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 .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各类实验操作,保证化验员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公司 财产不受损失,确保检测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并牢固树立“安全 第一”的思想。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各类操作的安全管理。三、职责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安全操作的监督;化验员负责安全操作规 范的贯彻实施。四、内容1 一般要求4.1 .1严禁化验人员将与检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化验室(有特殊 要求的除外);4.2 . 2凡从事各种产品检验的工作人员,都应熟悉所使用的药 品的性能,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方法和安全事项;进行检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进行, 掌握对各类事故的处理方法;4. 1. 4实验室内要有充
2、足的照明和通风设施;4.1. 5进行检验时,劳动保护用具必须穿戴整齐;.1.6所有药品、样品必须贴有醒目的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时间以及有效日期等,标签字迹要清楚;4 . 7. 7实验室里,可燃试剂的贮存不宜超过规定量(一个月的使 用量)。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完 善实验室防盗、防火、防漏电、防漏水和防雷等设施,确保实验室 管理规范安全、实验教学开展有序。二、实验室门窗要牢固完好、安全标志齐全、安全通道畅通。 室内杜绝无关人员进入,严禁吸烟。三、实验室要配备干粉灭火器、沙袋等消防器材。过期灭火器 要及时更换。四、实验室电气设备的安装和
3、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 定。每个实验室必须安装能起自动断电保护作用的空气开关,要有 可靠的接地措施,并定期检修。五、危险化学药品要有专室和专柜存放,危险药品室实行双人 双锁管理。化学药品严防流出实验室。危险药品使用后的废液、废 渣应回收处理,必须排放的应经过净化,其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 国家和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六、实验结束后,要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关闭水源和关好门 窗,清扫易燃物品、纸屑等杂物,消除安全隐患。七、实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纪律,加强实验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八、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节假日应 加强实验室的巡查,并作
4、好记录。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限期 整改、解决,防止燃烧、爆炸、中毒、被盗等安全事故发生,对违 反规定造成事故者要追究责任。九、如发生被盗或事故,特别是剧毒品被盗,要立即采取措施, 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不准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重大事故要立即 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十、实验室安全管理要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长为第一 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实验员和实验教师 为直接责任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实验室使用制度1、学生要在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带领下有秩序地进入室内,并 在指定座位就坐,任课老师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表等台账作为记录。2、室内要保持肃静,严禁喧闹。3、实验仪器、
5、试剂和设备,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随意动用。4、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性能,实验操作方 法和注意事项。5、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切实注意安全;发生意外事故要及 时报告领导。6、节约用水用电和药品,爱护仪器设备,故意和因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者,要照价赔偿。7、废渣、废液要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将含酸、含碱等有害溶 液倒入下水道。8、实验完毕后必须切断电源,关闭水源、熄灭火源,将仪器摆 放整齐,经教师检查验收后方可离开。9、室内一切物品,未经教师允许,一律不得私自带出。10、保持室内整洁卫生,课后,任课老师要带领学生负责清洁, 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二、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1、各种设备均应建账
6、建卡,保持帐物相符;每半年对全部设备 进行一次核查,确保帐物相符。2、新进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熟读说明书,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3、所有设备均有专人责任,责任者应对设备的安全,维护与保 养负责。4、实验室的设备,要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档案。5、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平时进行小保养,学期末进行一次中 保养,年终进行一次大保养。6、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报告,及时修理,保持高标准 的设备完好率。7、精密贵重仪器发生故障,需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研究分析 后方可得动手修理。8、精密贵重设备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外单位借用时由领导批准。9、凡人为造成设备丢失、损坏的,应视具体情况责成设备责任 人部分或全部赔偿。
7、三、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整洁。进入实验室后应按指定位置就 坐,不得大声喧哗及自行摆弄仪器装置。2、实验前要弄清楚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3、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如有缺漏、损坏应报告老师。4、共用仪器用后立即放回原处;各组仪器未经老师许可,不得 随意移动。5、实验时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要仔细观察现象,如实做好记录,积极思考,分析实验结果,按规 定写好实验报告。实验中碰到疑难问题,应向指导老师请教;如发 生意外,要及时报告。6、爱护仪器设备,爱惜药品、材料。在实验中损坏仪器、器具 应主动向老师报告。凡不按操作
