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docx
《: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摘要临床血脂检测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是有效开展 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基础。该指南从临床血脂检测相关概述、检验前阶段、 检验阶段、检验后阶段及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 述,并以多学科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旨在促进我国临床血脂检测与应 用的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保障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临床血脂检测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是有效开展 临床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多种因素影响血脂检测的准确性,包括受 试者和样品情况、检测系统等。2003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发表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口 ,该建
2、议的发布与 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临床实验室在血脂测定及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等 方面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血脂测定和研究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也受到了临 床各科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与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相继引用建 议”部分内容(或修改更新内容)2, 3,4 。近年来全球各国、各地区及 我国有关组织或学术机构相继发表一些与临床血脂测定及应用方面相关 的共识或指南5, 6, 7, 8, 9 。但时至今日,临床实验室血脂检测仍存在 诸多需完善之处,血脂测定标准化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尚无涵盖整个临 床血脂检测全过程、跨学科的中国指南。响。
3、4.非空腹血脂检测主要适用于ASCVD风险评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时血脂状况、诊断高TG血症、筛查FH患者,儿童、老年患者等特 殊人群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状况时了解血脂水平。一、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充分了解检验前的影响因素,并最大限度减少误差的来源对血脂检测非常 重要1 , 7 ,9 , 11 。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生物学因素血脂水平存在个体、年龄、性别、种族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TC、TG、 HDL-C、LDL-C、ApoA工、ApoB和Lp ( a )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6.1%11% , 23%40% , 7%12% , 9.5% , 7%8% , 6.5%1
4、0%和 8.6% 1 , 7 0我国人群TC、TG、HDL-C、LDL-C的个体内生物学变 异分别为5.5%、22.3%、7.8%、7.1%250因此,若初次测定血脂异 常,建议间隔1 2周再测1次,2次的差异若 15% ,可取平均值作为个 体基线水平。1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血清TC和TG水平增加,6070岁后升高的趋 势逐渐减弱。2 .性别:绝经前妇女的血清HDL-C水平高于同龄男性;TC低于男性;绝 经后,同龄的两性HDL-C水平相似,女性的TC水平高于男性。3 .季节因素:血清TC、TG以冬季最高而夏季降低,季节差异分别可达0.31 mmol/L和0.23 mmol/L ,男性血脂随
5、季节变化较女性明显26 o(二)行为因素血脂水平受饮食、运动、饮酒、吸烟、精神因素等影响。1 .饮食:影响血清胆固醇、TG和各种脂蛋白水平。食物中的反式或饱和脂 肪酸、胆固醇以及高卡路里都与LDL-C水平升高有关。文献显示,以不饱 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以及富含植物类固醇、植物纤维的食物和鱼油 可降低 TG、VLDL-C、LDL-C 水平27 o.肥胖:中心型肥胖者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血清TC、TG、ApoB升高, HDL-C和ApoA I降低,TC/HDL-C比值升高 28, 29 0坚持锻炼和减 肥对调节血脂水平是有益的,可降低血清TG和LDL-C ,升高HDL-C水 平30 。2 .运动
6、:剧烈运动会促进脂肪分解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的能量供代谢所 需,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TG升高。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体内脂 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水平,降低ASCVD发病率。3 .饮酒:酒精可使TG水平升高,其影响因酒精摄入量和方式、个体易感 性、遗传变异和饮食因素而异31 。一般来说饮酒后酒精在体内完全清 除需30 h ,因此,建议血脂检测前2天避免饮酒。4 .吸烟:吸烟会升高血清LDL-C和TG,降低HDL-C水平32 。5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33 o(三)临床因素.疾病因素:影响甲状腺、肝脏、肾脏、胰腺、免疫系统的慢性疾病和组 织损伤均与血脂和
7、脂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肝功能不 全、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感染、创伤等。1 .药物干扰:除调脂药物外,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抗乳腺癌药物)、抗高 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药物也可导致血脂水平发生改变。(四)样品因素主要涉及样品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 细血管与静脉血、样品贮存等。1 .禁食时间:血脂检测结果与禁食时间的长短相关,在采集空腹血时,禁 食的时间应标准化(空腹约12 h ),不宜过长或过短。长时间不饮水或体 位改变导致的血液浓缩也可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2 .样品类型:总体来说对于有些血脂检测项目,血清与血浆样品检测结果 有差异,如血浆胆固醇
8、比血清胆固醇低,降低的程度与抗凝剂的种类有关。 推荐采用空腹血清样品进行临床血脂检测以减少样品类型对结果的影响(I类推荐,B级证据)1,7。3 .样品处理:样品的采集、处理、贮存不当也是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 原因之一。样品溶血、脂血以及血液中的药物等对检测方法的干扰同样也 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4 .其他:为真实反映受试者的日常血脂水平,检测血脂需要受试者在身体 状况良好、慢性疾病趋于稳定以及不存在引起血脂水平短时间内异常波动 时采集血液样品。以下情形不适合采集血液样品用于ASCVD风险预测:(1 )发热或严重感染期间或大手术后,急性时相反应会导致脂质和脂蛋 白的浓度变化34 ; ( 2 )
