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尽管夏、商两朝已控制了足够广阔的通域,但夏商时授予各部落封号(“封”)更多是对部落A.继承了夏商两代的制度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力C.促进了经济文化交往D.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开发K答案U BK解析H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各部落接受夏、商的封号意味着这些部落接受了夏、商的统治,因此 是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力,B项正确;授予各部落封号是为了强化对他们的控制,而非是 制度继承和促进经济文化交往,排除AC项;仅根据封号不能说明是加强了开发,排除D 项。故选B项。1 .秦及汉初的尚书是宫廷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与尚冠、尚衣、尚食等合称“六
2、尚”,办 公地点尚书台位于大内。东汉时,尚书台总理奏章、宣布诏令、参与决策,实际成为总理 国事的中枢。古代史学家概括为“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反映出东汉A.汉承秦制,“国事”与“家事”兼管B.制度创新,内朝转为外朝的变革趋势C.加强皇权,三公无实权并渐成虚位D.权利制约,协调中央各部门的关系K答案H cK解析1材料中的尚书由君主近臣掌管文书收发到国事中枢,“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 员而已”,说明东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公逐渐成为虚职,C正确;ABD均表述具有错 误,排除。故选C。3.北史苏琼传记载,北齐“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余。后 淮北人饥,(苏琼)复请通余
3、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由此可 见,当时()A赈济贸易南北互补A赈济贸易南北互补B.传统经济政策瓦解等,正确,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2.从20世纪开始,美国国会为限制总统权力扩张,授予文官集团一些“准立法权”,使 得“那些管理政府日常工作的独立管理机构制定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与法规成为 构成联邦政府立法程序的“主动脉”。这反映出美国文官制度()A.保证了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致使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遭到破坏C.未能摆脱政党分肥制的影响D.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博弈中得到发展K答案工DK解析H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为了限制总统在立法和行政权力上的扩
4、张,授予文官集团一定的立 法权,通过这种委托形式,文官扩大了对国会立法决策的影响力,推动了文官制度的演变和 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文官制度的政治化倾向,而非保证公共权力运行,排除A 项;三权分立原则未遭到破坏,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反映出政党制对文官制度的 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3 .据统计,1959年,美国黄金储备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为194亿美元,两者大 体相当;而到1967年年底,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到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增加到331亿 美元,约为黄金储备3倍。这一情况的发展A.造成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B.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严重制约了经济全球化
5、的发展D.导致了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K答案I BK解析U根据材料“到1967年年底,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到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增加到331亿 美元,约为黄金储备的3倍”,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债务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也 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美元的币值稳定,美元自由兑换黄金很难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 系难以为继,B项正确;材料指的是美国的黄金储备量的变化,不能体现经济霸主地位的 衰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全球经济处于“半球化”的状态中,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金融体系逐渐走向了制 度化和体系化,排除D项。故选B项。24 .在三次科技革
6、命的推动下,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8高涨。为此,发 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 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福利国家”的建立主要是由 于A.战争导致劳动力大量丧失B.经济发展导致贫富悬殊严重C.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D.劳动人民大多依赖社会救济K答案BK解析H根据材料“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并结合 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贫富的差距日益拉大, 因此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通过“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因此“福利国
7、 家的建立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贫富悬殊严重,故B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与战争 的影响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全面调整”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C项;D项表 述过于绝对,劳动人民主要依靠劳动,而不是救济,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 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 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 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8、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 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 高潮。他的一列列汉化措施,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 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 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政权汉化的特点及影响。K答案X (1)贡献:构建起“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2)特点:由不自觉到主动推进;全面汉化。影响:适应了北方
9、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 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K解析U(小问1详析工贡献:据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 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 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可知,司马迁在史记中构建起 “同源同祖”的思想观念。(小问2详析I特点:据材料“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 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 向高潮”可知,北魏前期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
10、北魏孝文帝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 面汉化改革。即由不自觉到主动推进;全面汉化。影响:据材料“他的一列列汉化措施,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 体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适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 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据材料“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 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并结合所学知,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 展和民族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 商埠。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
11、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 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一一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 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这就 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 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 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由于中国 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 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摘编自文明的彷徨一一晚明历史大变
12、局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 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 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摘编自韩哈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 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呈现出 的主要不同,并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K答案11
