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论语》阅读专项练.docx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论语》阅读专项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论语》阅读专项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阅读专项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小题。材料一棘子成日:“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日:“惜乎,夫子之说君 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客犹犬羊之春。”(论语颜渊)材料二 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材料三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 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韩非子解老)1 . (1)材料一中,“虎豹之鞫犹犬羊之鞫”中“鞫”即, 这里是用了比喻手法,强调 的重要性。(2)儒家认为处理好文与质的关系才能称为君子,请写出一条类似的语录。2 .子贡和韩非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赞同 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问日:“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日:“于传有之。”日:“臣 弑其君,可乎?”日:“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盂子梁惠王上)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日:“陈恒敌其君,请讨之。”(论语宪问)3 .材料一中,“弑”的意思是,“诛”的意思是o4 .孟子对“武王伐纣”和孔子对“陈成子弑简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日:“昔
3、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子日:二三子!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如子游认为,“事君数,斯辱矣。意思是“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这里强调一 个“度”,侍奉君主要找到合适的距离,所以子游也是反对“犯上”的。如孔子,子路询问事君的事情,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 颜直谏“,可见孔子认为可以“犯上”,侍奉君主不能阿谀奉迎,对于原那么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哪怕会引发君主的
4、愤怒,也应该犯言直谏,这是为人臣者的本分;而且要尊重事实真理,不 去欺骗他,对君主要忠诚,做人要正直。参考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 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 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子路问怎样伺候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接舆、荷藤丈人、晨门、荷葺者等(写出一个即可);怅惘失意的样子。9 .从“疾固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游说对象的认识是清楚的,但他仍在坚
5、持,这表达了他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政治主张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孔子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 他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乎仁道。这种执着于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是一 笔珍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和发扬。【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以及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的能力。第一问,考生需要理解“辟世之士”的意思。“辟世之士”即隐士,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微子 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中的接舆,论语微子中“遇丈人,以杖荷族”的“荷族丈人。论语宪问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的晨门”,论语宪问中“子击磬于卫有荷 葺而过孔氏之门者”的“荷葺者”,这些都是“辟世之士工第二问,“夫子恍然曰嗜
6、思是“孔子怅然假设失地说忧然”是形容孔子怅惘失意的样子。9. 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先看微生亩的话,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 在他看来,那是一个不可为的时代,做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个乱世,因而不如退而求其次,管 好自己。再看孔子的话,孔子说“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由“疾固”可知, 孔子对自己游说的对象是清楚的,但他仍然为实现理想四处奔波,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思想, 虽屡屡碰壁,饱受困厄却始终不渝;尽管一直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忍受着周围人的非议,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他这种执
7、着于理想、坚守信念的精神,是一 种珍贵的财富,应当为后世所继承。参考译文:长沮和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里耕种。孔子一行人路过此地,派子路去问渡口在那里。长沮反问说:“那车上拉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 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 的门徒吗?”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说:“动乱不安的状况像滔滔大水,天下到处都一 样,和谁去改变它呀?况且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着(像我们这样) 避世的人士呢! ”说完,不停地继续用土覆盖种子。子路回来向孔子报告
8、了。孔子怅然假设失地说:“人是不可以和山林的鸟兽同群啊!我不和这些世人共同生活,那 么要和谁共同生活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孔丘也就不必和谁来变革它了。”(论语微子)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 ”孔子说: “我不敢显示我有才辩,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论语宪问) 11.游习于六艺之中。12.艺术有完善品格的作用,可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艺术有养成作用,使思想教化得以完 成;艺术有愉悦身心、安排心灵的作用;艺术有教化百姓的作用,利于社会治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词语含义、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游于艺”意思是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9、即游习于六艺之中。10. 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游于艺”意思是“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说明艺术有完善品格的作用, 可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成于乐”意思是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说明音乐艺术有养成作用,使思想教化得以完 成;“子在齐闲韶,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 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说明音乐艺术有愉悦身心、安排心灵的作用;“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意思是“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 就容易使唤“,说明艺术有教化百姓的作用,利于社会治理。参考译文:(1)孔子说:“以道为
10、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 数六艺之中。”(2)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3)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 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到达这样的境界!”(4)孔子到了武城,听到管弦和歌唱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使 唤。”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13.宣扬别人坏处身居下位却毁谤长上14.好好先生是外表上忠厚朴实,实际上同流合污、阿世
11、媚俗的人,他们没有原那么,八面 玲珑,谁也不得罪,似乎很有道德,但却是道德的破坏者。真正的仁人君子,真正的好人,应该是有原那么的人,他们把“礼”“义”作为和人交往的准那么, 作为自己好恶的标准,因而爱憎清楚,能正确地喜爱人,正确地厌恶人。所以,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恶称人之恶者,悉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室者” 是君子所厌恶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 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所以“称人之恶者”在文中指“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居下流而讪上者
12、”是指“身居下位却毁谤 长上的人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这一论断从文中是可以遭到根据的。在第一那么语录中,孔子 认为“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所以好好先生是外表上忠厚朴实,实际上 同流合污、阿世媚俗的人,他们没有原那么,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似乎很有道德,但却是 道德的破坏者。通过第二那么语录那么知道,真正的君子是爱憎清楚的。所以真正的好人,应该是有原那么的人。 第三那么语录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有着自己的做人准那么,因而爱憎清楚。第四那么语录告诉我们,句子对“称人之恶者,悉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 室者”这
