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遗失的夏天日子是冒着烟的草绳儿,断断续续冒着闷烟,终于“匍”地蹿起一团火,一路烧 下去了。蝉鸣大噪。上午十点往后的阳光是完全煮沸的糖浆,流到哪儿粘到哪儿,流到哪儿烧到哪 儿,滋滋地冒着滚烫的泡泡。只有蝉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样的满心欢喜。每一只蝉开始迎来生命中最鼎盛最 辉煌的时期,在它们挣开一层盔甲似的外衣奋力鸣叫的时候,是绝不会想到之前在 地下某个黑暗中长达几年的潜伏,也忘了地面到枝杈间一段漫长的旅程。若不是那 样,大概会保持沉默,失去歌唱的勇气。现在它们蹲伏
2、在村庄的每一棵树上,每个 枝杈间,只要不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危险,是可以长时间一动不动地趴在同一个地方 的。孩子从树下过,最初的吸引已过去。现在他们感兴趣的是树下的壳,一百个知 了壳一毛钱。最初只有一个孩子在寻找,后来所有的孩子都出动了,拎着尽可能大 的蛇皮袋子。没有人愿意妥协一下带小一点的物件。这个看上去似乎永远装不满的 家伙,盛着他们一整个夏天的计划。一开始他还记着每天的成绩,想着夏天结束后 可能会换来的新玩意儿,后来就不管不顾了。他的知了壳是那么漂亮,有些甚至完 善主人早已爬出去,壳还紧紧贴在树干上,像是随时要上到顶端。拿小木棍小 心翼翼地拨下来,放手心上,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自
3、然和警惕,让 人怀疑下一秒里就要振翅而去了。只是背上的一条缝泄露了内部空空如也的秘密。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 芽”。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 心。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 美。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就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 已不存在。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 升华。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 十足。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
4、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 的艺术。参考答案:7、D (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8、A (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9、C(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 ”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 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 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扰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 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此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 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 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此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 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
6、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 日,晦川王某记。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
7、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传说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来而记之者已少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并自为其名D.于人为可讥 良日:“长于臣。”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余之力足以入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是王安石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 山后所写的一篇独具特
8、色的游记。7 .文章裁剪有度,详略得当,作者浓墨重彩记叙其游览华山前后洞的经过,而对今人误 读“花山”之音则用简笔,惜墨如金。C.作者指出只有“有志、有力”并持之以恒、有时还需借助外力的人,才能观赏到人生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纵观全文,以记游为据,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表 现形式与思想内容和谐统一。8 .请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参考答案:4. D 5. C 6.C 7. B. (1)参考译文: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参考译文:任凭小船漂
9、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 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意义和用法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 上下文来理解,这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D项,“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名词,译为“流传的文字”。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 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学生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很有必要。9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蓑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杏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
10、上下文来理解,这是辨析虚词 适义和用法的方法0 A项中”之.第一个作助词,由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作助词,“的”。B项中“而 第一个作连词,表递进;第二个作连词,表转折,译为“IT。D项中“于 第一个作介词在”;第二个作介词,“比”。c项中其:都是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所以选C项。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 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这是辨析古今异义的方法。A项中“于是”,古义:“对于这种情 况”;今义:作顺承连词。B项中“十一”,古义:“十分
11、之一”;今义:“十一”。D 项中“学者”,古义:“治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学问的人”。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 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B项,错在“作者浓墨 重彩记叙其游览华山前后洞的经过”。阅读文章可知:文章详写游褒禅山的感慨。12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距”: 同“拒”,译为“守住”;“内”:同
12、“纳”,译为“接纳,放进来”;“王”:名词作 动词,“称王”。第二句关键点:“如”:“到;“凌”:“越过”;“万顷之茫 然”,定语后置句,译为“茫茫的江面”。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 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 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
13、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 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 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嬉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 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 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鼻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扑之族叔柜 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 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 知。”上曰:“
14、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 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锢不满三千,燧俭以足 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 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 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 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 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 需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
15、自宋史萧燧传)注:主文:主持考试。镯:成串的钱1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坯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官镯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B. C. D.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
16、试录用其子秦嬉,遭到萧的拒绝。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 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 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 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参考答
17、案:11. D 12. C 13. A14.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 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 呢?”【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 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
18、确的一项,其中三 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 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 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 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 也要到位。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洛中豪士康耕乾符中,洛中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恣陈锦衣玉食,不以充谢为戒。饮 馔华鲜,极口腹之欲。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止亦在东洛。
19、深感其家恩旧,欲召诸子从 容。有寺僧圣刚者,常所来往,李因以具.宴为说。僧日:“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 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 ”李日:“若朱象 髓、白猩唇,恐不可致,止于精洁修办小筵,未为难事。”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 鼎,备陈绮席雕盘,选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箸。主人 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及至水餐,俱致一匙于口,然相眄良久,咸若餐茶食篥。李莫 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明R,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僧日:“某前者所说,岂谬哉!”因造其门,以问 之日:“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为丰洁,何不略领其意? ”诸子日:“燔、炙、煎、
20、 和,未得其法。”僧日:“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饭,又嫌何事? ”日:“上人未知。凡 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火,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 难于餐啖。”僧抚掌大笑日:“此则非贫道所知也。”及.大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昆仲数人与圣刚同时窜避,潜伏山谷,不食者三日。 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僧囊中有钱数文,买于土 杯同食。腹楞既甚,粱肉之美不如。僧笑而谓日:“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可与诸郎君吃 否? ”但低首惭龌,无复词对。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其此之谓乎?是以圣人量.腹而食,贤者戒于奢逸。(选自剧谈录,有删节)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
21、同的一组是A.李因以具宴为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及大寇陷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徒步将往河桥/日与其徒上高山D.是以圣人量腹而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勋荫:凭自己立功得到官爵。古代官吏选拔有世袭、纳费、荐举、勋荫等方式。8 .昆仲:称人兄弟的敬词。昆为兄,仲为弟。另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C.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如“食必粱肉,衣必文绣”。D.失饪:烹调生熟失宜。论语乡党有“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的记载。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2)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其此之谓乎
22、?9 .简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贵子弟“难于餐啖”的原因。参考答案:6. D 7. A. (1)第二天,(李使君)又见到僧人圣刚,详细地告诉了他这几个兄弟昨天宴席上的 情形(表现)。(2)古人说:“纨绮子弟的品性(性行)是难以匡正的。”大概说的就是这个 吧?8 .李使君家肴馔烧烤调味都不得方法;他家炭没有经过炼烧,饭难以下咽;富贵子弟从 小生活奢靡,极尽享乐,体会不到艰难。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 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 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两个“量”意思都是“估量”。A项,“李
23、因以具宴为 说,“具与宴”搭配,“具宴”即“设宴”“备办宴席”,“具应解释为备 办”,是动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修饰“言”,应解释为“详尽”。B 项,“及大寇陷洛”,“及”,意思是“等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动 词,“比得上”。C项,“徒步将往河桥”,“徒”,步行;“日与其徒上高山”,“徒”,名词,随从。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 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 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
24、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 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 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 词。如本题中的两个“具”,前者放在名词的前面,应为动词;后者放在动词前,应是修 饰动词,此处是状语。7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 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勋荫:凭自 己立功得到官爵”错误,“勋荫”应指子孙凭借先辈功业而得到官爵。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山西省 朔州市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