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6《兼爱》(教案).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6《兼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6《兼爱》(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格物致知兼爱教案【教材定位】兼爱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篇课文选自墨子校注,这篇文章 中,提到了 “天下兼相爱那么治,交相恶那么乱”的观点,而“兼爱”正是主张无等级差异,不分厚薄亲疏的 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出,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 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分析墨子是如何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的,梳理他所论述的践行兼 爱之道的具体方法,鉴赏他自成一家的表达风格。【素养目标】.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1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2 .能够理解文
2、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3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现代的中国,有“中国梦”,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秦时代的智者,也发挥着他们的智慧,畅想着一幅幅社会蓝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墨子的理 想世界。一起学习这篇兼爱。二、文化常识.了解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 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
3、学说 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1 .人物轶事快马寓人格物致知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 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 ”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 耕柱子很 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 ”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 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发奋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 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
4、老师整日督 促了。2 , 了解墨子思想政治思想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 主张。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所谓兼爱,包含 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并认 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军事思想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
5、之战。 4. 了解墨子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分两大局部:一局部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 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 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三、诵读感悟(-)预习检查明确字音。譬(pi) 弗(fu)恶施不孝(WU) (二)诵读指导。(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格物致知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那么/
6、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 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贝V弗能治。(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自读:学生整体把握,疏通文意。四、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 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那么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那么弗能治。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 焉:于是、才那么:就 攻:治疗 弗:否认判断词,不释义: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
7、样产生的,才能治理得好,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 生的,就不能治理好。就譬如医生替别人治病那样,一定要晓得病是怎样引起的才能治好,不晓得病是怎样引 起的,就不能治好。要治平动乱岂不一样?一定要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才能治平,不晓得动乱是怎样产生的 就不能治平。活动二:问题探究.概括本段内容及作用明确 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观点,为下文引出“兼爱”的乱点做 了铺垫。1 .分析这一段的说理特点明确 运用了比照和譬喻的手法来说理,更加生动形象,语气更强。 【思考2研读第二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 谓乱也。子
8、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大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节子而 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 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 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格物致知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察:考察 当:同
9、“尝”,尝试 自爱:宾语前置句,“爱自”亏:使受损失 利:使受益虽:即使 慈:慈祥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然:这样 室:家身:指代自己乱物:纷乱之事释义:把治理天下作为要务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动乱是怎样产生的。尝试去考察动乱是从哪产生的?(就 会发现它)产生于人们不相爱。做臣下的、做儿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国君、父亲,这就是所谓乱了。儿子只爱 自己不爱父亲,因此损害父亲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哥哥,因此损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 受益;臣下只爱自己不爱国君,因此损害国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些就是所谓乱了。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 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祥,国君对臣下不慈祥,这些也是天下之所谓乱。父亲只
10、爱自己不爱儿子,因此损害儿子 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爱自己不爱弟弟,因此损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国君只爱自己不爱臣下, 因此损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天下那些做盗贼的人也一样。 盗贼只爱他自己的家庭不爱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窃其他家庭的东西利自己的家庭;强盗只爱他自身不爱别 人,因此抢夺别人财物来使自身受益。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由于不相爱。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乱各家,诸侯互 相攻伐各国也一样。大夫各爱自己的家,不爱别家,因此攻乱别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诸侯各爱自己的国,不 爱别国,因此攻伐别国而使自己之国受益。天下纷乱之事(的原因),全都在这里罢了。活动二
11、:问题探究.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明确提出中心乱点“乱起不相爱”,并分类做具体阐述。1 .概括这一局部的说理特点。明确 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 【思考3研读第三段原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假设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假设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假设其身, 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假设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假设其室,谁窃? 视人身假设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假设其家,谁乱?视人国假设其 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假设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兼爱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6兼爱教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