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保健.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 生一词 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 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 养生命的意思,其意义在于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宣传目的养生的过程就是与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医养生就是用中医 药的方法,以推迟衰老,养生延年,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中医养 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基础理论和 养生原则及养生方法的实用学科。中医养生学保健实施举措自中医养生学的兴起,养生的主要日标是高寿,寿辰、寿命、 寿星是中国养生文化中常见的词汇。养生也不乏关于强体和驻颜 的内
2、容,如华佗传提及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其 “壮即是强壮:古代美女除了天生的美貌及采用多种外在的 修饰手法以外.利用传统的医药配方。也是宫廷美女保持和增加 美貌的主要方法,并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宫廷医生各方 面的探索和努力,逐渐形成了系列化的宫廷医药美容方法。在以 往的养生概念中养生延年、养身健体、养生驻颜的雏形巳存在, 只是更侧重于延年益寿,老年防衰。现代社会诸多因素的变化促使中医养生学与时俱进,养生不 再仅仅侧重于老年防衰。第一,病因和病种改变。病因从生物、环境因素向生活方式 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转变:病种从贫困病(传染病、寄生虫病) 向现代病(心脑 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退行性
3、病变、肥胖病、 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改变;养生不再仅仅是无病自调,还要 因病而防。第二,心理状态改变。从弛缓向紧张转变.与古代社会相比, 现代社会的脑力劳动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竟争性加强,信息量 变大,生活和交通空间拥挤,人际关系复杂,这些都是造成现代 人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根源。因此,养生更重视养性。第三,体力活动和营养状态改变。体力活动从多向少转变。 随着工业革命、城市化、信息革命化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办公、 交通中的繁重体力劳动被代之以“按钮式工作”,过着一种“惯 于久坐的生活。营养从不足向过剩转变。加上体力劳动减少造 成的营养消耗减少,使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维 生素过
4、多症等有关疾 病明显增多。养生不仅注重筋骨形体锻 炼、和调气机通达,更重视运动“气化”与“排毒”。第四,健康要求改变。从无病、长寿的生物学观点向“不仅 没有躯体的缺陷,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 (WHO健康定义)转变.养生目标不仅是延年益寿活下来, 还要活出生命质量,强体防病,而且还要活出神采,容颜焕发。第五,养生保健对象改变。从老年人为主向老年、中青年并 重转变。因为中青年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地位提高,现代生活方 式在中青年人身上最为突出,心身疾病年龄前移,同时老龄社会 已成普遍现象,养生不再只是老年需求。第六,生活观念和方式改变。从禁欲向享乐转变。对物欲、 肉欲、情欲、
5、精神欲望等的追求和享受巳不再被看成是罪恶,而 认为是应该的。与健康有特殊关系的烟、酒乃至毒品嗜好也泛滥 成灾。养生必然对其产生的弊端担负有清除或消除的任务。第七,自然观改变。从顺应自然向改造自然转变。现代社会 对大自然的改造成绩,一方面给人类创造了不受自然因素干扰的 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改造的快速和激烈,人类难于 很快适应而影响健康,如电视病、空调病、电脑病、噪音和电磁 危,高楼恐惧症、星期一综合征、办公室综合征等现代病。养 生必然对其产生的弊端担负有防御和主动调节的任务。由此可见,中医养生的目的除了养生延年对生命周期的追求 外,还包含了养身健体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对生活关感的追 求。
6、而三者的关系在于:生命为先,无论是体质强弱均以生命 为载体,有生命才有健康,有健康才有容光焕发,有容光焕发才 有神韵,有神韵才是关,健康是关的基础。而且,中医因为其副 作用相对较小,更为今天崇尚自然者所求,是其他医学体系无可 比拟和超越的。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提高,保健意识曰趋增强,社会老龄化 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队伍日趋庞大。由于年龄的增大,生活机 能逐渐衰退,易伴发各种通行性病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高血 压、骨质疏松等,因此要建立健康科学地生活方式,平日养生要 注意三防,其一要防激动、激烈等情绪变化;开始血压升高,导 致中风、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其二防跌倒;由于工作骨质 疏松的存在,跌倒
7、后极易骨折,甚至危及生命。其三防便秘;便 秘可以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肺的通、换气功能,腹压升高、养耗 增加。诱发心绞痛、心梗,所以老年人通过饮食调理,多吃蔬菜、 水果、增加膳食纤维,适当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医学家还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三个 “半小时”。三个半分钟是: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 起来后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经过这三个 半分钟,脑不会缺氧,心脏不会骤停,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 心梗及脑中风。三个半小时是:早上起床运动半小时,如快走,打太极拳 等,因人而异,运动适量;中羊睡半小时,老年人早上起得早, 中午适当需要休息,要使心脏受到
8、保护;晚上慢步行走半小 时,减少心梗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医学家还提出:老年人动作要缓慢,洗脸水不要过热或过 冷,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其衣着应顺四时气候的变 化及时增减,由于老年人防御机能减退,衣着应以暖些为好。心理平衡是健康的金钥匙,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学 会在平平淡中细品生活的甘甜,不要奢望在生活中出现奇迹,要 做到“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粗茶淡饭乐 陶然,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行其乐,尽情品味 美好的人生。一、调畅情志: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在工 作1小时后最好能休息5 -10分钟,可做擦、散步等调节自己 的神经。心情郁怒时,要转移一下
9、注意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驰自己的情绪。式来松驰自己的情绪。最忌情绪激动、暴怒,防止发生脑溢血。二、饮食有节:应节制曰常饮食,少吃脂肪、甜食、盐。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食盐摄入量每日不 超过5克,盐能使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肥胖 者应控制食量及热量,减轻体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睡前 用温水浸泡脚,避免看小说,看紧张恐怖的电影电视。保持大小 便通畅。性生活使人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神经血管紧张,甚至 可引起中风,应节制性欲,慎房事。三、戒烟少酒:烟碱(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 快,血压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环扩张,增加血管弹性,有一 定好处。提倡戒烟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则肯定是有害无 益的。四、劳逸结合: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要掌握好对自己情 绪的调节,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响。休息包括精神上、体力上的休息。重体力劳 动、剧烈运动是不适宜的。负重、长跑、搬运重物应予禁止。但 轻体力劳动是可以的,长期卧床并无好处。五、坚持锻炼:应坚持打太极拳,练气功,每日早晚各一次, 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降低。六、坚持服药:对中、晚期高血压病,坚持服药治疗是十分 重要的。如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失效时,应及时更换其他药物。 不遵医嘱,随意停药,会使血压急剧升高而发生危险。平时应经 常测量血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