8、规程而损坏的仪器均应赔偿;对故 意损坏仪器的,除照价赔偿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7、废液、废纸、火柴梗及玻璃片等物应倒入废液缸或垃圾箱中, 不得随地乱抛或倒入水槽中。8、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装置,清洗器皿,搞好卫生,关闭电 源、水源,经老师检查同意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四、实验室管理守则1、仪器要统一要求分类、编号、入账。要建立总帐、分类帐、 低值易耗帐。仪器存放要定橱定位,做到账、物、卡相符。2、仪器要存放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室内,做好防火、防盗、 防尘、防蛀、防霉以及避光、避磁等工作。损坏的仪器应及时修理, 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3、化学药品要单独存放在专用的安全柜中。4、实验
9、人员如有变动,应办理移交手续。5、仪器的借还赔偿,请自觉遵守安全承诺书。五、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1、防盗门窗完好无损,室内禁止吸烟,防火设施安全。2、有防尘设备,保持教学仪器的清洁;受阳光照射一面应拉上 窗帘。3、做好实验室安全防范工作,掌握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4、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仪器器材、慎用药品及按一定程序操作 实验的教育和训练。5、化学药品、易碎物品单独列橱,并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发现 问题及时汇报,并认真处理。6、经常清点仪器、药品和实验材料, 定期检查灭火设施。7、注意用电安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8、若发现其 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事故发生。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
10、理制度第一条为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预防体系,有效预防实验室事故发生,结合 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 实验场所。第三条本制度中所称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 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 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 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第四条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指导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 工作,包括对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的审定和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11、第五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制定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统筹全校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分管实 验室实施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工作。第六条各学部(学院)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督促落实以下工作:(一)组织实验室进行自我危险源辨识和技术安全风险评价;(二)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实验室制定并督促执行相应管理措施, 如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应急预案等,加强对高风险实 验室的重点监控;(三)督促不同级别的实验室针对危险源配备相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公共区域防护及救护用具;(四)制定针对危险源特点的安全培训内容和计划,并组织实 施。第七条实验室分类主要依据实验室中存
12、在的危险源类别,根据 我校教学科研特点,将全校实验室分为化学类、生物类、机械类、 电子类、其他类五种形式。(一)化学类实验室化学类实验室包括从事化学、化学工程、 环境工程、材料、制药等学科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中涉及化学反 应、化学试剂的实验室。这类实验中的危险源分为两类,一类是易 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可能带来的化学性危险源,另一类是设备 设施缺陷和防护缺陷所带来的物理性危险源。(二)生物类实验室生物类实验室包括从事生物工程、生物化 工、生物与医药等学科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中涉及病毒等微生物 研究和动物研究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是以细菌、病毒、真菌、寄 生虫、基因、动物寄生微生物等为主要的危险源
13、,这些危险源的释 放、扩散可能引起实验室内和外部环境空气、水、物体表面的污染 或人体感染,即可对实验室人员、内外部环境造成危害。(三)机械类实验室机械类实验室包括从事机械、过程装备、 土木工程、材料等学科专业中涉及特种作业、传动、带压等机械设 备的实验室。这类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包括特种设备自身引起的重 物坠落、失稳倾斜、挤压、因遇热超压、机械损伤、减压阀不合格 等造成爆炸或气体外泄造成机械损伤、烫伤等危害,以及机械设备 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害h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伤人、 切削伤人、手或其他部位被卷入、被转动的机具缠压等。(四)电子类实验室电子类实验室包括电气工程、计算机、电 子信息、
14、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中涉及计算机、电路板等 的实验室,也包括各专业设立的机房;这类实验室主要危险源是带 电导体上的电能,如人员触电、电路短路、焊接灼伤等。(五)其他类实验室其他类实验室主要包括社科类、艺术类、 体育类学科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或实训室。这类实验室的危险源主要 是少量的用电设备可能带来的用电安全风险。第八条根据不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差异,实行实验室安全风险 分级管理机制。实验室分级主要依据实验室存放或实验时所使用的 试剂耗材、仪器设备、反应过程(检测过程)、废弃物等方面产生 潜在风险的高低,将实验室安全风险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 级,安全风险程度分别对应为高危险、中危险、较危
15、险、一般危险。 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内的危险源种类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 应参照“化学类风险评价”和“生物类风险评价”实施实验室风险 评价和分级管理。(一)一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涉及下列情况之一者,直接定为一 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易制毒易制爆化学药品库房、活体实验动物房、 实验动物尸体暂存库房、废弃化学药品暂存库房;存在人间传染的 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生物、放射性物品、高致病性 生物材料废弃物的实验室,存在有毒及易燃易爆气体钢瓶、大型特 种设备、单台功率超lOKw加热设备或单间实验室加热设备总功率超 15Kw、压力等级大于20MPa的高压容器的实验室;使用高毒农药、 剧毒药品的实验室
