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2年最新版).docx





《《综合素质》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2年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2年最新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素质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2年最新版)【下载须知:本试题作为考前模拟练习,主要涉及行测知识类,供100个单项选择题+答案解析】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1、单项选择题以下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OA:甲是故意,乙是过失B:甲、乙都是过失C:甲无意中帮助乙完成了犯罪D:甲、乙共同故意参考答案:D此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单项选择题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A:确有悔改表现B:确有立功表现C: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C:故意犯罪D:故意或过失犯罪参考答案:C此题解释:【答案】Co12、单项选择题关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批准和执行,以下
2、表述正确的是 OA:取保候审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B:监视居住只能由公安机关执行C:必要时可由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D:批准逮捕权专属于人民法院参考答案:B此题解释:B解析刑事诉讼法第72条第3款规定,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 行。故B项应选。取保候审和逮捕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故A、C 项应排除;批准逮捕权专属于人民检察院,故D项应排除。13、单项选择题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 是A:遗弃罪B:权钱交易犯罪C:滥用职权罪D:以权谋私犯罪参考答案:A此题解释:【答案】A。解析: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 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
3、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一个罪名,应选。14、单项选择题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内,从虚 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 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o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C: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A此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张某出于杀害李某的目的实施了杀人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 原因导致认识错误而使杀人行为没有得逞,应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故 意杀人未遂。选项A正确。张某的行为并非不能预见原因所致,选项 B不正确。C选项的主观条件与题目不符,不正确。由题目可知,张
4、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某的现实危险,因此,选项D不正确。15、单项选择题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 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 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 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 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参考答案:B此题解释:【答案】B。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 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
5、安 全的行为。此题中,甲并无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故意,也无破坏交 通工具的故意。16、单项选择题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 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O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的主观方面D:犯罪的客观方面参考答案:C此题解释:C解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 和。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 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其中,犯罪客体是指 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 犯罪活动的
6、外在表现,是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 间、地点和方法等。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承 担刑事责任的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 犯罪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由罪过、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等主观方面因素构成。因此此题答案为C。17、多项选择题以下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oA:生产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B:故意杀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从中牟利的,才构成犯罪D: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ABCD此题
7、解释:ABC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构成生产假药罪不以“足 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要件,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2条 的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并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B项表 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之一的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构成 犯罪并不以“从中牟利”为要件,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 条第1款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 D项表述错误。18、单项选择题以下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B: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后鉴定 为重伤C:张三15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20余万元D:李四精
8、神病发作砍死其父参考答案:A此题解释:【答案】A。解析: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A项中选。B项属于正当防卫。C项未满16周岁未成 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故张三不应负刑事责任。D 项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19、单项选择题甲将车停在银行门口,到银行办事,办完事出来倒车时,将蹲在汽车尾部玩耍的两岁男孩轧死。甲的行为属于A:疏忽大意的过失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参考答案:A此题解释:A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9、 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 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防止,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此题中甲并没有预见到结果的发生,故A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 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 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 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 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这是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 区别。20、多项选择题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 oA:继续犯B:连续犯C:牵连犯D:吸收犯参
10、考答案:BCD此题解释:BCD解析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 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 收犯。连续犯,是指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 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同一罪名的犯罪。牵连犯,是指出于一 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 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行为吸收另一个行为,只成立吸收行 为一个罪名的犯罪。B、C、D项中选。A项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 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故此题答 案应选BCD。21、单项选择题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 从柜
11、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 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 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 以下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预备行为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参考答案:A此题解释:【答案】A。解析: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 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到达 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此题中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
12、 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此时戒指已经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 密窃取财物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符合盗窃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成立 盗窃既遂,应选项B说法错误。陈某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的行为是发 生在盗窃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盗窃中止的情形,其将戒指扔回 柜台只是属于被迫返还财物,而并不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22、单项选择题甲、乙同在某农贸市场卖猪肉,一日甲因抢了乙 的顾客而被乙殴打,后被人拉开。甲极为窝火,回到自己的摊位,拿 起切肉刀向乙胸部刺去,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O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事后防卫参考答案:D此题解释:D解析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13、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 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 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 造成损害的行为。事后防卫是指不法侵害结束之后,即行为人被制服、 丧失侵害能力、自动中止、逃离现场等情形下所进行的防卫。据此本 题正确答案为Do23、单项选择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 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 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以下哪一选项?A:直接故意B:间接故
14、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正在提出申诉的参考答案:C此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单项选择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参考答案:C此题解释:【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D: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B此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中甲为
15、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 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 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 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 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24、单项选择题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伙同他人 盗窃财物价值达3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处理? A: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分B: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处分C: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分D: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参考答案:D 此题解释:【答案】Do解析:刑法第77条第1
16、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 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 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 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 的刑罚。”25、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项中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的是 oA: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B:必须自动放弃犯罪C: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D: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参考答案:ABCD此题解释:ABCD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 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 包括以下四项:(1)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2)必须
17、 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放弃犯罪;(4)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 生。因此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26、单项选择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涉及() 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A:国家秘密B:个人隐私C:商业秘密D: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参考答案:C27、单项选择题金融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以下属于金融犯罪的是 oA: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B: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风险C: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风险D: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系统漏洞造成的操作风险参考答案:A此题解释:A解析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违反金融管理法规,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
18、分的行为。刑法第189条第 1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 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 刑。B、C、D三项不构成金融犯罪。故此题选A。28、单项选择题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 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 属于A:诬告陷害罪B:诽镑罪C:侮辱罪D:报复陷害罪参考答案:B此题解释:【答案】B。解析:构成诽谤罪。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告发意欲 使乙受刑事处分,那么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本案中甲只是将诽镑的情况 写成小字报散
19、发。29、单项选择题甲某精心准备窃取银行客户密码,晚上在家中利 用互联网将客户账上的10万元转入自己的账户。其妻觉察后极力劝 阻,甲某悔悟,又将10万元转入客户的账户。甲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未遂C:犯罪既遂D: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C此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 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屡次盗窃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犯罪 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体,根据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 可能成为盗窃罪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 构成。屡次窃取他人财物或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是盗窃罪的客 观方面的主要特征。本罪的直接
20、客体在一般情况下是为刑法所保护 的所有权制度。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 的控制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到达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 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30、多项选择题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A:主体不同B:客体不同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D:目的不同参考答案:ABCD此题解释:【答案】ABC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 辱妇女罪的界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都表现为对女性的 身心健康的侵犯,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 但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具有如下的区别:(1)犯罪客体
21、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权 利,而强奸罪的客体是强奸罪的客体不仅是女性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 利,还应当包括幼女的身心健康;(2)犯罪对象不完全相同,强制猥 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而强奸罪的 犯罪对象不仅仅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还可以是14周岁以下的幼女;(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 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那么是对 妇女实施性交行为,即使由于行为人的自身的原因而致性交行为未能 完成,也应认定为强奸(未遂)罪;(4)犯罪主体不完全相同,强制 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年
22、满16周岁的人(通常是男性), 而强奸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人(也通常为男性),(5)犯罪主观 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观方面不是以奸淫为目的,而 强奸罪的主观方面就是为了奸淫的目的。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o31、单项选择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 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 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以下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B此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
23、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 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 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 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32、单项选择题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 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挪用特定款物罪B: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资金罪参考答案:B此题解释:【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 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素质 刑法 考点 强化 练习 2022 最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