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1诗歌的分类、意象和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前知识点梳理及真题训练(解析版).docx
《专项01诗歌的分类、意象和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前知识点梳理及真题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01诗歌的分类、意象和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前知识点梳理及真题训练(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诗歌阅读专题知识点总结+真题练习(带解析)部编版(九年级通用)专项1-诗歌的分类、意象和情感学习目标图目标:会作答诗歌思想情患题清整诱软的本知识点知识结构图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结合“角声满天”“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 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 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 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 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土。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 决心。“秋色”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绚 烂的景象。(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袭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
3、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匚桂:地名。口吴:地名。口馀:同“余”。口中夕:半夜。口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口垠:边际。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4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 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5 .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土的济世情怀。【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 七言古诗。此
4、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3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 “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 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 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 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
5、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 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 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 爱情怀都是一致的,都具有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土的济世情怀。(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舟师明俞大猷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期。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景里
6、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注释】俞大猷: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口东冥:东海。口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口狮:通“冲”, 舞动的意思。口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口河汉:指银河。口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口景:通“影工 匚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A. “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B. “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C. “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15 .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阶段表现的
7、情感战前(首联)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战中(颔联、颈联)战后(尾联)【答案】14. D15. 抗击倭寇的坚强斗志对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的歌颂【解析】14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 “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这里代指俞家水军。诗句“扶桑今在指挥中”译为: 扶桑受制,胜券在握。首联表现了作者必胜的信心。故题干中表述的“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 寇的凶残”有误。B.颔联译为: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所以云雾并非 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是为了突出战士的士气,并非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表述有误。C.颈联紧承上联写水
8、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喊声阵阵,气势 镇住了群寇。写出了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并非突出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表述有误。D.尾联写海战结束,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身为将领的诗人,为军阵奇妙、战士勇武而深感欣 慰。表述正确。故选D。15 .此题考查诗歌情感。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明水军稳操胜券;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进一步渲染了水 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 尽致;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明朝水军与倭寇的一次激战的
9、描述,赞扬了明朝水军的军威、士气和高昂的战斗 力,歌颂了水军战士的英勇气概和辉煌战绩,洋溢着作者保卫海疆、扫清来犯倭寇的战斗豪情。(2022 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10、。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答案】D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11、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 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五津), 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不是送别友人的 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 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
12、开 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错误;故选Do(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 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 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 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
13、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 情无穷。(2021新疆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 括时空,气势恢宏。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黎”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 未休”赞其斗志之旺。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
14、,自相呼应, 创前所未有的意境。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答案】D【详解】D.有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 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 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 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示了 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
15、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故选Do(2021天津中考真题)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答案】C【详解】C. “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有误。这里的“愁心”既有对
16、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 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故选C。(2021 青海中考真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 .诗的颔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4 .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答案】.风飘絮 雨打萍3 .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答出两点即可)【分析】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当作于宋
17、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 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聂被俘, 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 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晟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
18、 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 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 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4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 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大义凌然、无畏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作者把做诗与做人,诗 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202
19、1 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 .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形 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o.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 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 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历历芳草的茂盛9 .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
20、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 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 目”。【分析】.本题考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历历:清 楚可数。因此填“历历”。题空二:“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萋萋”形容芳草 的茂盛。9 .本题考查探究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在日暮时分怀念家乡,这句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思 乡之情。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远离故国,心中也有无限的家国情思吧!当看到“日暮里”,联想到“日 暮乡关何处是”,生发对家国的思念是极有可能的。因为
21、情感的相通,所以这种推测是合理的。(2021 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 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 .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答案】.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1 .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22、。王维使用了 “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 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一一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 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秣丽的春景,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只有盛春,才有这 样的美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句中的花是“乱”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 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姓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朵,西一簇,零星开放,用一个“乱”字来形 容。而“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矮小,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1 .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
23、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 差”景象,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 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如果说开篇感情平淡,或看不出什么感情,那么,接下来的两联, 作者的喜爱之情,就在描写的景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 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把春天给人的清新之感表现出来,把作者对 此情此景的喜爱之情融入这些景物之中。作者觉得对所要表达的喜爱之情意犹未尽,便不再含蓄,尾联用“最爱”二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项01 诗歌的分类、意象和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前知识点梳理及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项 01 诗歌 分类 意象 情感 2023 年中 语文 鉴赏 考前 知识点 梳理 训练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37879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