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05杜甫(解析版).docx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05杜甫(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05杜甫(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05杜甫【教材诗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1.下面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的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B.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C.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D.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的艰辛,内心的
2、凄苦。2.本诗前两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 B2.本诗前两联通过对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 旋的小鸟,纷落的树叶和滚滚长江水的描写,渲染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喜爱和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错,“艰难苦恨”四字既包含个人身世的悲凉,更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抒发了忧 国忧民之情。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鉴赏及情感的鉴赏能力。诗歌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
3、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诗人描写的意象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将军别换马,夜出拥雕戈。注讹:动。别:另外。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写浓烈的战争氛围。夕阳落下,晚风吹起,城头上鸟的尾毛随风而动,随时打算飞离。8 .颈联运用细节描写,以羌妇的又说又笑、胡儿的边走边歌写出了来犯敌人的趾高气扬和虚张声势。C.尾联写唐朝边将换上另外的战马,暗示敌人将发起攻势,所以想要换上良马以胜任路途之艰辛。D.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每联对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9 .诗歌的颔联无一字明写战争,但却将战争之前的紧张形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7. B.颔联动静结合,上句写天空中黄云高高悬挂不动,下句写地上的白水早已扬起波涛,一仰视,一俯瞰, 一动,一静,描绘出边塞昏暗凄清的傍晚画面,将紧张的战争氛围融于写景之中,虽只字不提战事,但战 争欲来的紧张情势已是描绘得入木三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8 “虚张声势”错误,此处是以羌妇笑、胡儿歌写出敌人的趾高气扬,和唐朝边境的紧张防患形成对比。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颔联“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是景物描写,天上黄云高挂不动,地上白水早已扬波。上句写“黄云”未动” 为静态景物,是仰视;下句写“白水”“扬波”是动态景物,是俯
5、视。一天、一地,一仰、一俯,一静、一动, 绘出一幅昏暗凄清晚景。颔联通过黄云未动、白水扬波的描绘,渲染了环境气氛,营造了战前紧张的氛围, 诗人将紧张的战争气氛寓于写景中,可谓战争之事未著一字,而“山雨”欲来之势已描写得入木三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节杜甫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注】严郑公:指杜甫好友严武,曾封郑国公,时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作此诗时,杜甫在其幕府任 检校工部员外郎,有倦怠之意。翡翠:鸟名。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入题,写泛舟之情状。“湍
6、驶”写出了水流之急与船行速之快,故风大致酒醒。B.颈联写池中所见。船行之处,或见鸳鸯飞起,或见翡翠低翔,呈现一派怡人的景象。C.整首诗起承转合,结构圆融,上下相应,对仗工稳,用笔极其讲究,足见杜律之精。D.尾联意在表达诗人对白鹭的关爱,希望不会惊扰到它们,得以与之相伴,安宿清溪。10.本诗写晚秋之景语出皆奇,于起笔落笔间前后相承,彼此回应。请结合这一特点对颔联进行赏析。【答案】9. D10.示例:“落”回应“高”,拓展了空间;“迷”回应“杂”,突出了时间变化而带来的景物特点。“秋自 落承接上联之风(答与下联之,鸳鸯起相呼应”,可酌情给分),写出动态之感,化秋的无形为有形;“晚 相迷”承接上联之
7、“雾”(答与下联之翡翠低,可酌情给分),写出景物的朦胧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D.“意在表达诗人对白鹭的关爱,希望不会惊扰到它们,得以与之相伴,安宿清溪错误,理解过于浅白。尾 联意在借白鹭言自身之清高闲雅,向严武表明乞归之志。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颔联是“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连、上句描写高城秋景,“秋自落”,描写秋叶纷飞,既照应了上联中的“风” 使得“秋”字做到了实处,写的具体可感又富有动态美,同时“落”字也照应了本句中的“高。虽没有“无边落 木萧萧下”的阔大境界,却也拓展了景物的空间,颇有杜甫之风。下句描写傍晚的秋景,“迷”是朦胧之意,城在水
8、边,秋天的傍晚,暮色笼罩,薄雾升起,加上水汽,加之树 “杂”,使得景物更具一种迷蒙朦胧之美。景物的朦胧此照应了上联中“雾”,树木杂多,以致傍晚时分让人“迷”, “迷”字也照应了本句中“杂”,突出了时间变化而带来的景物特点。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本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别韩十四时写的。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土,七十岁还穿上彩 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此行需经此地。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9、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笔力深沉,伸缩自如,将国难家恨、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共融一炉,是唐代送别诗 中的上乘之作。B.首联引用老莱子彩衣娱双亲的典故,随后发出感叹,既揭示了战争中天伦之乐难见的现实,又暗扣诗题 中的“觐省”之意。C.颔联写诗人自身与亲人离散,紧承万事非;想到江东不太平,借一个问句流露出对友人此行的关切, 进一步点明题意。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犹恐邛急隐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担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 意味深长。10 .这首诗的颈联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案】11. D12.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
10、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 景。“白马江寒树影稀”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虚 实结合,“音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 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虚实相生,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视听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D.“,犹恐,隐隐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担忧”错误。由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可知犹恐 隐隐露出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只怕对方和自己不能
11、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 乡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难卜,表现的是对未来的担忧。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一句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诗人的离情别绪,也被曲 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如在读者目前。这是以静衬动的手法,写得十 分传神,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等到诗人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才发现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 一阵阵寒风吹来,硬人肌骨。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了。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江 边寒风中树影稀
