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现状3篇.docx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发展现状3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低碳经济发展现状3篇低碳经济发展篇1摘要: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对生态与经济发展两者调和的有力方法。 要求低碳排放量的同时去谋求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的发展 理念。通过低碳经济的含义、作用、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等探讨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与 未来走向,以期为基于基尼系数赋权的低碳经济在我国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碳排放量;经济发展我国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中,将经济和生态都列入其中,低碳经济理念则是两者兼 顾的结果。马克思也曾将生态问题作为重要研究点来审视随着技术革新,随之产生的生态危 机与经济发展两者的关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对
2、高碳能源的使用,有效地减少我国碳 排放量,改善环境,对我国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缓解作用。是我国良性循环发展 的长久之计。1低碳经济的含义作用“低碳经济”最早于2003年提出,在此之前加拿大学者曾提出生态足迹,来衡量人类 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后又有学者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用于评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两者间可否达到平衡的状态,之后各国不同的学者又提出“城市矿山理论、脱钩理 论等都为低碳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1。目前学术界对于低碳经济的具体含义还未有定论, 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角度阐释低碳经济,但他们的理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通过技术升级减少 碳排放,兼顾生态与经济发展,使得两者达到平衡。目前对低碳
3、经济比较主流的认识是指通 过制度改革、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等多种方式进行碳减排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让两者之间 达到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低碳经济具有3大特点:经济性、技术性、动态性,即在保持 区主动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严格执行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制度,加强电力、钢铁、 水泥、石化和造纸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控制与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切实提 高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从而加快民族地区低碳产业发展步伐。(三)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一是风能发电。在风能的储量、分布、建设 条件等方面,民族地区具有很大优势,内蒙古东部地区、青藏高原地区是风能最丰富的区域,
4、仅内蒙古风能总储量为8.9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1.5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0%o二是 水能发电。民族地区水能丰富,水能蕴藏量为44568万千瓦,占全国的65.9%O三是光伏 发电。西藏是全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区域,全年日照时数达29003400小时,年辐射总量 高达7000-8000兆焦/平方米,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新疆和宁夏太阳能也 十分丰富。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为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 证,也为区域构建和推广低碳经济提供了机遇。(四)民族地区碳汇资源优势明显民族地区碳汇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为碳汇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2020 年全国森林面积为24
5、14531万公顷,其中民族地区为9700.26万公顷,占40.17% ;截至 2017年年底,全国有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民族地区有647个,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 积的68.69%。据统计我国参与的国际森林碳汇项目有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国际项目(CDM 1 国际核证碳减卦E项目(VCS )、国际核证碳减排黄金标准项目(GS )和中国资源减排项目 (CCER )等四种,民族地区已实现全覆盖,29个项目中民族地区有12个项目8。内蒙古 森林总面积和草原总面积分别为2614.85万公顷和7880.45万公顷,均居全国第一。据第 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总面积为5360.26万公顷,其中,民族
6、地区有湿地 2636.61万公顷,约占50% ,据测算,民族地区自然湿地每年固碳量为1.15亿吨。四、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脆弱,新冠肺炎疫情阻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呈现高耗 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另外,相较于中东部地区,民族地区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 还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存在 短板,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相对脆弱。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可能会在短期造成C02排 放量减少,但是长期来看,C02排放量会随着经济的反弹而增长9。全球一体化的今
7、天, 新冠肺炎疫情同样会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速显著下降,主要经济指标明 显下滑10,但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的复苏必然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未来高碳、高污染经 济有卷土重来的风险。因此,在相对脆弱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二)民族地区高碳经济仍占主导,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依旧偏重目前,民族地区是我国能源输出最大的区域,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仍未改变,80% 的发电能源来自煤炭11。内蒙古作为产煤大省,在减少煤炭消费方面难度最大,2019年 煤炭消费占比达到103.94% ;宁夏煤炭消费占比居高不下,常年维持在8
8、8%左右,人均碳 排放、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工业效率处于民族地区末尾;云南有40%的电力被用作输出, 而且云南火力发电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其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增12;新疆煤炭 消费占比呈增长趋势,低碳转型压力较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重工业化特征明显,以煤炭、 水泥、钢铁、化工和采掘业等为主的高碳排放产业居多,多为资源消耗型和粗放型产业,造 成民族地区工业碳排放持续增长。另外,民族地区新材料、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民族地区彻底改变工业发展现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三)民族地区低碳科技发展能力相对滞后,低碳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缺乏技术是当前
9、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一是 资金投入不足。据统计,2020年全国投入的研究与试验经费为24393.1亿元,其中,民族 地区为888.9亿元,仅占3.64% ,而民族地区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强度则为0.81% ,远低 于全国2.40%的平均水平。二是低碳经济人才匮乏。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多学科交叉特性, 碳汇测度、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等各环节均需要不同类型的技术型人才作为支撑,民族地区人 口教育水平总体偏低,人才储备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三是可再 生能源技术发展能力弱。民族地区缺乏支持相关低碳技术研究的平台和研发资金,技术和资 金制约了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民族地区水
10、能资源的平均开发利用率只有健康 开发率的28.8% ,太阳能装机容量仅为东部地区的12.5%,项目数量为东部地区的17.5% , 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较少,仅为东部地区的20.8%13o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并不完备, 缺乏法规、税收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亟须借鉴国内 外先进模式和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模式,建立健全适合民族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五、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利用政策发挥低碳经济后发优势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国家应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产业。同时,民族地区作为国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应充分
11、利用十四五”规划 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政策红利,发挥低碳经济的后发优势,高水平、高起点地发展工 业,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强化低碳技术引领,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和模式民族地区应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严格执行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制度;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 持续推进能耗双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项目,加强低碳技 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拓宽低碳发展交流合 作渠道,不断夯实低碳发展的科技基础。同时,民族地区应结合国家政策和自身发展实际,
12、不断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和模式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提 供财力和制度保障,推进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充分发挥碳排放税收制度在引导低 碳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从源头节能减排。(三)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当前,在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形势下,民族地区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逐步降低煤炭等能 源消耗比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占 领新时代能源高地,强化先进新能源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普及。同时,民族地区应积极调整产 业结构,严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能源消耗高的行业新增产能和过快增长,依法依规 淘汰水泥、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
