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戴:进士门第汪氏.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李戴:进士门第汪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戴:进士门第汪氏.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进士门第汪氏李戴以洛水堰和龙鼻嘴为中心,生活着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一一汪氏。不为外 人所知的是,汪氏竟是明代绵州进士汪东洋后裔,为明代土著。(-)进土汪东洋汪氏出自江西婺源,为宋太平兴国中状元、信州玉山县汪应辰(字锡圣)之 裔,不知何时迁豫移楚,附籍麻城。明洪武年间,有汪元宗,自麻城孝感乡贩书 来蜀,小筑绵州安业乡太平楼浮水玉真宫东山之麓汪家坝。后因子孙繁衍,广置 田庄,分居州属。传至汪思泉,生汪志训。汪志训生汪昌。汪昌,字万佳,驿丞,娶何氏、陈 氏,生汪东洋、汪东海、汪东瀛,汪东洲。汪东洋(1499-1558),字德涵,号伯海,明代成都府绵州进土,民籍。生于 弘治十二年(1499)三月初六日
2、,为陈氏所出,行一。自幼颖异,补郡博士弟子, 再补国子监监生。嘉靖中,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于嘉靖十一 年(1532)壬辰科会试得贡土一百。三名,殿试中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赐同进 土出身,时年三十四岁。同科有探花高节,第一百五十八名胡汝翼。初观兵部政, 升员外郎,山东按察使佥事,累官至山东按察使。殁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 年六十岁。汪东洋故里,一在绵北太平楼涪水宫汪家坝,一在绵东飞龙山西麓汪家坝。 曾家境马鞍寺,前身为龙桥院,明正统后为汪氏香火祠,即汪广猷所谓“马鞍寺 乃吾家明时香火院”。嘉靖十九年(1540),汪东洋在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兖东,授奉政大夫, 其父因之受封
3、中宪大夫、山东按察使佥事,其妻李氏封恭人。嘉靖二十二年(1543),他为绵州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绵州天泉井凿于 宋嘉祐年间(1056-1063)o嘉靖中,举人李梓在此创设精舍,遂宁禅僧振宗杖锡 而至,在精舍西隅掘出旧井,李梓便修了井亭,以“天其有意于精舍”之意悬匾 日“天泉”。进土高第观饮后,把天泉与陆羽品评过的中冷名泉并论。二十二年 十一月,李梓请进土汪东洋题额“天泉记”,请进士高第撰写碑文,请进士胡汝 翼书丹。此碑今存于南山白衣庵,高2.7,宽1.2,厚0.3米,其中汪进土所题三 字为平底双钩隶书,字径在11-12厘米许。绵州山水因三进土之作而增添了光辉。汪东洋的仕途曾遭遇曲折。明实录载
4、,嘉靖二十五年(1546)五月癸丑, 汪东洋以山东按察使佥事在任沂州兵备副使,因济宁州鲁桥发生动乱,嘉靖皇帝 下旨停俸,命其等“戴罪捕贼”。几年后复起,累官至山东按察使,正三品。汪东洋娶洛水乡李氏,生子五人。长子汪象勋,万历中拔贡;汪象谟,太学 生;汪象罡;汪象元,省祭官;汪象文。嘉靖三十七年(1558),汪东洋去世,葬太平楼,即绵州志所载“中宪 大夫伯海汪公墓”是也。(二)劫后余生汪东洋的五个儿子分两支,两房留居浮水宫,三房分授飞龙山。飞龙山西麓 本身沟、凉水井、娃儿湾等处,皆汪氏第宅旧址。明末,汪氏人“观时将变,农耕渔佃”。汪东洋之孙汪汝溶,被尊为忠孝堂 汪氏第一代始祖。汪汝溶娶少卿李文质
5、之女,生四男,长男汪淮,字心吾,娶李 氏;次男汪洛,娶侯氏;三汪溥,在德阳;四男姓名失考,在张宪忠残蜀时,抵 抗不从,死,坟在飞龙山。大乱时,汪汝溶已去世,坟在今飞龙山下汪家坝任姓宅后。因汪东洋早年在 山东有惠政,民怀其德,故汪氏五房人皆往山东避乱。李氏同长男汪心吾外逃, 中途染病,未得医治,亡故他乡。汪心吾负母回乡,将其埋于汝溶公墓侧后,再 次仓皇外逃。清朝定鼎后,诏谕还乡,各认本土;抚绥残黎,招徒开垦。在人烟稀少的洛 水乡、东渡乡,很快就被先知先觉的剑州、南部方向山民插占标记,他们的插占 发生在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之前和之初,可以算作是“以川填川”。汪心吾是飞龙山本身沟凉水井本地人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戴 进士 门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