13、四种人是讨厌的。所以君子或者好人是爱憎清楚,能正确地喜爱人,正确地厌恶人 的。综合以上分析,所谓“好好先生”并没有严格的爱憎,只是和稀泥两面讨好,他们并不是真正 的好人。参考译文: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 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子贡问:“君子也有憎恶的人或事吗?,孔子说:“是有所憎恶的。憎恶宣扬别人过错 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 人。”.如颜回问仁后,回答“回虽不敏,请
14、事斯语矣再如孔子问子贡和颜回比谁更优秀,子 贡回答不敢和颜回比。15 .勇者不惧,是基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时刻反思之上的。勇者不惧,并非鲁莽行事, 而是要对所做之事有敬畏之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颜渊问仁,在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后颜渊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表达出颜 回谦逊好礼、自我约束很好。在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子谓子贡日:女与回也孰愈?对日: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 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这段话的大意是,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优秀 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侈望与颜回相比,
15、颜回学习,有闻一以知十的领悟能力,而我的 领悟能力也就是闻一以知二。子贡回答不敢和颜回比,表现了他的谦逊有礼。1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可知“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一那么自责,二那么勉人。孔子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结合材料二“内省不疚,夫 何忧何惧”,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所以勇敢的人不惧怕,是 基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时刻反思之上的。由材料三“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勇者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 任务的人,可知勇者不惧,并非鲁莽行事,而是要对所做
16、之事有敬畏之心。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 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 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 ”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 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 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 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
17、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17. 虚浮文”18.君子强调内外双修。在内,把“义”作为根本;对外,按照礼来实践“义”,用谦虚态度来 谈论“义”,靠诚信来成全“义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材料一中“文胜质那么史”的意思是: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史:虚浮。材料二中“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鞫犹犬羊之鞫”的意思是: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 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 大的区别了。所以文中以动物的毛来比喻“文”,也就是文采。1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材料一中,作者首先指出“文”和“质”的
18、关系和作用,指出君子要“文质彬彬”,也就是文采 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在材料三中,作者提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的观点,这与“文质彬彬”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作为内在品质的“质”,要把义 作为根本;在对外的表现上,要按照礼来实践义,用谦虚态度来谈论义,靠诚信来成全义。 所以君子要强调内外双修。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 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材料二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 ”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 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
19、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 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材料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 成它。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信,这里指小信。狷,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13. 材料一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遵循了舍小节取大义的原那么,肯定了管仲对社会开展 的贡献,表现了孔子评价人物的灵活性。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如果“中行”之士不可求,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但一定要和积极向上的 狂放之人或不肯做坏事的狷介之人结交。说明孔子在人际交往上既有变通又有原那么性。所以, 孟子认为孔子能够顺应时势的开展,审时度势,是“圣之时者也”。【解析
20、】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1)本句意为:怎么能像普通男女那样拘于小信。谅:小信。(2)本句意为:那就一定结交狂放之人和孤傲自守之人吧。狷:胸襟狭窄,性情急躁;洁 身自好,性情耿直。19.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材料一中,管仲没有为公子纠殉难,还辅佐了曾经的敌人,看似不符合个人修养对“仁”的要 求,但孔子认为他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让百姓沐浴恩泽,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了“仁”,表达 了孔子评价人物富于灵活性,不刻板。材料二中,孔子表达了在找不到中道之士结交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狂放之人和狷介之人” 结交,因为他们积极向上,不做坏事。由此可见,孔子在择友上也很懂得变通,同时又坚持
21、了原那么,符合孟子对他的评价“圣之时者工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贡说:“管仲不是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不能殉难,而且又去 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直到 今天还享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已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怎么能像 普通男女那样拘于小信,自己吊死在沟渎里而谁也不知道呢!”材料二:孔子说:“如果得不到中道之士与他结交,那就一定结交狂放之人和狷介之人吧!狂放 之人积极向上,狷介之人不肯做坏事。”材料三;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 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20. 启
22、发式闻一知十(1)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说明他谦逊沉静,善于倾听;颜回能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发挥,说明他自己进行了思考,吸收了老师教给的知识,说 明他默默思考,单独钻研;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连子贡和孔子在这方面都自叹不如,说明他能够触类 旁通,付诸实践;颜回爱好学习,而且拥有不迁怒、不贰过的心性修养。(2)答案例如一:明褒暗贬。学问之道,贵在问,多问才能教学相长,并获得真知。颜渊终日“不违”,就缺少了在对话碰 撞中深化思考、师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明褒暗贬,非助我者”清楚说明了态度。 答案例如二:似贬实褒。颜渊听讲“不惰”,闻一知十,言行“足以发”,可见他
23、对孔子的教诲闻语即解,心解力行,无 所不悦。因此,孔子此语实为赞颂其聪明颖悟,深喜其“不愚”,似贬实褒。【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1)子日:“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 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像个蠢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 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孔子不满意颜回的“终 日不违”,也就是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他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能够开 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 意见的人,是愚人,提倡学生也要有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备考 阅读 专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