13、,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构建战略 性产业增长引擎,激发经济增加新动能。(四)加大推广低碳试点,不断增强居民和企业低碳意识民族地区应开展对气候变化的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宣传方式,传 播气候变化知识和低碳理念,开展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鼓励企业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培训,帮助企业研发低碳技术,不断 推出低碳产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作用,促进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应 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同时,要持续支持低碳城市建设试点,进一
14、步推广低碳城市的成功经验, 形成低碳工业、低碳能源、低碳农业、低碳交通、低碳建材和低碳生活等先进发展技术体系 和经验,引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向低碳发展转型。作者:刘湘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发展篇3低碳经济是21世纪初兴起的概念,降低经济中碳含量的相关活动均含在其中,包括节 约能源、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以及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的去除等,其经济学含义是:同样的国民生产总值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步下降,或 同样的二氧化碳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国民生产总值。低碳经济,可以分静态和动态评价视角: 静态看,不同主体经济中碳含量有大有小,含量小者低碳经济占优;动态看,同
15、一主体在不 同时间内经济中的碳含量不同,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碳含量是下降的。本质上看,低碳 经济是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及观念创新等的结果,目的是实现 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1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及其评价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源于 2003年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2006年,斯特恩报告明 确提出,以每年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投入可避免将来5%20%的GDP损失,呼吁 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1。随着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的开发利用,人类社 会将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1.1
16、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实 现安全降碳。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装机规模、利用水平、产业竞争力 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L25xlO12kW-h。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 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在发电端提 升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以明显降低每度电的碳排放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 10.3 xl08kW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93% ,建成世界最大的清 洁低碳煤电体系,传统能源的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之上
17、,提高煤炭清洁高 效利用水平,煤耗超过300g/ ( kW-h )的煤电机组全部改造升级。持续推进热电联产集中 供热、上大压小、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淘汰能耗高、排放大的燃煤小锅炉,京津冀及周边 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35t/h以下,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内10t/h以下燃煤锅炉 基本清零。推动散煤治理。截至2021年底,完成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散煤治理2700万户左 右,减少散煤消费量超过6xl07t,北方平原地区冬季取暖散煤基本清零,以能源的可持续 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 产业结构不断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工艺革新,坚决遏制高耗 能、高
18、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优化为7.3%、 39.4%, 53.3%0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20102020年,节能服务业 产值从836亿元提高到5916亿元,年均增长约22%O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达15.1%。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效 等要求的企业及集群开展综合整治,全国累计治理超过10万家,重点区域实现污染型 企业动态清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高 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引导行业改造升级、加强 技术攻关、
19、促进集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促进了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化工等 重点行业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不断化解过剩产能。全国累计淘汰和化解钢铁产 能约3xl08t、水泥产能近4xl08t、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 推进。2021年,全国23家钢铁企业约1.45xl08t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225 家企业约5.36xl08t粗钢产能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两者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5%左右。总体 上看,中国经济的碳含量逐步减轻。1.3 节能减排降碳成效显著通过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 汇等一系列措施,2021年中国
20、能耗强度较十五末累计下降44% ,支撑碳排放强度下降 50.5% ,节能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达80%以上。深化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点耗能行 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燃煤发电、电解铝、水泥等能效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遏制高能耗、 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较为迅速。 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当年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77% ,累计建成绿色建 筑面积超过6.6xl07m3 ;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38x1010m3 ,占城镇民用建筑面 积比例超过63%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 车保有量占世界一半左右。
21、2022年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GW-h ,全行业 收入突破4800亿元4。上半年储能电池产量达到32GW-h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 约110GW-h ,锂离子电池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5%。“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累计 下降14% ,累计节能7.1xl08t标准煤。节能量占同期全球节能量的50%左右,为加快全 球绿色低碳转型发挥重要作用。1.4 植树造林和循环经济发展降低了碳强度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碳去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中国围绕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和提 升,持续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守住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底线,开展大规模的国土 绿化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变
22、化和修复,大幅提升了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 国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2%增力口至!J 2020年的23% ,森林面积达到2.2 x 108hm2 ,森林蓄积量1.756xl010m3 ,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中国是全球森林资源 增长量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 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 点的“两网融合,提高二手商品的再利用;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打造生态农场和生态农 业产业联合体,加强农作物秸秆综
23、合利用,提高废旧农用物资规模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循 环经济对碳减甘滇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物替代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 载碳原料,可以减少水泥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又如,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与 用铁矿石的长流程相比,每生产It钢可减少1.6t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不仅解决了固体废弃物排放增长的势头,还明显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1.5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时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正成为更多群众的自觉选择。倡导绿色出行恪录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20132021 年,全国低碳日活动成功举办9
24、届,成为宣扬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育全社会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平台。可回收垃圾再利用、湿垃圾发酵沼气利用,可有效减少生产 同等数量产品和垃圾焚烧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鼓励和引导国民参与低碳经济发展,提高公众 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 具或者碳排量小的交通工具。在工作之后,及时关闭电脑等。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宣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治 理的倡议主张。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绿色低碳生活风尚初步形成,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深入人心。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发展 现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