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教案 (1).docx
《红烛 教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 教案 (1).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红烛闻一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 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 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 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 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
2、以说,闻 一多融汇古今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 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教学目标与核心索养1 .学习闻一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2 .阅读诗歌内容,理解红烛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3 .理解诗歌的主题,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1 .理解红烛的意象。2 .探究诗歌的寓意。闻一多是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同学们在初中的课堂上读过他那沾着鲜血写成的最后 一次演讲。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 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
3、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 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 歌。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 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 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敢学过标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漪水县,中国现代
4、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 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 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1923年9月7日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 水。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1 一 4册)。1993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 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二、课文讲解(一)阅读诗歌(播放诗歌朗诵,学生对照课文听看)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
5、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一一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一一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一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
6、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整体鉴赏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 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 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 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 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 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
7、”。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 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 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 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 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 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 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三)合作探究探究L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烛 教案 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