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带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2、以下材料表达的时代特征是()契丹银币契丹文铜镜 西夏皇陵鹤吻 女真改汉姓表王朱李张颜配查盏完兀蒲颜A.大动乱和大变革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开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开展3、“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以下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4、有人将
2、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 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 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A.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5、“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哪种瓷器的赞美之词?()A.唐朝白餐B.唐三彩美之词?()A.唐朝白餐B.唐三彩C.唐朝青瓷D.冰裂纹瓷器6、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D.南北走向;促进了
3、中外交流7、在宋代官府的劝农文中,屡次频繁出现所谓“客户乃主户之本”,“客(户)主(户)相资,贫富相养”。南宋朝廷在赈灾政策上就明确规定“农夫 资巨室之土,巨室资农夫之力,彼此自相资,有无自相恤”。这一现象( )A.必然会激化主客之间矛盾B.说明南宋中央进一步集权C. 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D.反映了宋代农业经济衰落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翻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9、“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4、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10、以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土n、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12、对以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选项是()攻取魏败韩军国少梁公元前公元前358年354年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攻取魏败韩军国少梁公元前公元前3
5、58年354年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攻取魏攻取魏国安邑国固阳公元前公元前352年 351年B.分封制基本瓦解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大败魏军公元前340年13、“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重视人才14、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让孩子们勿忘 国耻。当时这一 “国耻”是指()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西夏灭北宋D.蒙古灭南宋15、“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
6、段材料出自山海 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16、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 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D.重视教育17、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整理了这些知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汉献帝”,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18、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耙,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开展 D.畜牧业繁荣 19、斯塔夫里阿诺斯
7、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 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创造了他们独 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D,魏征21、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土农工商各阶层。这表达的教 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诲人不卷D.温故知新22、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
8、行在这 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A.武汉B.上海C.沈阳D.南京2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 古人类,应该去()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24、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 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25、“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
9、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中的封建王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政策?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 局面,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开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一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二 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
10、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历史创新能力培养(2)依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开展模式”的哪一种?材料三:(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当时时代开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4)结合此题所学,你认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可以得到哪些启发?2、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开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开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阅读以下两幅图片图一图二(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 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 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1、(指诸侯)。史记周本纪(2)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政治局势有何特点? “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农业开展的材料, 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府也”。水旱从人,不知饥瑾(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 ”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里的“本业”,指男耕女织;“末利”,指商业和 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就是连同妻子儿女没 入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
12、 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 模更大。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到达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 人口的1/60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n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如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材料 二,分析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开展的作用。(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分析材料三所提及的措 施对秦国农业和商业开展的影响。(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展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开展的因素有哪 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13、D2、B3、D4、B5、C6、C7、C8、A9、D10、B11、A12、A13、D14、A15、A16、A17、D18、A19、B20、D21、A22、D23、B24、D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等合理即可。历史事件:澧渊之盟(2)图一属于第二种;图二属于第一种。(3)民族交融团结、国家统一(4)开展生产力,强盛的国力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和谐、开明的民 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融洽开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名 族交融、共同进步等。2、(1)分封制西周齐鲁(2)东周(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一层意思即可)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3、(1)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起到了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开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2)改革:商鞅变法;影响:促进农业的开展,抑制了商业的开展。(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因素: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 动力的补充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