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与解题方略.docx





《古代诗歌阅读与解题方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与解题方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一、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和抒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诗词鉴赏中一 定要学会“品读”“咀嚼”,从中读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用解读其他文学作品的方法去解读诗歌, 就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L 了解古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含蓄”就是指言近旨远,意在言外;深涵多隐,含而不露;用少量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诗歌语言的含蓄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 学样式的重要特点。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往往表现在一个普通的词却包含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这些意义需要结 合生活经
2、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空”字,在不同诗歌中的意义就不相同:例词例 句意 义空“空山新雨后”(王维山居 *秋暝)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 突出其静“隔叶黄鹏空好音”(杜甫蜀相)徒然、白白地“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示儿)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 结果的“空园白露滴”(马戴瀚上 秋居)空旷、孤寂、荒凉,突出其荒 芜2 .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脱胎于文言文,其语言的文言性不言而喻。文言文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也 同样出现在诗歌中,而且诗歌为了对仗和押韵,必然要在文字上有所变动。中国古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 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3、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形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 艺术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读古代诗歌,首先要结合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理解。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而是“可爱”的 意思。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之“思不是“思念”,而是“悲伤”。其次,我们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而这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点例 句解 释词性改变(即 词类活用)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 满庭芳)“老”和“肥”本是形容词,但这里却用作动词,让莺雏变 老,让梅子长肥。词语的省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 散关。(陆游书愤)省略动词与介词。意为: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抢渡瓜 洲,1
4、;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句序的颠倒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李 白听蜀僧溶弹琴)流水洗客心,霜钟有余响。这是主语与宾语的倒置。特点 S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诗句里常有句式倒装的现象: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 昏月”;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 下句即“青松冷日色”;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4 .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
5、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 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都是互文见义。5 .列锦由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出来,构成意象的 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 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o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6
6、.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 面的内容。7 .中间句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8 .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某种景衬托某种情。 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 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 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
7、时难度也较大。角度例 句从语言特 点出发,把 握句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在句式上用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 (意象叠加)0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 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蕴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关键能力角度例 句从表达技巧 出发,鉴赏 特别之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 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鸟的“惊心”表现出来,并赋予其深厚的情 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 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
8、感情。从句子的位 置出发,明 确句子作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景代情作结,结 束诗句,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 味无穷的艺术效果。1 .审题一一抓住题型标志,看清设问角度2.答题一一明确方法步骤,找准思路依据题型标志常见设问角度题干指定明确的语句或某一联,要 求品味其妙处或比较优劣。(2019 全国卷I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 画有什么样的评价?(2018 全国卷I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016 全国卷HD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 高,你认为哪一种
9、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炼句“五角度”炼句题答题“四步骤”第一步,结合全诗,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第二步,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 表达效果。第三步,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在结构方面对全诗所起的作用。第四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题点四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表达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 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 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大
10、致分为以下几种:语言 风格风格特征阐释清新 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常见于山水出园诗人的诗歌,诗风比较明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 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王维、孟浩然的诗。平淡 质朴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外表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 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华美 绚丽辞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对仗工整。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有绚丽飘 逸之美。委婉 含蓄意在颔外,常常不是直接表达,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 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商隐的诗。婉约 缠绵这种风格往往表达出“曲、细、柔”的特点
11、,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 李清照、姜夔的词。续表关键能力语言风 格风格特征阐释明快简 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多用浅近的语言、直抒胸臆的手法写事抒情,自然、晓畅、明 白。悲壮慷 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 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雄奇豪 放骨力刚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宏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 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沉郁顿 挫深沉蕴藉,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凉气氛,有 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1.审题一一抓住题型标志
12、,看清设问角度题型标志常见设问角度题干中有“特色”“风格” 之类的词语,要求分析鉴赏。(2019 全国卷HI)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 风格有什么不同?(2018 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 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 作简要阐释。2.答题一一明确方法步骤,找准思路依据赏析风格要注意两点(1)明确风格类型。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先要用一两个能具体表达风格的词语概括。如:清新 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 话、朴实无华、华美
13、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2)多角度分析表现。从意象的选用上看风格,如边塞、长天、战马等意象风格往往雄浑豪放;花鸟、秋露、枫叶等,风格 多为婉约。从手法的使用上看风格,如用典、夸张等,多为豪放;双关、映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常为婉约。从表露的情感看风格。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多为豪放,闺怨思乡、羁旅行役等多为婉约。赏析语言风格“三步骤”学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
14、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题点一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反复、顶真、 互文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而不会只就共性泛泛而谈。下面针对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一)比喻、夸张、对偶、比较、排比、借代类 别作用示 例比 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 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人把杨贵妃比作梨花,不仅形象 地描绘出成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应。夸 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 现事物
15、的作用。“白发二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与白发竟有“二千丈”那 么长,可见愁思之长。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 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 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肃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 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 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受到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比 拟使物人格化(拟人)或者 使人物化(拟物),使描写 的人、物更形象生动。“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通 人性,特意为之吹停了下了很久的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令人读来心情 愉悦。排 比使语言更富有气势和节
16、奏感。“过吠港戛雹徭冷,月溪阴。”这组排比句,展现了不同时刻的行舟之景 以及词人的心理感受,且语言节奏明快,流转自如。借代-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 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 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二)设问、反问和双关类 别作 用示 例设 问开头设问,引入问题,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 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醐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 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表达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 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 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
17、反问句式,语气冷峻,道 出了历史的残酷及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双关一语意含蓄,发人深思,节省笔 墨。“杨柳月月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 有晴。”诗中“晴”为双关词,一方面照应第三句,说晴雨的“晴”; 另一方面又照应第二句,说情感的“情”,这是谐音双关。关键能力1.审题一一抓住题型标志,看清设问角度题型标志常见设问角度题干有指定的修辞手法或要求从修 辞的角度赏析。(2016 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麋战,诗和雪缴 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2013 安徽卷)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2.答题一一明确方法步骤,找准思路依据鉴赏诗歌的修
18、辞手法“三注意”(1)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2)准确捕捉诗中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要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并准 确判定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句使用了不止一 种修辞手法,要尽量回答全面。明确技巧手法题解答“三步骤”(假设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可省略) 参见上面的列举分类。11阐释运用阐释运用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是如何运用的。指明效果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 作用分析。题点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19、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 议论,尤其是描写和抒商用得最为普遍。手法阐 释记叙表达视角直 接 叙 述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间 接 叙 述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叙 事 顺 序顺 叙按照事件发生、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表达的方法。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表达的方法。插 叙在表达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 内容的表达。叙事线 索时间、情感等均可以作为叙事线索。描 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
20、是精雕细刻。白 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侧面 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形象点说,如果目标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以收到“睹影知竿” 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虚实 结合“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 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动静 结合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 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抒情直接 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以第 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关键能力- 间接抒情借 景 抒
21、 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 切动人。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寓 情 于 景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议论一多出现在诗歌的结尾或以议论为主的哲理诗中,有表达诗人观点态度的作用。1.审题一一抓住题型标志,看清设问角度题型标志常见设问角度题干有表达、描写、抒情等表达 方式,要求赏析表达效果。(2018 全国卷II)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 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2017 浙江卷)这首诗的表达与比照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2015
22、全国卷I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答题一一明确方法步骤,找准思路依据鉴赏表达技巧的方法与鉴赏修辞手法的方法相同,不再赘述。题点三表现手法诗中的表现手法往往不止一种,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手法例 句效 果对 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将贫富差距之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 感情。衬 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假设耶溪)通过蝉叫 鸟鸣来反衬山林的寂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 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阅读 解题 方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