13、(1)历史条件: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美洲与中国 经济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知名度;美洲对东方商 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2)主要不同:贸易范围更广,以太平洋为中心;行程远及中南美洲;航线自西向东;西 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更大规模的 华人外迁。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玉米等物种在亚洲的传播;提高了华侨华人的地 位;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K解析H(1)根据材料一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
14、易的许可”得出环球航行的成功;根据材料一 “通 向墨西哥的航路一一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得出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根 据材料一 “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一一太 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得出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知名度,美洲对东方商 品的市场需求;根据材料一“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 白银资本的流入”得出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美洲盛产金银, 巨额的利润刺激等分析总结。(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 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得出贸易范围更广,
15、以太平洋为中心;根据材料二“到达墨西 哥、秘鲁”得出行程远及中南美洲;根据材料一 “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得出西班牙殖民 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根据材料一 “丝一银对流”得出白银等贵金属发挥 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前往美洲的华人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得出促成更 大规模的华人外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 “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材料二“原产墨西 哥的玉米传入中国”“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 化”,从对中国的影响、物种传播、对菲律宾的发展、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 答。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社区发展可以说源于历代民间的结社活
16、动,包括社仓、义田、乡约、 会馆、团练等。民国时期基于对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反思及西方思想引进的影响,知识分 子主导了有组织的社区发展实践,部分得到当局者的支持。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 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 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 11 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 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摘编自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材料二
17、 近代日本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包括医疗、教育、艺术、体育、看护等在内 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有效地延伸了政府职能,并与政府机构、民间企业和居民之间形成了紧 密的动态协作关系,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需求利益表达和参与的渠道,也有助于居民社区 意识和社区精神的形成。作为社会教育专业设施的“公民馆”设置于社区,成为社区开展 文化活动的实体性机构,也成为社区实现文化建设的中心,发展了社区文化事业,增强了 社区居民的文化归属,有利于社区整合与社区治理。通过确立多层级的福利圈,充分 利用社区资源形成“自助、互助、公助”的社区福利体系,多层面保障居民的生活权益, 并通过制定社会福利法等进行法治保障。摘编自李升、石长慧
18、构建“自立型地域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日本的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及对中国有何借 鉴?K答 案X (1)趋势:社区性质:由民间性组织到具有官方性质;社区建设:由试点到全面 展开,并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社区功能:由服务型向 政务型转变(由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政权建设);(若仅列出史实,无总结角度或概括性语言 不得分)原因:西学东渐,尤其受西方社区建设经验的影响;社会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等);城市化进程加快;提升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需要(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党执 政
19、理念发展(执政为民理念的影响);(答出三个方面即可)(2)特点:民间与政府的多元协作;以实体性机构为中心,将社会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相 结合;构建社区福利体系,并以法律为保障;借鉴:充分利用民间资源,构建多元化协作 体系;以实体性的文化建设中心推进社区教育;以多层级的福利保障推进社区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K答案言之有理亦可)K解析H(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源于历代民间的结社活动” “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可知,社区性质由民间性组 织到具有官方性质;根据“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 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
20、方案,在全国确定了 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可 知,社区建设由试点到全面展开,并日益法制化、规范化;根据“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 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可知,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 到多元参与,社区功能由服务型向政务型转变(由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政权建设)。原因: 根据材料一中“西方思想引进”可知,西学东渐,尤其受西方社区建设经验的影响;根据“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 作”,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可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 要原因还包括,社会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城市化进程加
21、快,提升国家基层 治理能力的需要(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和党执政理念发展(执政为民理念的影响) 等。(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医疗、教育、艺术、体育、看护等在内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有效 地延伸了政府职能,并与政府机构、民间企业和居民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动态协作关系”可 知,民间与政府的多元协作,以实体性机构为中心,将社会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根据“通过确立多层级的福利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自助、互助、公助的社区福 利体系,多层面保障居民的生活权益,并通过制定社会福利法等进行法治保障”可 知,构建社区福利体系,并以法律为保障。借鉴:综合日本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结合当 前现实情况可知,我国基层治
22、理可借鉴日本的经验主要有,充分利用民间资源,构建多元 化协作体系,以实体性的文化建设中心推进社区教育;以多层级的福利保障推进社区发 展。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 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 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 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 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 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
23、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 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 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 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 “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
24、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 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 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 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K答案U (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株洲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复习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