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论述题.docx
《2022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论述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8章简答辨析论述考点汇总第一章教育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期教直是二种有.目的地培宜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 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阅历的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育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冲突活 动。例题:教育既然是培育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依据人的进展需求确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育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教
2、育 工作的动身点和归属。确定教育目的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人的身心进展特点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抱负和价值观等。因此,题干将教育目确实定的依据简化 为人的进展需求这个单一因素,说法错误。2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连(1)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实定。(2)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打算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进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7 .简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推想)(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 标。(2)综合课程观,即课程设置要更加综合,培育学生的综
3、合视角以适应现实。(3)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更加“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4)学习方式观,即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制 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进展的需要。(5)进展评价观,即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 收的作用。(6)校本进展观,即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学生 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进展。8 .简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推想)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活泼的人、进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
4、本身就是 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心情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9 .简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与根本理念对应2023上真题)(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三维目标观)(2)表达课程构造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综合课程观)(3)亲热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内容联系观)(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观)(5)建立与素养教育理念相全都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进展评价观)(6)实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校本进展观).课程构造改革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
5、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进展效劳。课程内容改革主要内容(课改教材编写)(1)教材治理由“国编制”转变为“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2)适当降低了学问难度,大量引进现代信息(3)亲热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阅历。(4)重视活动设计,鼓舞学生探究制造。(5)敬重师生共性,给师生宽阔的进展空间。10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2023下真题)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争论性学习、 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1)争论性学习。争论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
6、和确定争论专题,主动地猎取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猎取直接阅历、进展实践力气、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乐观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进展为 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育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 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力气、对信息的反思和区分力气,形成信息伦理。11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答题结合素养教育观)(1)学生是进展的人(进展性)学生是处于进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具
7、有巨大的进展潜能一一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乐观成长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布满信念学生的身心进展是有规律的一一依据学生的身心进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2)学生是独特的人(差异性)关注学生独特体验,结合个别差异,各抒己见)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横向差异)一一因材施教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纵向差异)学生是完整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性)(敬重学生实际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1)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一不能把主观意志强加给 学生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学生是权责的主体一一敬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4) “以
8、人为本”学生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共性进展/培育创精神和实践力气。教学不仅 仅耍促进学生把握学问,更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审美道德教育结合)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13 .课改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14 .课改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换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争论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争论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
9、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课程要求教师应当是社区型开放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课程强调敬重、赏识。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课程强调合作。4、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社会文明进展的促进者。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生疏是从事教 育事业的重要根底。(工作热忱和责任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第三章中学教学.教学的定义及特点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标准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第一,教学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其次,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第
10、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1 .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学问、促进学生进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对学生进展全面进展的素养教育,把学生培育成为合格人才的根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需坚持以教学为主。2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进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制造才能。(3)培育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根底。(4)关注学生的共性进展。例题1: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023下真题)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标准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
11、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需坚持教学为主,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要通过 教学来进展,因此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例题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学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在教育目的标准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 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还在于进展学生的智力、 体力和制造才能,培育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根底,关注学生的 共性进展。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学问。例题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根底学问、培育根本技能技巧。简述我国现阶段的 教学任务)(2023上、2023下
12、真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简称“双基”,这是教学的首要任 务。此外,还有进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制造才能;培育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 生的科学世界观根底;关注学生的共性进展。因此,不能把教学的任务简洁等同于“双基” 的培育。3 .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1)间接阅历与直接阅历相统一;W1)学生以学习间接阅历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阅历要以直接阅历为根底(2)把握学问与进展力气相统一;2023上、2023上)1)把握学问是进展智力的根底2)智力进展是把握学问的重要条件 3)把握学问与进展力气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学问不等于力气,学生把握学问的多少并不完全说明智力的凹凸,而
13、进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学问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留意以下条件:逸第一,传授给学生的学问应当是科学的规律性的学问。其次,必需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育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力气,供给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育学生良好的共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材(推想)(2023上)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公正的师生交往关系(5)传授学问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材(2023下在
14、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学问的同时,确定要留意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均衡进展。1)学问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底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乐观地学习学问奠定了根底3)传授学问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单纯传授学问、无视思想教育,一种倾向是脱离学问传授另搞一套的教育例题1:教学过程有哪些根本规律可循?(1)间接阅历与直接阅历相统一的规律。(2)把握学问与进展力气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学问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例题2:学问多少与力气凹凸成正比。(2023上)错误。学问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15、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 与联系的反映。力气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当完成的共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 学问属于生疏的范畴,而力气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学问是力气形成的根底,并能促进力气的 进展,力气对学问的获得又起着确定的制约作用。但学问不等于力气,学问的多少并不完全说 明力气的凹凸。机械地说学问与力气成正比的说法是片面的。例题3:简述传授学问和进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2023上)传授学问与进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传授学问是进展智力的根底。学问为智力供给了宽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学问, 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学生智力的进展是在把握学问的过程中实
16、现的。智力活动的具 体内容必定是确定的学问。其次,智力进展是传授学问的重要条件。学习学问是一种能动的认知过程,不能消极被动地强迫 承受,只有充分进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把握学问,制造性地解决问题。再次,传授学问与进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学问并不等于力气,必需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 和相互转化的力气,引导学生在把握学问的根底上有效地进展他们的智力。4 .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12)领悟学问: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3)稳固学问(4运用学问(5检查学问.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1)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上课,这是教学工
17、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5 .教师备课的根本要求有哪些?备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 方法和挨次,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首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要全面,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设计教法:要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的问题,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 等方面。其次,备课要写好三种打算:学期教学进度打算: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做的总的预备
18、和制订的总体打算。课题打算即单元打算课时打算即教案)6 .教学原则及其要求。(一)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自己的阅历,直 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把握学问。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物直观、模 象直观和言语直观。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二)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留意调动学生学习 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乐观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把握科学学问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
19、生独立思想,进展学生的规律思维力气。3让学生动手,培育独立解决问题的力气。4发扬教学民主。(三)稳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结实地把握学问和根本技 能,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要求:1在理解的根底上稳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大改组和运用学问中乐观稳固。(四)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依据科学学问的内在规律体系和学生生疏力气进展的挨次进展教学, 使学生把握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形成严密的规律思维力气。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教学;2留意主要冲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
20、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学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打算教育的性质简期11)政治经济制度打算教育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打算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打算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局部教育内容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育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气。(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连 续和进展,或者加速转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例题:教育可以转变政治经济制度的进展方向。此题说法错误。此题考察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
21、有制约 作用,它打算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局部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 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转变政治经济制度的进展方向。政治经济制度的进展方向 是由生产力进展水平所打算的。6 .教育对文化进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简(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沟通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和制造文化的作用。(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打算、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动身,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正确的进展。要
22、求:1要坚持课程打算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动身进展教学。3教师要擅长觉察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制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 得以发挥。(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根底学问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练习上去理解 学问,留意运用学问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要求:1书本学问的教学要留意联系实际。2重视培育学生运用学问的力气。3正确处理学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七)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 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要结合学问、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 教育。要
23、求:推想)L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要深入开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八)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承受性原则。是指教学要适合学生的进展水平。(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 了解学生进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9.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学问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表达、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运用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留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论述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