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修辞方法(解析版).docx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修辞方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修辞方法(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0修辞方法一、选择题1.同学们参观完展览后感触颇深,纷纷写下感言,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故宫是一本书,那么这个展览就是书里的序言。从展览出来,走在故宫中,真正用脚步丈量,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紫禁城600年的魅力。B.从皇宫到博物馆,说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转变,但这其中有很多故事,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分不开。据说开放后,北京城可谓十室九空,无数市民涌向故宫,想瞧一瞧曾经望尘莫及的皇家禁地。C.明代时紫禁城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寥寥无几,这一次在西雁翅楼展厅看到的绘画图册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D.经历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抢救、修复和不断创新,已经600岁高龄的故宫仿佛实现了“逆生
2、长,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更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答案】B【详解】B.十室九空: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这两个成语不合语境,使用不当。故选B。2.下列一组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蠕,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中的“哎呀”是模拟声音的词,是拟声词。C. “啊!海滩上有这么多人在散步。”中的“啊”表示感叹,是叹词。D.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弱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用了比
3、喻的修辞手法。【答案】B【详解】哎呀”是感叹词,表惊叹,而不是模拟声音的拟声词。故选B。3.以下选项中,不是互文修辞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B.岸芷汀兰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答案】A【详解】A.“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修辞;“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手法;B.“翩翩起舞”“饱览”,把蜜蜂当人写,拟人手法;好像”是表揣测,不是比喻词。本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圆规”是借代修辞;故选Co2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的形势。B.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亮片大翼轻盈如纱。D.云压得更低,
4、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答案】D【详解】D.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故选D。27.下列各句中用到的修辞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B.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C.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D.这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答案】D【详解】A.比喻、排比;B.比喻;C比喻;D.拟人;故选D。2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古老的济南是张小水墨画。”这个句子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A. 能”“可以”“愿意”是表示“可能”“意愿”的比较特殊的动词。C.元旦节舅舅到你家做客,你送别时对他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
5、光临。”D. “众人听见了,自然不愿意。”句中的“自然”是个单义词,解释为“当然”。【答案】B【详解】A.句子不是明喻,是暗喻,即本体(济南),喻体(水墨画)出现,比喻词不出现,变成了“是”;C.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用在你和舅舅分别时的语境不合适;D.“自然”是个多义词,不止一个义项,这里表示理所当然;故选Bo29.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B.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C.他长得很像他爸爸。D.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工【答案】C【详解】A.本体“他们”,喻体“魔鬼、B.本体“笑容”,喻体“盛开的百合花”;C.“他”和
6、“他爸爸”属于同一类事物,”像”只是表二者外形上的相似,不构成比喻;D.本体“客家民居”,喻体“世界民居奇葩”;故选C。30.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B.夕阳西下儿时回?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儿何哉?止增笑耳。【答案】B【详解】A.借代,“黄发”指老人,“垂髻”指小孩;C.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应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D.设问,“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故选B。3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
7、士山。(夸张、比喻)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答案】C【分析】【详解】C.“正人君子”运用的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故选C。3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B.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反问)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排比)D.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
8、蹈着。(拟人)【答案】C【详解】C.“低唱”“弹琴”把油蛉与蟋蟀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故选C。33.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都拍手叫好。B.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D.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答案】A【详解】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C.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旌旗”代指千军万马。D.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Ao34.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9、对偶)B.沙尘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的一切。(拟人)C.这全都是我的错吗?(反问)D.面对曾经的同学,他直接走过去,仿佛不认识一样。(比喻)【答案】D【详解】D.此句不是比喻句,表示一种态度或是一种猜测。故选D。35 .运用对偶的相关知识将下面两联诗句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万壑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 白雪香。A.有声 开花B.声声 花开C.声声开花D.有声花开【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掌握对偶知识的能力。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 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万壑”对“数峰”,“含晚籁”对“立斜阳”,和“无语”相对的是“有声
10、。不 能是“声声”;“棠梨”对“养麦”,“胭脂色”对“白雪香”,和“叶落”相对的是“花开。不能是“开花”;故选Do.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对偶)B.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 从时代的舞台走过,不该留下点什么东西吗?(排比、反问)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D.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比喻)【答案】D【详解】D选项判断有误。本句找不出本体与喻体,不是比喻。句中的“比”是把雨后天晴的天空与夜晚的天空相对比, 突出其明亮,用了对比的修辞
11、手法。故选D。37.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C.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D.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比喻)【答案】C【详解】C.不是比喻,是拟人;故选C。38.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C.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D.秋
12、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答案】A【详解】A.有误。这个句子没有本体喻体,虽然有比喻词,但不能构成比喻修辞手法。故选A。3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 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c选项“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是拟人的修辞,没有夸张。
13、故选 Co.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答案】A【分析】【详解】A.不是对偶。“大河”与“顿失”,“上下”与“滔滔啷不能相对。故选A。40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A.排比
14、比喻夸张拟人B.拟人排比比喻夸张C.比喻拟人夸张排比D.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答案】A【详解】(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三种相同的句式。 故采用了排比修辞;(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本 体是“人生”,喻体是“旅行”采用了比喻修辞。(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 胜。“人心齐,泰山移”采用了夸张修辞;(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把“海” 拟人化。采用了拟人修辞;故选A。41 .下列对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 )上野的樱花烂煜的时节,
15、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2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4)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A.比喻引用描写比较B.拟人描写比喻反语C.拟人比喻描写反问D.比喻反语比喻反问【答案】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 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从“像绯红的轻云”可知此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正 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
16、的文人;“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是比 喻的修辞;“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是反问。42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反复、拟人)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排比)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答案】D【详解】D.判断错误,修辞方法应该是反问。故选D。44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句中 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A. “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B.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描画了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网信事 业的前进方向”,这个句子没有语病。C. “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运用了排比 的修辞方法。【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把握。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牢记使命”“批判精神”“熟读精思”依 次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45 .下面各
18、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B.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C.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震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 迅速下滑。D.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 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A句从“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可以判断出运 用了比喻;C句从“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可以
19、判断出运用了比喻;D项从“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可以判断 出运用了比喻。B项没有比喻词,也没有相应的喻体,所以没有运用比喻。46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B.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C.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D.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A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C句运用 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D没有使用修辞。据此,答案为D。4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20、,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 无存。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答案】C【详解】“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是反语;D.“全部赞誉”是反语;故选C。48.下列关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B.几处反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阐释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C.引用古籍名言时,运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D.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
21、众的现场交流。【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演讲词语言特色的把握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B.本文把几个分论点阐释出来的是设问句, 而非反问句。二、其他.说说马说中“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答案】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与作用。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问句,表达作者对“食马者”的愤怒谴责,增强了气势。三、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 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基础考点专题复习 修辞方法解析版 中考 语文 基础 考点 专题 复习 修辞 方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