12、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虚实结合,“音牛峡静滩声转”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 影之间。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 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 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视听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写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 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秋意更深,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 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韦七赞善杜甫
13、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锻菜忘归范蠡船。【注】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 “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诗人通过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悲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泛舟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14.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答案】13. D14.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巧用对比,“北”与南”方向相反,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或“开”与“塞” 意思相反,“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一塞”有写诗人前途困顿之意,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 意象典型,描写北方景物时选用“关山”“雨雪”,描写南方景物时选用“花柳云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 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错误,尾联运用范蠡泛舟的典故,表明诗人此时漂泊无依,“忘归”实为“难归”,
15、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不得归去的悲哀之情。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语言形式看,诗句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 练有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修辞手法看,巧用对比,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表明诗人 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 味,“塞”则写自己困塞,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从选用的意象看,意象典型,“关山”“雨雪”是北方特别的景物,“花柳”“云烟”则是典型的南方景物,这就拓 展
16、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对南北方不同景象的充分的想象空间。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独酌成诗杜甫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与诗人此时的情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B.颔联点明题意,诗人以酒浇愁,酒解客愁,萌发诗兴,诗觉有神。C.颈联“谋身”一词,既抒发诗人个人感慨,更凸显其心系苍生的情怀。D.尾联诗人叹息自己为微小的官职所缚,感到苦闷惭愧,流露伤感之意。16.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答案】15. A16.用借代手法,以“兵戈”代
17、指战争。战事犹在眼前,表达诗人对当下战事的忧心。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写出其心系苍生的无力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苦于官微力薄,不能救百 姓于水火的忧国忧民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错误。诗人是在问灯花为何流露喜兆,原来是得酒而有吉兆。不是说诗人流露“喜悦 之情故选Ao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兵戈犹在眼”一句,“兵戈”借代战争,描写战争犹在眼前,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处于战乱的担忧之情。“儒术岂谋身”一句,采用反问手法,说自己学习儒术,难道能只为个人打算?流露出作者自己虽然只是“微 官”,却依然有心为天下分忧,
18、只是报国无门,心系苍生而无能为力。“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两句,直接抒发作者“愧”的情感,他深感自己官位低微,无法解民于倒悬,无法 为国家战乱出力,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吹笛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避乱夔州。晋代名将刘琨为并州刺史,胡骑围 之数重。琨中夜奏胡笳,贼有怀土之思,并弃围奔走。后汉马援离家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寄 托情感。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
19、题起兴,由听到笛声而引发感怀。谁家两字用问语表现悠远情味,“巧作”写出吹笛技巧高妙。B.颔联上句写笛音之悠扬宛转,下句写诗人在笛音中神游明月映照下的万里关山,视听结合,虚实相生。C.颈联由“关山”二字引发联想,遥想当此中宵月明之际,胡骑北归的场景,表达渴望投笔从戎的情怀。D.本诗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具有沉郁顿挫之感。18.有诗评家称这首诗尾联“妙甚”,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答案】17,C18.同意。尾联是客居异乡的诗人猜想故园杨柳衰败之景,映衬自己的迟暮之悲,抒发思乡之愁。结句以反问收束,把战乱时将在煎熬中度此余生的忧愁表现得更为强烈。结尾将乡愁
20、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结句“杨柳摇落”呼应首联“秋风”,“愁中”呼应首联“断肠。章法精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渴望投笔从戎”是对作品的误读。应是以胡人之北归来映衬“我”的思乡之切。故选C。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及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这类题一般应答“同意”,然后分析尾联“妙甚”的原因,可从内容、情感、手法、结构等几方面分析鉴赏。 尾联“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是客居异乡的诗人对“故园”风景的悬揣,想必在如此萧瑟的清秋 时节,杨柳早已枯黄、零落了;可是“我。还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是以杨柳之衰映衬自己的迟暮之 悲
21、。“何得愁中曲尽生”以反问收束,如何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结合注释 可知,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杜甫避乱夔州。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诗人有家难回,漂泊不定,加之暮年 体衰,思家更甚,可却无能为力,结句在凄凉中收束全诗,将乡愁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 把战乱时将在煎熬中度此余生的忧愁表现得更为强烈!尾联与首联呼应,使得结构圆合,构思精妙。尾联中有“杨柳摇落”,首联中有“秋风”,尾联中有“愁中”,首 联中有“断肠”,两两照应,章法精严。十、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房兵曹【注】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22、。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寒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1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两诗均写马,但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B.第一首诗运用实写的创作手法,前四句侧重表现马的风骨,后四句侧重表现马的品格。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相依日久,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诗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20.这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时期,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请
23、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 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答案】19. B20.第一首中的战马骨相奇伟、骏健奔逸,是将士们驰骋沙场的良驹、值得托付性命的伙伴;诗人以马 自喻,展现了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杜甫形象。第二首中的病马出现在天寒地僻的环境中,尽 管老迈多病、气尽力疲,却对诗人不离不弃,驯良忠诚;诗人以马自比,展现出饱受战争、疾病折磨,却 仍对朝廷忠贞不贰的晚年杜甫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第一首诗运用实写的创作手法”分析错误。第一首诗前四句是实写,后四句虚写,侧重表现马的品格。故选B。1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房兵曹胡马一诗分前后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05 杜甫解析版 备战 2023 高考 教材 诗歌 拓展 通关 训练 05 杜甫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