9、孕期、产后6周内的血脂水平呈生理性升高 35, 36 ; (3)过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后会导致血脂出现较大波动。无 论是采集空腹血还是非空腹血,为反映平常的血脂水平,均要求受试者在 采血之前保持习惯性饮食(抽血前一晚清淡饮食)及空腹约12h; (4)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未受控制,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致LDL-C升高,高血糖时可并发高血脂;(5 )他汀类等调脂药物在体内达到最大疗效通常需要4周以上,开始服用调脂药物以及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后4周内检测血脂评估疗效欠准确37 ; ( 6 )临时服用影 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后(如短效避孕药),可能迅速导致血脂水平波动,不能真实反映平常的血脂
10、水平。能真实反映平常的血脂水平。般来说,长期服用的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趋于稳定,对血脂的风险预测功能干扰较少。二、受检者准备及血液样品采集与处理一般情况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检验前因素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 1,7,11 : (1 )采集样品前受试者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 保持日常饮食习惯和稳定体重;(2)采集样品前受试者24 h内不进行剧 烈身体活动;(3 )采集样品前受试者禁食约12 h(非空腹血脂测定除外);(4 )用静脉血作血脂测定样品,抽血前受试者坐位休息至少5 min,除 特殊情况外,受试者取坐位接受抽血(坐位的血脂水平高于卧位);(5 ) 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使
11、用不超过1 min ; ( 6 )血液样品保持密封,尽量避 免震荡;(7 )用血清作血脂分析样品,血液样品在12 h内离心,分离 血清(含促凝剂采血管可在更短时间内离心);(8 )及时分析血清样品, 尽量避免样品存放,若必须贮存,需保持样品密封,短期(3 d内)可存 于4。(:,长期需存于-70 T以下。三、非空腹血脂测定目前临床常规要求受检者在静脉采血前至少空腹8 h(最长不超过16h), 即检测空腹血脂。然而,空腹检测的血脂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人体血脂总 负荷的真实情况,因为非空腹(即餐后)才是人体全天绝大部分时间的真 实状态,故非空腹的样品也可用于血脂检测。已有的研究结果均支持非空 腹血脂
12、检测结果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与空腹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 且具有采血的便利性,国内外多个共识或指南均推荐在特定情况下非空腹血脂可以合理代替空腹血脂24,38 。非空腹是指最后一次进食8 h之内,非空腹样品需要受检者保持习惯性饮 食,在餐后1 8 h采血均可。餐后非空腹血脂和空腹时相比,TG升高、 TC和LDL-C略降低,而HDL-C、ApoA I、ApoB和Lp ( a )水平不受 进食的影响。由于非空腹检测的血脂结果足以发现显著的高TG血症和/ 或高胆固醇血症,因此,初次血脂检测时不必强求空腹,如果非空腹TG 升高(2 mmol/L ),则建议后续进行空腹血脂检测(Ha类推荐,B级 证据)。
13、非空腹血脂检测主要适用于ASCVD风险评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 病时血脂状况、诊断高TG血症、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 FH )患者、儿童、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其 他一些特殊状况时了解血脂水平。目前,我国人群血脂检测可考虑空腹和 非空腹检测并行,并依据具体临床情况进行选择25 。由于非空腹血脂 检测异常切点与空腹样品不同,非空腹样品应在最终报告中加以标注以提 示检验人员审核报告、临床医生使用此非空腹血脂检测结果时注意。建议 在申请血脂检测时即做好标注并能在检测申请单中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非空腹血脂检测时,要考虑不同检测方法
14、学对结果的 影响。例如HDL-C和LDL-C匀相法测定一般均需要试剂选择性检测相关 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进食后血液中CM和VLDL颗粒增多,导致脂蛋白 比例发生改变。这种比例变化是否会影响试剂的选择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 究证实。从临床实际工作考虑,非空腹样品会给HDL-C和LDL-C检测带 来一定变异性,其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很难在个体上评估。另外,血 液中的游离甘油对TG测定结果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非空 腹样品中游离甘油的含量变化对于TG检测的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 以上原因,特别是考虑我国目前临床血脂检测的实际情况(多与其他生化 指标或免疫指标共用同一血清样品),为避免因样品
15、采集原因引起新的问 题,依然推荐首选空腹血液样品进行血脂检测。检验阶段要点提示.目前建议临床常规采用酶法进行血清TC、TG测定,匀相法进行血清 HDL-C、LDL-C测定,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ApoA I、ApoB和Lp ( a ) 测定。1 .临床实验室应对血脂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定期验 证及日常监测。2 .临床实验室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国家或地区认可的室间质量 评价计划,重视血脂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一、检测方法选择血脂检测各项目方法原理不同,分析性能、易操作性和分析成本也有差异, 血脂常规检测应酌情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1,7,11。1 .血清TC测定:测定方法包括显
16、色法、色谱法和酶法等,其中酶法最为 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分析性能良好,是目前TC常规测定普遍使用的方 法。其他方法目前仅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特定化学法和色谱法用作参考 方法)。建议采用酶法(如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 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C的常规方法。2 .血清TG测定: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色谱法和酶法等,酶法同样是目 前普遍采用的TG常规测定方法。目前多数TG酶法测定的是总甘油,部 分酶法扣除游离甘油。建议采用酶法(如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 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G的常规方法,一般可 使用总甘油测定方法,必要时应考虑使用可去除游离
17、甘油的测定方法如两 步酶法1 , 39, 40 0.血清HDL-C测定:曾有许多方法测定血清HDL-C ,大致可分为超速离 心法、电泳法、色谱法、沉淀法、匀相法等。早期HDL-C常规测定主要 采用沉淀法,经严格论证的沉淀法可实现较高的分析特异性,但需预先对 样品进行沉淀、离心等处理,检测结果易受高TG的影响。目前采用的主 要方法为匀相法,包括清除法、聚乙二醇修饰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免疫 分离法等。匀相法的最大优点是使用方便,样品不需处理,分析性能良好, 适合于自动化和大批量检测,但部分方法可能特异性不高1 ,41,42,43 。 建议采用匀相法进行血清HDL-C测定。3 .血清LDL-C测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临床 血脂 检测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