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历史(二)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1 .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 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 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C.强化地方管理D.行政效率提高K答案X cK解析H据材料可知,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 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
2、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 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些都是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具体体现,c项符合题意,c 项正确;材料强调“日常行政管理文书”,“田租赋税、劳役徭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 面,A项片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日常行政管理文书”比较全面,但未体现“法律 制度严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日常行政管理文书”,未体现其实施情况,排除D 项。故选C项。2 .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 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 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
3、君与封臣()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K答案U D K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对封君存在一定的义务,而封君对封臣有一定责 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封君与封臣K解析IK小问1详析力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行省制度;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 展;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推动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K小问2详析列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寡头政治的典型是斯巴达、暴民
4、政治的典型是雅典。目的: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实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 规定的明确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18. K选官制度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简表时期名称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特点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贵族政治战国、秦朝军功授爵制、荐举制才能、军功官僚政治两汉官员举荐德、才官僚政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评品第土族政治隋唐以后科举制分科考试成绩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 不为美其推重谓之“
5、白衣公卿”。日“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王定保唐抵言卷1散序进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补充完整表中的相应内容,并概括古代选官制度的 发展趋势。(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K答案(1)内容:是血缘;是举荐、军功;是察举制;是官僚政治。发展趋势: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
6、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但科举制有利于统治 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 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K解析工(1)内容: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为选官标准,故:是 血缘;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此时依靠军功授 予官位,故:是举荐、军功;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 以品行为主的举荐制度,故:是察举制;根据表格空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科举制通过 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将官员的选拔与任免受制于中央政
7、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是 官僚政治。趋势:综合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官员的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 为学识才学;方式由世袭、推荐到考试;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越发体现在官员选拔中 的公开公平、有制度作为保障,故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2)根据材料“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白衣公卿”“三十老明经,五 十少进士”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读书考试 为方式、以才学为依据,为国家治理选拔了优秀人才;同时为平民做官提供了通道,有利于 社会阶层的流动也助长了社会读书的风气,有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中央 对于人才选
8、拔和管理的权力。但是科举制自确立以来,逐渐成为士人的精神信仰,且成为终 身追求,渐变为精神束缚致使士人“不闻窗外事”,是构成封建政体的重要环节,共同限制 了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故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 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 直维持了约1300年。但科举制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 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 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
9、发展等等。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26年,雍正帝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 策,即废除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在推行改土归流 的过程中,鄂尔泰主张“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 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在“应改”地区,对自动交印的土司,政 府会酌加赏赐,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 厅、县,并辅之以“减免赋役,善加抚恤,疏浚江河,垦辟荒芜,设立学校”等善后措 施。到1730年,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摘编自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材料
10、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 国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结合点,同时又是西部的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集合点,于1891年 开埠,到抗战爆发前夕,已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1934年 12月,国民政府命令打破军阀防区,改组四川省政府,刘湘被任命为省主席。1937年8月 13日,蒋介石对刘湘转呈的建议中央迁川、长期抗战的意见“甚表嘉许”。1937年10 月,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正式确定以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驻地。摘编自黄立人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意义与作用材料三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位于重庆市涪陵区
11、 的816地下核工程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现在以 “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816工程作为国家 的绝密军事工程,1967年,由中央军委直属工程兵54师(部队番号8342)承建,先后有 6万余名工程兵和参建者云集白涛。工程建设期间,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开山掘洞,架桥 铺路。76名官兵为之献出了平均只有21岁的年轻生命。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 停建。816工厂停建后,原职工队伍军转民,改建为化肥厂。2018年1月,816工程入选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摘编自地下核工程“816” : 一代人的使命与激情(1)根据材料一
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16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K答案I (1)特点:政策具有灵活性,因地制宜;恩威并施,形式多样:政治改革与经济 文化建设并举。意义: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发 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原因:重庆地理位置具有绝佳 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淞沪会战爆发,南京面临严重 威胁,;经济实力较强,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地方实力派拥护国民政府迁川。(3)理由:它
13、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工程之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 程;对于研究我国核工业(国防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 奉献、忠诚爱国、不畏牺牲的精神,激励后人。K解析I(1)特点:根据材料“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 者,有必不可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可知,政策具有灵活性,因地制宜;根据材料“对自动交印的土司,政府会酌加赏赐,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可知,恩威并 施,形式多样;根据材料“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并辅之以减 免赋役,善加抚恤,疏浚江河,垦辟荒芜,设立学校等善后措施”可知,政治改革与经 济文化建
14、设并举。意义: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改土归流的同 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 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地理位置具有绝佳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爆发,南京面临严重威胁;根据材料“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西 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结合点,同时又是西部的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集合点,于1891年开 埠,到抗战爆发前夕,已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可知,经 济实力较强,人力物力资源丰富;根据材料“蒋介石对刘湘转呈的建议中央迁川、
15、长期抗 战的意见甚表嘉许”可知,地方实力派拥护国民政府迁川。(3)理由:根据材料“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位于重 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它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工 程之一,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材料”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 应堆,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可 知,对于研究我国核工业(国防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材料“76名官兵为之 献出了平均只有21岁的年轻生命”可知,其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爱国、不畏 牺牲的精神,激励后人。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
16、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唐代军事要塞)进行考古发掘。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木垒砌而成。出土的军事文书数 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 称。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 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 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 有水稻、青棵、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摘编自胡兴军等孔雀河畔黄沙烽燧一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指出烽燧遗址出土物品的类别并概括其价值。K答案
17、类别:军事文书、文学作品、纺织品和农作物价值:军事文书体现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文学作品说明中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 播;纺织品和农作物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民族交融;遗址的发掘为认识 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K解析X根据“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 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 34 种不同的植物”等信息可知,烽燧遗址出土的物品的类别包括军事文书、文学作品、纺织 品和农作物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军事文书体现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文学作品 说明中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纺织品
18、和农作物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 民族交融;遗址的发掘为认识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的契约关系,不能说明二者推动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封君与封臣之间的 等级问题,排除B项;封君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封臣没有,排除C项。故选D项。3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 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 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A.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批判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政策C.推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k答案U AK解析根据材料“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重点中学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复习题 历史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37467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