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
《《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学习心得体会2篇黑扁2022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高考综合改革 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奋进之年。截至 2022年,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 革全面实施。其中,前三批14个省区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 个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 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个省区(山西、内蒙 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 2025年落地。由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蓝皮 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新华出版 社出版。报告从七个部分分别讨论了 2022年
2、中国高考改 革的政策背景、命题特征、教学改革、招录情况、社会影响 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 略。报告指出,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信 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 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 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 及课程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从教师传授知 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课堂教学将实现从“授人以鱼” 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 学
3、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教育模式。随着高 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将逐步实现从“以 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 的转变。4.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高考评价体系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 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 向指挥作用,积极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形成“招-考-教-学” 良性互动,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 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 查,引导中学依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高考命题遵循教育
4、规 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 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 疑有所问、问有所悟,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高考评价体内在的三条逻辑线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可以从“核 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 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 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 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 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 的高考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 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1 .核心价值金线“核心价值金线”是指围绕立德树
5、人来考查学生的政治 立场和思维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德品质。高考试题命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 等内容在考试中的要求,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无价值,不入题”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的 一个鲜明特征。2 .能力素养银线“能力素养银线”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索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高考评价体系综合统筹知 识、能力、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
6、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层面,在必备知识的 基础上,加大力度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学科特点,着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 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实验设计、科学探究与思维建 模能力,证据识别与证据质量评估能力,独立思考、挖掘隐 含前提与开放论证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语言组织与表 达能力等。为实现“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有 效降低“机械刷题”和“题海战术”的收益,服务“双减” 目标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 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思维品质与思维过程 的考查力度,包括但不限于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归
7、纳思维能力、演绎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 维能力等。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以及思维品质贯彻到高 考命题中进行考查,是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高考命题的重要 特征,中国高考命题正式进入了 “无思维,不命题”的新时 期。3 .情境载体串联线“情境载体串联线”是指通过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 学习探索情境,将其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 的载体,实现对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 的考查和选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 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 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 进行新解释、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高考
8、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 考查要求,是通过“生活实践情境”与“学习探索情境”两 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 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 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 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材料丰富,情境 多元,情境的新颖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得到进一步 加强。高考命题呈现出“无情境,不成题”的特征。综合来讲,高考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 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核心指南,为高考命题提供了基本遵 循。2022年高考命题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考查上下足功 夫,实
9、现从传统的“知识考查”到“知识为基、能力为重” 考查的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和关键能 力,进一步深化试题的情境创设和呈现方式,加大试题的开 放性和探究性,凸显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 核心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 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 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除了上述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来的高考文科试题 中大量出现的识别隐含前提、开放式设问、合理论证、寻求 证据、有效推理与论证/证据评估等,理科试题中大量出现 的开放式设问、结构不良、替代性解决方案等,这些也都是 批判性思维在高
10、考命题改革中的具体体现。报告对2023 年高考趋势作出了几点判断。一.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高考试题命制中,是 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鲜明特征和坚定方向,这在过去几年 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将是2023年高考命题的 核心要旨。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 接面对热点,在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 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从2022年高考命题立意来看,2023年命题将延续这一 风格,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 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等,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 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以及美育、体育、 劳动等领域的
11、道德品质。二.报告判断指出,聚焦关键能力考查,突出思维 品质与创新精神,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 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综合改革最 大的创新之处。高考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 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 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2023年高考命题也 将围绕上述关键能力进行加强和优化。三.关于2023年高考命题,报告还判断认为,新高 考背景下,未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包括:不论是全国统一 命题还是分省命题,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 联线)”为框架,命题呈现出“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国高考报告 2023 年中 高考 报告 学习心得 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