鱼 头馆。柳月芳一坐下就瞥见了糯米糖藕,那是她最爱吃的,白切猪肝,那是居林生爱吃的,甚第2页/总14页 至还有儿子爱吃的凉拌豆腐。柳月芳百感交集。正如张慧挈许诺的那样,桌上没有鱼头。可是当张慧琴
15、亲手端上一锅老鸭汤时,居强的女 朋友小声地嘀咕,这家馆子不是鱼头最有名吗?居强有点尴尬,用手盖着嘴向女朋友解释。那姑娘抓着居强的耳朵就说:你前天还吃鱼头 的!张慧琴咯咯笑起来,鱼头最好吃,居强你不光要陪女朋友吃,还要陪你父母吃!宴席的格调急转直下,鱼头变成了某种象征,涉及对姑娘的关爱,对张慧琴的尊重,也隐 隐涉及当事者对变革的态度。柳月芳有点窘,我哪有这么挑剔?问老居吃不吃。张慧琴乘胜追击,老居呀,你疼不疼儿 子,疼不疼儿媳妇?居林生毕竟是居林生,能认清形势,也善于表态,上鱼头!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鱼头本来就可以吃嘛!居林生柳月芳吃了红烧鱼头,还喝了一碗鱼头白汤!张慧琴后来绘声绘色地向别人描述
16、居林生说,鱼头,味道很不错嘛。柳月芳说,好吃,没想到鱼头这么好吃。居强近来迷上了文学创作,那天他偶得小诗一首:年年有鱼年年有余有鱼的世界多么美丽有鱼的世界多么富裕居强那女朋友只顾吱溜吱溜喝汤,别念了别念了,什么破诗!(北京文学2002年第九期。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 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B.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柳 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第3页/总14页C.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 高考 语文 2023 第一轮 复习 小说 专题 练习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