16、;风险评价达到“第十一条” 一级安全风险分值 的实验室。(二)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风险评价达 到二级安全风险分值的实验室;机械类、电子类实验室如涉及下列 情况之一者,直接定为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使用马弗炉等加热设备, 使用机械加工类高速设备、全天候不断电设备和不间断电源、大型 仪器设备、激光设备。(三)三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风险评价达 到三级安全风险分值的实验室;机械类、电子类实验室如涉及下列 情况之一者,直接定为三级安全风险实验室:仪器仪表类设备、普 通机械类设备、电子类设备、常规医疗器械类设备、体育器械类设 备、电动工具。(四)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文科类、艺
17、术类相关专业的计算机 机房、语音室等实验室及实训室。第九条化学类实验室风险评价指 标主要包括:实验室所从事的教学科研项目反应过程的风险;存放 或使用危险化学品及产生危险废物产生的风险;放射源、钢瓶、压 力容器、烘箱、马弗炉、冰箱等设备产生的风险。第十条生物类实验室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保存或实验过程所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实验室保存或实验过程所用生物材 料的风险;实验室保存或实验过程所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药品的 风险;实验室存放或实验过程所用特种仪器设备的风险。第十一条依据风险评价得分情况,对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进 行安全风险等级划分:评分270的为一级风险实验室,危险源最多, 风险最大;
18、40W评分70的为二级风险实验室,危险源中等,风险 中等;评分40的为三级风险实验室,危险源较少,风险程度较低。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价分级按照危险源就高原则。达到直接定级标准 的,不纳入综合评分。第十二条在实验室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学校重点对化学类、生 物类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除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以外的其他类 型实验室应按照危险源特性进行自我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做 出相应的实验室安全分级管控方案。学部(学院)在实验室风险评 价的基础上进行日常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分级管理方式必须遵循以下原 则:(一)实验室安全信息牌必须标注一级安全风险级别警示标志, 注明实验室具体责任人、联
19、系方式等信息,并明示主要风险源及教 学、科研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注明主要风险源。(二)实验室必须自行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不同的危险源及 贮存设施张贴警示标志,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建立防范措施和应急 预案,完善实验室相关安全管理制度。4. 1.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和危险性物质,禁止用口或 鼻嗅的方法去鉴别物质。如工作需要,必须嗅闻时,用右手微微扇 风,头部应在侧面,并保持一定距离。严禁用烧杯等器具作餐具或 饮水,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4. 1. 8用移液管吸取有毒或腐蚀性液体时,管尖必须插入液面 以下,防止夹带空气使液体冲出,用橡皮吸球吸取,禁止用嘴代替 吸球;4.1. 9易挥发性或易燃的液
20、体储瓶,在温度较高的场所或当瓶 的温度较高时,应经冷却后方可开启;4. 1. 10凡参加实验项目的人员,必须熟悉所使用物质的性质, 操作规程、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4. 1. 11在进行有危险性工作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参加人员不 得少于二人;4.1. 12在器具中放加热药品时,必须放置平稳,瓶口或管口禁 止对着别人和自己;4. 1.13加热试管内的溶液时,管口不得对着面部,加热时要不 停地摇晃,以防止因上下温度不均发生沸腾而引起的烫伤,加热蒸 储结束后应先拿出冷凝管后移开酒精灯以防产生倒吸使仪器破裂;4. 1.14在移动热的液体时,应使用隔热护具轻拿轻放,稳定可 罪;工作服一旦被酸、碱、有毒物质
21、及致病菌等玷污时必须及时处理;(三)实验室针对危险源必须配备相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公共区域防护及救护用具。(四)实验室必须对危险化学品、压力气瓶、病原微生物、生 物材料等危险物品的贮存、使用以及具有一定风险的特种仪器设备 运行加强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压力气瓶动态管理台账。严格制 定并张贴详实的使用及操作规程,并指定实验室专人进行管理。(五)实验室必须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根据 实验室级别要求通过实验室安全一至三级准入考试。考试后发放合 格证并佩戴证件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六)学生不能独自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不得少 于两人在场,必须全程值守。开展实验必须在限定的专业实
22、验室和 专业设备中进行,不能将实验材料带出实验室。使用后废弃的化学 试剂、实验用品等,必须放到指定位置待学校统一回收处理。废弃 的生物材料,需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对实验动物尸体等,需采用无 污染无扩散措施运至指定地点暂存,由专业公司集中进行无害化处 置。(七)化学类、生物类一级实验室必须每天进行自查,学部 (学院)每周例行检查,认真填写记录。实验室安全巡查组至少每 半月对实验室进行一次检查、督查,检查情况由生产与实验室安全 分委员会定期向全校通报。(八)化学类、生物类二、三级实验室必须每天进行自查,学 部(学院)每两周例行检查,认真填写记录。实验室安全巡查组至 少每月对实验室进行一次检查、督查,
23、检查情况由生产与实验室安 全分委员会定期向全校通报。第十四条当实验室的使用方向、研究内容或设备数量等关键因 素发生改变时,实验室应当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将 结果及时向学部(学院)报备,学部(学院)应及时报实验室与设 备管理处进行风险级别的调整。第十五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对实验室分类分级实行年检制度, 每年年末对使用方向调整的实验室及时修正分类分级结果,以便准 确地实施安全监管。第十六条学校根据实验室安全定级情况,对高风险等级实验室 较多,承担安全管理任务较重的学部(学院),在实验室安全建设 投入、实验人员安全培训及目标绩效考核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和倾 斜。第十七条各单位应严格按本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 高等学校 实验室 安全管理 制度 通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